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果是无念的话,那么得道成佛之人岂不是没有善心和爱心了吗?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9
  问:我是华师哲学系的研究生。我们常说修心时要把心空掉,从多念到少念、到一念、到无念。但我们有爱心、有善心,这也是一种念头。如果是无念的话,那么得道成佛之人岂不是没有善心和爱心了吗?
  索达吉堪布答:成佛的时候,虽然没有分别念的爱心,但无分别的大爱是有的,无分别中流露出来的悲心,也是有的。
  修心从多念到少念、到一念、到无念,这是禅宗的一种次第修法。心慢慢这样静下来,是有必要的,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爱心、有慈心、有悲心,这二者并不相违。比如说,我坐禅的时候,住于无念的状态中,但在出定之后,可以多做一些善事。此时,有了入定境界的帮助,做善事的力量会更加增上。
  爱心、善心尽管是分别念,但我刚才也讲了,它就像是过河的船只,在修道过程中不能放弃。禅宗虽然说所有的念头都一样,恶念、善念都要舍弃,但这是最高的境界。我们还没有达到之前,一定要断除恶念、增长善念。在此过程中,就要分出定和入定,出定时多做善事,入定时什么都不执著,这两个是不矛盾的。
  关于佛陀无分别的大爱,《入中论》专门有一个比喻,说陶师在做陶器时,刚开始要费很大力气摇转机轮,到了最后,力足之时,不需摇动,机轮也会自然旋转。同样,佛陀在因地时,一直串习、稳固自己的慈悲心,成佛之后,虽安住于无念的境界中,但利乐有情的大悲仍会自然而然无勤产生,佛陀虽然没有念头,但利益众生的事业仍不断地任运出现。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地藏王菩萨发了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好像永远也实现不了。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呢?
下一篇:对佛教来说,更强调的是让大家自然皈依,还是需要一种引导式的皈依?
 我想问您:超越性的事物,占佛教思想的多大部分?为什么在你们的理解能力范..
 福报可以消业障吗?
 我听说禅宗是只修法身,密宗是法报化三身都修,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您对外面的在家居士有什么看法和期望?
 理论只是在头脑里,没有进入到心中...怎么样才能让佛法的意义在他们的相..
 您在修行的时候,会不会有过怀疑或者动摇?您是如何克服的?您有没有开悟的..
 菩萨的梦,和凡夫的梦有什么区别?
 以前我烦恼的时候,出去玩一下、买个东西就过去了,但现在学着反观的时候,..
 佛教的理论学习和修行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请问藏地净土宗的教典主要有哪几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心七要 连载六[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三[栏目:成观法师]
 侄子 Young Nephew[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讲[栏目: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素食对于防癌有着重要意义[栏目:素食与健康]
 成就一个有信仰的企业(张贝)[栏目:佛教与管理]
 第三十四则:恭敬师长的行仪[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七一)[栏目:杂阿含经]
 中部35经 萨遮迦小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两袖清风练行愿.一片丹心感生佛──敬祝家桢长者九秩诞辰[栏目:仁俊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