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量寿经 第五课
 
{返回 无量寿经广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8

第五课

思考题

1.解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汝应自摄清净佛国。”这句话蕴含了什么意义?为什么佛陀这样说了以后,法处比丘还要让佛陀为他宣说清净佛国?

3.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法的时间多长?法处比丘思维的时间多长?你对此有何感受?

4.请结合教证和公案,说明右绕的功德。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看到在场有些人没有法本,流通处应该还有一些法本,下堂课最好拿到经堂来,给这些人每人发一本。过一段时间,我们也准备给通过网络听课的人发放法本,这些人暂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法本。没有法本学法恐怕很困难,你们也不是获得不忘陀罗尼的阿罗汉,光听声音不一定能记住我讲的内容。我觉得下载几十页经文是值得的,按理来说为了佛法连生命都可以付出,如果连打印几张纸都舍不得,那你求法的心肯定不是很诚。我估计外面个别人听课不用法本,可能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这种境界,否则讲课的人没有法本讲不出来,听课的人没有法本也学不好。

就我本人而言,学习净土法是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这次能够和大家学习《无量寿经》,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因缘。希望大家对此也引起重视。在净土五经一论中,《无量寿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不过汉传佛教界对此经的版本争议一直比较大。这次我们采用唐译本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们既不用专门破斥他宗的观点,也不必刻意建立自宗的观点。唐译本到底怎么样?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很多人都应该清楚。

不管听受任何佛法,大家都应该有一种欢喜心。为什么呢?在人们涉及的各种事业中,有些完全是造恶业,这当然没有任何意义;有些虽然不是造恶业,但是它的价值不会存留很久;而学习佛法跟这些事业都不同——如果活着时学习净土法门,了解极乐世界的功德,经常念佛、观佛,对往生净土有所准备,离开世间时就会有解脱的机会。所以各位应该生起欢喜心。

我们对于学习佛法还要有紧迫感。如果人活着时整天搞世间法,没有和净土法门结上善缘,临死时才急急忙忙念几句佛,或者别人在他耳边念几句佛、放一个念佛机,这能否起大作用呢?我觉得很困难。从世间也可以看出,不管做任何事情,越下工夫成果越显著,如果一点工夫都不下,除非是禀赋超常者,否则想获得成果有一定困难。学习佛法也是同样。

人活着幸福快乐时,不能忘记恐怖的死亡会突然到来。现在令人羡慕不已的青春韶华,到一定时候肯定会变成白发苍苍、丑陋不堪,这就是自然的规律。为了几十年的生计,很多人每天绞尽脑汁、忙忙碌碌,其实这些人也要对漫长的来世有所准备。现在我们学习大乘经典就是对来世的最好准备,应该说是人生中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所以每个人都要引起重视。

在学习《无量寿经》的过程中,大家要如理如法地听受,课前课后的念诵也要认真念。外面的人刚开始这方面有点差,最近稍微好了一点。如果有些人实在没时间,中间只是听一堂课也可以,但我希望诸位最好能圆满课前课后的念诵。就我本人而言,这些念诵算是每天一半的功课,如果哪一天没有上课,我完成念诵功课要花一个小时,而有课的那天就不用费心了,上课前后就能完成一半。有人曾经问我:“您每天念什么经?”我说:“就是每天上课前后这些,加上以前在法王面前发愿以及自己定的个别功课。”其实上课前后这段时间特别重要,即便不谈念诵的功德,就拿课前七点半到八点钟之间用半个小时转经轮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功德。如果没有上课,很多人不一定能做到这些功德。

由此也可看出,集体学习的力量确实不可思议。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一直强调大家要参加集体学习。在我们学院,除了个别发心特别忙的人以外,其它的人都要参加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有个好处,一两天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只要你能够长期坚持,每天花一定时间在善法上,不知不觉就能积累许多善根。如果我们没有上课,不可能这么多人在接近一个小时中念诵、用转经轮,可能连50%的人都没有。请大家想一想:没有上课的那天,自己有没有拿出这么长时间念诵、用转经轮?所以集体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警策。一般来说,依靠个人的微弱能力,一辈子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所以希望大家以后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一些伟大的事业。

现在我们所作的讲闻佛法具有极大意义。前辈很多高僧大德终生坚持讲经说法。法王如意宝临圆寂时,弟子们要求他去成都看病,法王说:“按我的意愿,即使给我一百万块钱,我都不愿意中断传法。”讲经说法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有了讲经说法,很多人就有听经闻法的机会,有了听经闻法,人们的恶念就会越来越少,善念就会越来越多,这样讲闻双方就能造作大福德。所以大家不要把听经闻法当作一般的事情。人的时间非常宝贵,世间的智者也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如果把时间用在学习佛法、积累善法方面,人生就非常有意义了。

学习净土法门时,发愿、信心和闻思同等重要,下面对此稍作分析。

一、常发大愿。

前面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赞佛。在他的赞文中,一方面表达了对佛陀的恭敬心,一方面说明了佛陀具有无量无边的微妙功德,同时也发下了殊胜的大愿——将来成佛利益众生。正因为他当年发下如是大愿,如今我们才有蒙受阿弥陀佛救度的机会,可见发愿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净土法门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闻思教理,一方面也要发愿,二者不能脱离。

二、树立信心。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往生净土?就看平时的信愿如何。所以各位一定要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有信心。当然,信心有清净信、欲乐信和不退转信,大家最好要有不退转信。要得到真正的不退转信,自己就要花时间、下工夫,认真闻思有关净土的经论。虽然现在的人寿很短暂,不像初劫或者世间自在王如来时代那样漫长,但只要自己在有生之年不断下工夫,也会逐渐对佛法产生稳固的信心。人在哪方面串习的时间长,就会在那方面产生定解,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如果对科学的某个领域长期研究,在该领域就会有所建树;如果对禅宗下工夫多,在禅宗上就会有所成就;对净土宗下工夫也是同样。所以大家应该长期努力。

三、不断闻思。

在此次听法的人当中,有各宗各派的法师和居士,但所有人的归宿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没有差别的。既然要往生净土,就需要通过闻思遣除对净土法门的疑惑。除了学习现在所讲的《无量寿经》以外,我建议各位还应该看看麦彭仁波切著的《净土教言》,此教言以教证理证遣除了凡夫人的各种怀疑和邪见。几年前我曾用八天时间讲过一遍这个教言,法王如意宝开极乐法会时也讲过,老常住们对此应该比较熟悉。

有些刚接触净土法门的人怀疑特别多,其实这些人也提不出尖锐的理由,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学习过教理,所以产生了非理的疑惑。对这些人来说,应该趁疑惑还小时,通过教理的手术刀予以切除,否则疑惑越来越增长,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原来是良性的“疑惑肿瘤”,后来发展成恶性的“邪见肿瘤”,最终蔓延到全身,就会毁掉自己的法身慧命。

现在个别法师说:“净土宗不需要闻思,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些人的说法可能是有密意的:因为某些人智慧不够,所以不需要广闻博学;又因为没有修行的力量,所以没必要修得太杂了;如果他们专念阿弥陀佛,也许能依靠信心往生净土,即便不能往生也会增上对净土法门的信心。佛经中讲过平等意趣、别义意趣、别时意趣与补特伽罗意乐意趣[1],所以这些法师的说法也应该是有意趣的。

念佛当然非常好,但念佛的同时也要运用智慧对净土经论进行思维。其实思维就是一种修行。《定解宝灯论》说修行有两种,一是安住修,二是观察修。有些人说:“我现在特别伤心。”我问:“为什么?”“因为我没有修行的时间,每天都要做法本和光盘。”其实这些人用不着伤心,做法本和光盘就是观察修,如果没有反复观察法义,怎么能做出法本和光盘呢?有些人说:“我听辅导很苦恼,一直没有修行的时间。”还有些人说:“我讲经说法很苦恼,因为没有修行的时间。”其实,思维法义就是最重要的修行。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中说:“末法时代,只有闻思究竟的人才有机会证悟我的大圆满法。”尊者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思维也是一种修行。

我们不能把修行的范围定得太小,认为所谓修行就是按毗卢七支坐势,一直闭着两个眼睛,什么念头都不生。如果闭着眼睛就是修行,那这个世界上修行的人就太多了;如果不生分别念就是修行,石头从来没有产生过一刹那分别念,那石头已经成大修行人了。所以,这些并不是真正的修行。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最初要从观察修入手,想方设法生起对佛法的定解,然后稳固相续中的定解,最终令定解不退转,在此基础上再安住修,这才是真正的修行。否则,一上来就闭着眼睛打坐,不但眼睛紧紧闭着,甚至鼻子都不出气,用监测器检查的时候也许心脏都不跳……表面上看修行似乎很好,实际上满腹怀疑和邪见,一会儿生贪心,一会儿生嗔心,这样修行能进步吗?很难说。

下面开始讲经文。昨天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以欢喜心和信心赞叹如来。

以后我们也可用他的偈文赞叹如来。有善缘的歌手也应该演唱这首偈文,不要总是唱世间的歌曲,引发贪嗔痴的歌曲唱得再多也没用,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而这首偈文是阿弥陀佛因地宣说、大译师菩提流志翻译的,如果能够演唱或者念诵,有相当大的功德。

佛陀对阿难宣说了法处比丘对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赞叹,接着说:

复次阿难,法处比丘赞佛德已白言:世尊,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惟愿如来为我演说如是等法,令于世间得无等等成大菩提,具摄清净庄严佛土。

再者阿难,法处比丘赞叹如来功德后又说:世尊,今天我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希望如来为我演说如是等法,令我在世间获得无等等大菩提果位,能够摄持清净庄严的佛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中说:“阿”是“无”,“耨多罗”是“上”,“三”是“正”,“藐”是“等”,“三菩提”是“正觉”,合起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当时法处比丘发愿: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今天我发无上菩提心,愿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今后大家发菩提心时要想到:以前法处比丘怎样发心,我也怎样发心。很多人已经念了无数遍“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可是心里从来没有想过哪些佛陀发过菩提心,这样不太好。今后发心时要想:以前世间自在王如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或者宝髻佛怎样发心,我也如是发心。至少观想一两位如来,这样功德也是很大的。

法处比丘发菩提心后,又向世间自在王如来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如来为我演说怎样发菩提心、怎样受持清净刹土、怎样利益众生等法门,令我在世间得到无与伦比的大菩提果,令我摄受清净庄严的刹土,国中具有无量所化众生,悉皆具足不可言说的功德。

佛告比丘:汝应自摄清净佛国。

佛陀告诉法处比丘:你应该自己摄受清净国土。

世间自在王如来这样说,是对法处比丘智慧、悲心和能力的赞叹、认可和信任。如今也有这种情况,有些弟子说:“请上师您给我传一个法,将来我要建道场、当法师。”上师说:“你自己去做就可以了,不需要我传法。”以前道安大师在世时国家出现战乱,大师遣散弟众躲避战乱。每个弟子临行前,大师都有所教诲,唯独对慧远没有教诲。慧远很伤心,对大师说:“为何唯独对我没有教言?”大师说:“像你这样的人,难道还用我担忧吗?”后来的很多大德认为,这是道安大师对慧远的一种认可。

当然,这种说法也有两种理解方式:有些上师对弟子说“你怎么样都可以”,意思是我已经没办法调伏你了,你想怎么就怎么样吧;有些上师这样说,意思是弟子已经成就了,想怎么做都可以,不仅自相续不会产生烦恼,而且能调伏其它众生。

虽然佛陀对法处比丘予以认可,说他可以自己摄受清净国土,但法处比丘觉得还是需要如来的开示。

法处白佛言:世尊,我无威力堪能摄受,唯愿如来说余佛土清净庄严,我等闻已,誓当圆满。

法处比丘对佛陀说:世尊,我没有能力摄受清净刹土,希望如来为我宣说其它佛土的清净庄严,我等如实听闻后,一定会圆满自己的誓愿。

我们这里有些人也是这样说的:“上师您至少说一句,我做什么事情心里也有个底,您要是一点都不说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哪怕您说个‘嗯’也可以啊。”

法处比丘的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弟子再具足聪明睿智、大慈大悲、威德势力等功德,还是需要善知识的开导。如果善知识能给予指点,弟子就能决定未来的方向,这样以后的修行就容易了。

虽然佛陀说法处比丘可以受持清净刹土,但是一方面善知识开导后,可以成为弟子圆满发愿的顺缘,另一方面通过善知识的开导,弟子也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以法处比丘再次祈求佛陀宣说其它清净佛土。

尔时世尊为其广说二十一亿清净佛土具足庄严,说是法时经于亿岁。

于是世尊为他广说二十一亿清净佛土的庄严以及主尊和眷属的功德,宣说这些法时经历了一亿年。

对此处的佛刹数量,各个译本的说法有所不同:康僧铠、支娄迦谶、支谦的译本中说是二百一十亿,法贤的译本中说是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藏文译本和《极乐愿文》中说是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

佛陀宣说这些法的时间是一亿年。对现在的人来讲,一亿年是非常漫长的。现在我们活在人间的时间太短了,连一百年都不到,如果有人活了一百岁,大家都觉得是个怪物,新闻记者都会采访:“你为什么能活一百岁?”所以我们这个刹土实在可怜。

此处说佛陀说法经历了一亿年,法贤译本中说是一劫,夏莲居的会集本说是千亿年,总之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有些法师说,这些数量表示时间长得不可思议,不是指具体的时间。但我认为并非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经中只要说“无数年月”就可以了,所以这应该是指具体的时间。当然,如果从时间很长的角度,理解为无数年月也未尝不可。

佛陀为法处比丘宣说二十一亿佛土,宣说的时间是一亿年,可见法处比丘的精进力非常好。我们这里个别人说:“我已经听了十多年课,现在可以离开了。”菩提学会个别人说:“什么时候听完《入行论》啊?只要一听完《入行论》,我就放松了。”“什么时候《大圆满前行》学完啊?《大圆满前行》学完以后我就放松了。”和法处比丘相比,这些人的精进差远了。我在想,今后菩提学会打算培养一批终生学员,而那些临时学员既然实在呆不住,干脆给他们发一个“临时工资”打发走算了。学佛应该是长期的,虽然我们没有一亿年听法的时间和精力,但至少要在有生之年精进听法。我出家时,根本没想过学两三年佛,以后就再不学了。所以现在有些人的心态特别可怜,别人听起来也感觉特别可笑。

以前我上小学时,有些小孩说:“只要六年级一毕业,我就再也不读书了。”学佛不能是这样的心态。有些人世间习气根深蒂固,遇到佛法后心态和言行总是格格不入。与历史上那些一生精进闻思修行的人比起来,现在大城市的人实在是太差了。有时候听到这些人的言行,不由得令人生起厌烦心和悲悯心。学习佛法是这么重要的事情,可是他们的目光只有二三年,就像关在监狱里的囚犯一样,每天想的就是什么时候可以释放,一直为了从佛法中“释放”而奋斗。这样学佛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阿难,法处比丘于彼二十一亿诸佛土中所有严净之事悉皆摄受,既摄受已,满足五劫思惟修习。

阿难,法处比丘对二十一亿佛土的所有清净庄严之事悉皆摄受,摄受这些之后在五个大劫中思维修习。

要造一座建筑物,首先要有一幅蓝图;同样,为了建成一个清净庄严的国土,法处比丘参考了二十一亿佛土,然后详详细细进行思维,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构想。

每位如来对利益众生都有自己的看法,阿弥陀佛根据自己的看法发了四十八愿,释迦牟尼佛根据自己的看法发了五百大愿。(甚至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每个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么样,佛陀的发愿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释迦牟尼佛当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知道什么对众生有利,什么对众生的解脱有帮助,从而发下了五百大愿。阿弥陀佛也是如此,他认真参考了二十一亿佛土,摄取了最精华的、最核心之处,然后结成了四十八愿。

即使建一座寺院,首先也要学习、参观。我们学院建喇嘛经堂和觉姆经堂时,事先派了一批人到处考察。除了印度以外,藏地、汉地的各大道场基本上都去了,看到有特色的佛教建筑就拍下来。照片洗出来后,我们首先反复研究和讨论,综合许多建筑的优点,定下大概的结构,然后请设计院进行设计。同样,为了建成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首先也参考了很多佛土,进行了周密的研究,最后才设计出清净的极乐世界。当然,极乐世界并不只是好看而已,其中的每种器情庄严对于众生遣除痛苦、获得功德都有极大意义。

此处说,摄受其它佛土的清净庄严之事后,法处比丘在五劫中思维修习。劫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单位。在《俱舍论》、《大毗婆沙论》和《璎珞本业经》中,对于劫都有介绍[2]。由此可见,为了利益众生,阿弥陀佛往昔花了多么漫长的时间。《大宝积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讲述宿世经历时说:“我常长夜,为诸众生,求诸好事,而以饶益。”阿弥陀佛也是如此,为了利益众生,他用了五个劫的漫长时间观察思维。

希望有些发心人员想想这些道理。为了利益众生,仅仅发心一两年绝对是不够的。只不过我们寿命太短,不然也要有多劫发心的打算。

有人可能想:既然法处比丘在五劫中思维,是不是他这辈子思维一段时间,下一世又接着做,许多世合在一起有五劫呢?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时人的寿命很长,所以他是一次性在五劫中思维。

阿难白佛言:世尊,彼世间自在王如来寿量几何?

阿难问佛陀:世尊,世间自在王如来寿量多长?

刚才释迦牟尼佛说,世间自在王如来宣讲其它清净刹土花了一亿年,法处比丘思维这些刹土花了五个大劫。对于我们来讲,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世间自在王如来寿命到底多长?如果他寿命不长,怎么能这么长时间讲法?所以,阿难替众生向佛陀提出了这个问题。

世尊告曰:彼佛寿量满四十劫。

世尊告诉阿难:世间自在王如来寿量满四十劫[3]

既然世间自在王如来寿命四十劫,那一亿年连一劫都不到,可以说是沧海一滴,给法处比丘讲一亿年法是不成问题的。

阿难,彼二十一俱胝佛剎,法处比丘所摄佛国超过于彼。既摄受已,往诣世间自在王如来所,顶礼双足,右绕七匝,却住一面。

阿难,法处比丘所摄佛国的清净庄严超过了二十一亿佛刹。摄受自己的佛国后,他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顶礼如来双足,右绕如来七圈,退住一面。

我刚才说了,我们学院首先参考了很多佛教建筑,最后设计出了自己的经堂。现在很多人也说,我们学院的觉姆经堂在藏地是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经堂。法处比丘也是如此,他在五劫中反复比较二十一亿清净刹土,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思维,他终于设计出了远超其它刹土的极乐世界。

乔美仁波切在比较各个佛刹时说:“有些佛刹虽然非常庄严,但也有不清净的凡夫,与现喜刹土、香巴拉刹土、邬金刹土、宝生刹土等刹土比起来,极乐世界确实是最好的,在十方的无量佛刹中,它是最为庄严、最有大义的佛刹,其优越性是一目了然的。”

此处说法处比丘右绕如来七匝。现在有人说右绕和左绕是一样的,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四分律》中记载,曾经有比丘从佛塔左边过,护塔神生起嗔心,后来佛陀教诫比丘说:“不应左行过,应右绕塔而过。”所以大家要清楚:右绕有功德,左绕则有过失。

《菩萨本行经》中说,舍卫国有一个婆罗门,一天他入城时看见佛陀的庄严身相,由此生起极大的欢喜心,便右绕佛陀一圈。以此功德,他二十五劫不堕恶趣,一直转生人间天界,最后获得辟支佛果位。

《提谓经》中说,右绕佛塔有五种功德:一得端正好色;二得声音好;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泥洹(即涅槃)道。

藏地有个很好的习惯:人们不管看到什么功德所依,如经旗、寺院甚至高僧大德的法座,都会右绕而行。大家今后也应该这样做。

不过现在的人有点奇怪,经典中本来有明确的教证,可是他们偏认为左绕右绕都一样,还有些人说转绕没什么用,这都是不懂佛法的表现。

当时法处比丘绕佛七圈,现在一般是绕三圈,昨天《前行》课上讲世亲论师绕弥勒菩萨一圈,所以绕一圈、三圈、七圈都可以。但要注意绕的时候不能太快了,否则身体不好的人会头晕,也许绕着绕着就倒下去了。

白言:世尊,我已摄受具足功德严净佛土。

法处比丘说:世尊,我已经摄受了具足功德、清净庄严的佛土。

《现观庄严论》中说,菩萨修行到一定境界时,要摄受自己的国土以及眷属。现在我们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国土,将来到一定时候也要建立自己的国土。

佛言: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皆当摄受圆满佛土。

佛陀说:现在正是时候,你应该详细宣说,让大众生起欢喜心,也让他们摄受圆满的佛土。

法处白言:唯愿世尊大慈留听,我今将说殊胜之愿。

法处比丘说:希望世尊慈悲谛听,我今天将要宣说殊胜的大愿。

下面讲的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净土宗信众没有不知道这四十八愿的。虽然各个译本说法有所不同,支娄迦谶、支谦的译本说是二十四愿,法贤的译本说是三十六愿,藏文译本是四十七愿,但这些没有本质不同,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四十八愿非常重要,汉地有些大德说:“《大藏经》的核心是净土法,净土法的核心是四十八愿,所以务必要了解四十八愿。”从学修净土法的角度来说,的确可以这样讲。所以道友们一定要重视四十八愿。

在学习四十八愿时,大家首先要了解其意义,然后要依靠它修行。佛陀在这么长时间中思维,才结成了四十八愿,现在我们不需要考虑很多,可以直接使用它们。这好比一座经堂,首先设计师、工程队和发心人员辛辛苦苦把它建起来,后人直接使用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我们不会使用,经堂不但对自己没有意义,反而会因它产生过失。同样,如果我们对四十八愿不生信心甚至蔑视毁谤,那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对今生来世不利。

以前的诸佛菩萨怎样发愿,我们也可以如是发愿。《普贤行愿品》中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发心仪轨》中也说:“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阿弥陀佛往昔发了四十八愿,所以大家也可以按他的四十八愿来发愿。

佛教的愿文和世间的文字完全不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中国人民都在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现在已经没有人念了。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虽然经过了无数劫,依然有无量众生依靠它趋往极乐世界。虽然个别邪见深重的人不承认这些,但不承认也是事实,这就叫法尔理。(《解义慧剑》中说,火是热的,这是法尔理。有一位大德接受采访时说:“人死后有来世,就像火具有热性一样,这就是法尔理。因此,对于前世后世的存在,简单地说,依靠法尔理就可以成立。”)

阿弥陀佛的愿力广大无边。现在无论藏地还是汉地,学净土法的人都特别多。去年学院开极乐法会时,我在居士林给信众们讲了一堂课,当时我看到法会现场人山人海,本来藏地条件这么艰苦,又是天气最冷的时候,可是那么多人以虔诚渴望的目光望着西方,口中一直念诵阿弥陀佛心咒,我感到阿弥陀佛的愿力确实不可思议。我和法王如意宝去新加坡时,也遇到非常多的净土宗信徒。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信仰净土宗呢?就是因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信仰之力在推动。这种信仰不像有些气功一样,暂时轰动一时然后永远销声匿迹,只要众生具足福德因缘,这种信仰就会永远存在,一批又一批的众生会依靠它前往极乐世界。大家不得不相信这些道理,否则就是对事实的诽谤,诽谤事实的人就称为愚笨者。

今天我本来想讲十个愿,但前面展开了很多道理,所以一个愿都没有讲,下一堂课再讲吧。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详见《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2] 《俱舍论》云:“应知有四劫,谓坏成中大。坏从狱不生,至外器都尽。成劫从风起,至地狱劫生。中劫从无量,减至寿唯十。次增减十八,后增至八万。如是成已住,名中二十劫。成坏坏已空,时皆等住劫。八十中大劫。”《大毗婆沙论》云:“劫有三种。一中间劫。二成坏劫。三大劫。中间劫复有三种。一减劫。二增劫。三增减劫。减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有二十中间劫经二十中劫世间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经二十中劫世间坏。二十中劫坏已空。此合名坏劫。总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十中劫初一唯减。后一唯增。中间十八亦增亦减。问此三谁最久。有说。减劫最久。增劫为中。增减最促。谓身有光时所经时久非身光灭。乃至于今食地味时所经时久非地味灭。乃至于今食地饼时所经时久非地饼尽。乃至于今食林藤时所经时久非从彼尽。乃至于今食自然稻时。所经时久非从彼尽。乃至于今。故此减劫时最为久。如是说者。初减后增中间十八。此二十劫其量皆等。唯于减时佛出于世。于唯增时轮王出世。于增减时独觉出世。”《菩萨璎珞本业经》云:“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铢。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若一里二里乃至四十里。亦名小劫。又八十里石方广亦然。以梵天衣重三铢。即梵天中百宝光明珠为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为中劫。又八百里石方广亦然。以净居天衣重三铢。即净居天千宝光明镜为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故名一大阿僧祇劫。佛子。劫数者。所谓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尽。名一里劫二里劫。五十里石尽。名五十里劫。百里石尽名百里劫。千里石尽名为千里劫。万里石尽名为万里劫。”

[3] 康僧铠译本说是四十二劫。


{返回 无量寿经广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量寿经 第四课
下一篇:无量寿经 第六课
 无量寿经 第四课
 无量寿经 第六课
 无量寿经 第十六课
 无量寿经 第五课
 无量寿经 第二课
 无量寿经 第三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六课
 无量寿经 第一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四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三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手足之爱[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一○ 不敬塔鬼事[栏目:饿鬼事经 第三 小品]
 79.木平善道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寻找生命的秘密[栏目:禅林衲子心]
 3.人药王子[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相应14经 正觉以前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泰国大藏经律藏 戒律纲要[栏目:戒律学研究]
 大圆满祖师遗教[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193.问曰:众生及五众法毕竟不生,解是法者,即是菩萨?[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狂喜之后 第五部分:觉醒之门[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