[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永恒的自信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5

永恒的自信
文/见昀法师   

  经云,众生心具足无量性功德,净法满足,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有情众生虽常处于烦恼之中,为苦闷无明所缠缚,但是清净自性却不曾须臾失去。

  佛性人人本具,众生平等,毫无差别。自性当中涵藏了最珍贵的宝物,能够流露最圆满的智慧与最胜妙的境界及利益;但是众生皆以拥有外物的多寡来判定自己的价值,而能明了珍宝就在自家中,不卑不亢地面对任何处境的人,宛如凤毛麟角。于是,富者骄、贫者卑;多闻者慢,未学者轻。自信,就建立在功名利禄的厚与薄,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褒与贬中。

  古时有一齐国人,每日朝出夕返,必当吃饱喝足,洋洋得意地返家,向妻妾夸耀在外所享受的种种美食及醇酒。当妻妾询问往来应酬的朋友为何人时,齐人总回答是权贵显耀,言下颇以此自豪。一日,好奇的妻妾尾随丈夫外出,想窥其在外的生活如何风光,没想到发现他白日在街头游荡不定,并无权贵相伴。浪掷是日后,傍晚走进城外的墓区,向在祭祀的人们乞讨祭拜所余的酒肉;不足以裹腹时,又东寻西找,到其他坟上去乞讨。妻妾至此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丈夫每日饱食酒肉的方法,两人痛心而泣。不知情的齐人却如往常一般,回家后以虚妄的际遇夸耀亲人,沾沾自喜。

  愚昧的齐人以为没有显赫的生活,会在亲族间黯然无光,无以立足,故以虚妄的谎言及幻象来掩饰自己的卑微,从而造作了种种扭曲的行为,再以这些假象来填充面子,使自己傲立于亲友之间。

  齐人所引以为卑、引以为傲的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声名,这些物质、声名,从本以来,不仅不能恒常伴随我们,甚而还劳累我们苦苦追求。即使追逐而得,短则数日,长则一世,又将散去,终归于无。而下一世,又是辛苦追逐的开始。假使我们将自信建筑在这些生灭无常的事相上,就等于让自己在卑与慢之间反覆轮回,始终找不到平衡点。所以没有坚毅不变的自信,也就无法支持我们度过每一个人生的顺逆境,时时不卑不亢地待人接物,让我们免于像齐人般荒诞偏颇的心态与行为。

  看不清自性功德本质的人,容易陷于贫穷与富贵、有与无的境界风中,时而忧、时而喜,甚且成为外物的奴隶。唯有秉持着清净的自性,才能安于不动的自信,才能免于在卑与慢的极端中摇摆不定。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已经具足于己身,何需向外寻求?只要能够反省己身、反闻自性,身口意业都能合乎诚信,循着淳净的自性而为,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恒久的自性了。自信,不在外,反求诸己,它早已在不曾变异的自性当中。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海中的小水滴
下一篇:良朋益友
 学完法律学佛法
 和合
 无畏方为如来子
 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
 永恒的依循
 行者的跫音(一)
 法会有感
 信为道源功德母
 不染尘
 真忏悔——“千部论主”世亲菩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七卷(1/2)[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佛教的见解是否经得起科学观察?[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讲[栏目:大安法师]
 9.道在哪里里[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迷人的禅(吴平)[栏目:禅宗文集]
 有的人嘴巴动不动就诅咒人,以后会有什么业报?[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藏传佛教和道教(朱越利)[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了悟四谛勤修福德[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地藏本愿经讲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栏目:圣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