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二节 3 不共前行
 
{返回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78

第二节3:不共前行

「不共前行」又称做「内加行」,包括皈依,发殊胜菩提心,金刚萨埵忏悔法,供曼达,施身法和上师瑜伽。

1. 皈依

皈依是学佛者修行的根基,成就的根本。不论是小乘、大乘或金刚乘的行者,都是以皈依佛、法、僧三宝为共同道基。外道和佛教徒的区别,即在于有无皈依。有了真正的皈依,生命才有究竟解脱的可能。

因为我们愿意接受上师和三宝的教法,并将他们真实安住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在成佛之前,永远保护我们,所以我们皈依。显宗的三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金刚乘里,加上了皈依上师、本尊和空行三根本,以及皈依法、报、化三身的来源:明点、气和脉。在金刚乘中,皈依不仅是理论和概念,而是一项实修。

2 .发殊胜菩提心

要成为一位行菩萨道的大乘佛教徒,必须要从心中,对广阔无边的众生,产生出真实的菩提心,希望十方所有众生由轮回中离苦得乐,完全解脱,甚至比自己先行得度,究竟成佛。这种强烈利益众生的广大心念,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包含了智慧的「胜义菩提心」,和大悲的「世俗菩提心」。悲智双运的菩提心,是大乘修行者才有的发心,是大乘与小乘不共之处。

3.金刚萨埵忏悔法

修习了皈依和发菩提心之后,为了具备利益众生的能力,得到究竟解脱,必须要完全清净业障和累积足够的福慧资粮。清净业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强有力的就是金刚萨埵忏悔法。观修金刚萨埵为忏悔法之王,百字明为咒语之王,持诵百字明来忏悔,可以迅速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

4.供曼达

经过彻底的忏悔,清净业障之后,为了要圆满无边功德,必须要累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供曼达,是献供坛城。坛城是我们观修皈依的对象,透过对坛城实质或观想的供养,可以累积福德资粮;上供时,如果同时生起三轮体空的感受,可以累积智慧资粮。积聚福德和智慧资粮,可以次第清除一切内外障。

很多人以为,供养一定要现成的供品或贵重的财物,但是,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一,财力有限,如果依照金刚乘善巧而不难的方法,用身、口、意供曼达拉,观想将宇宙拿来供养佛菩萨,突破现实物质的限度,可以作无量无边的供养,累积无数的资粮,这种供养的方式,不限贫富贵贱,只要有虔诚心,人人都做得到。

5. 施身法

施身法又称古萨里积聚资粮法。古萨里是指乞丐。古代印度在坟场修行的苦行僧和乞丐,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可以供养,所以观想将自己所执着的身体,作上供下施,供养诸佛,布施鬼道众生,以此累积资粮。

6.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又称上师相应法。金刚乘特别注重传承根本上师,因为所有修法的主尊内在本质,以及所有加持的来源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弟子修上师瑜伽,与上师相应,才能和上师的证悟无二无别。

上师瑜伽中,是以心法相应,亲身证悟上师的密意。人和人的身体是没办法相传的,能够传的是什么呢?是「心」。金刚乘中并没有所谓衣钵的传承,没有由上师将袈裟和钵交给你,就是将传承上师的宝座交给你的说法。

吉美林巴大师说,成佛要消除罪障和累积资粮,要圆满这两者,唯一的依靠就是上师。没有上师,则根本无法成就。所以,上师瑜伽法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


{返回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二节 2 共同前行
下一篇: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三节 金刚乘十四根本戒
 大圆满前行 第九章 皈依 第一节 3 皈依的基础 3
 大圆满前行 第九章 皈依 第二节 皈依的类别
 大圆满前行 第七章 六道轮回之苦 第四节 旁生道之苦
 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二节 3 断绝法缘心识的八无暇..
 大圆满前行 第七章 六道轮回之苦 第一节 什么是轮回
 大圆满前行 第七章 六道轮回之苦 第二节 地狱道之苦
 大圆满前行 第三章 起修 第二节 1 语加持咒
 大圆满前行 第三章 起修 第一节 3 九节佛风
 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一节 3 十圆满——五自圆满..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二节 1 大圆满前行纲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Autobiography of a Forest Monk[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成佛以后,还需要学法修行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佛祖道影-增订佛祖道影序[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般若」[栏目:衍慈法师]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顶礼句[栏目: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If the Buddha is not a god, then why do people wor..[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七章 修习禅定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4.贪欲犹如焚身之火[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I 1337经:本经叙述比丘证道后,默默行道而不再精勤诵说。[栏目:界定法师]
 一定要如法科学的放生(慈诚罗珠堪布)[栏目:放生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