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走在喜乐的大道上6
 
{返回 妙宝菩提心·嘎玛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4

走在喜乐的大道上6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佛法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世间上每个众生,大到如大象,小到像微生物,不管体积是大、是小,没有一个众生对痛苦会觉得快乐,也没有一个众生会把快乐当成是痛苦。用自己的身体来做说明,最容易有贴切的感受。当别人把痛苦、烦恼、病痛、灾难等等带给我们,我们不愿意承受,因为我们不希望拥有痛苦,不希望拥有烦恼,更不希望拥有灾难、病痛。如果自己都不希望拥有这些痛苦和烦恼的话,那为什么又要把这些加在别的众生身上?所有的众生都想要快乐,不要痛苦,所以佛陀的教义清楚的告诉我们;你不喜欢的事,就不应该对别人做;你喜欢的事,应该也要施予别人。当我们对别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别人会因此而得到快乐、得到平安和福报,这就是行善;如果我们将自己不喜欢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别人就会产生痛苦、烦恼、病痛、灾难等等,这就是作恶。

动机是关键

善与恶的分别,不在于外在形象的好坏,也不是因为外在供养或布施物的体积大小,而是决定于内心的动机。

肉体上或是语言上造作的一切善与恶,大部分是以心为主导。当主导的心是以极度的贪、瞋,或是在无明的状态中而做的话,恶报就很大。但是如果是以善良的动机而产生福报,那个福报就非常大。那身体跟语言所做的算不算罪过呢?当然是罪过。但是因为身和语的罪业可以藉由心来忏悔,所以比起心所造作的罪过就比较小。如果是善的作为,那身体跟语言所做的,当然也是不及心所造作的善业福报。以心意造业来说,如果表面露出笑容,可是内在的瞋恨心很强烈,罪过当然也是很大;如果内在没有瞋恨,外在显露是一种瞋相,一种恐怖相,这个罪过会比较轻一点。如果是以慈悲心,为了不让别人造恶,或是为了对方好而露出恐怖相,不但没有罪过,而且是有功德的。

又比如有个人捐了一亿,另外一个人捐了一百块,如果在心念上,两个人都是非常慈悲的以菩提心来做这件事情的话,当然功德会有大小的存在。可是这种大小,不是因为他们所捐的钱数大小来决定,而是以他们能力范围内能付出的比例大小,来决定功德的大小。

量力而为不后悔

当具备愿意对所有众生付出的思想,其结果净化的是自己;但是,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有能力度尽天下所有的有情众生,只要付出广大的愿力,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做,就是行菩萨道,就能问心无愧。我们是凡夫菩萨,和真正的菩萨还是有所差别。真正的菩萨是众生需要什么,他可以施予什么,只要发个愿,施舍出去的东西又会还原。所以有菩萨愿意捐他的头给众生,这对他没有伤害,因为捐完后再发愿,头又复原了;有人需要他的手,捐了手他不会觉得痛苦,因为他已经有无畏的心,而且发个愿,手又完好如初了。可是做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若有人要我们的头、手,我们的头、手捐出去后就无法复原,我们会很痛苦,会后悔;如果会后悔,那么我们的菩提心就退失了。所以行这类伤害自己的菩萨道,在凡夫中是没有教导的。

不退转心真精进

我们不需要去学古人砍头、砍手这类的菩萨行,那是对自己的伤害。身体犹如渡苦海时的一艘船,我们要相当珍惜它,将它擦得干干净净,把里面修补得坚固耐用,这样才有办法脱离轮回。如果坐在船上,认为下面是苦海,为了赶快到彼岸,而对着船敲敲打打,船很快就会破破烂烂,而我们也到不了彼岸。

即使我们有广大的心量与无边的愿力,行为上还是要保护凡夫的肉体。毕竟我们是脆弱的凡夫,还未能真正证得空性,对肉体还是会有执着之心,若作为上伤害到自己,愿力就会退转;若愿力退转了,信心就会消退,于是我们开始埋怨佛菩萨不慈悲,埋怨传承的加持力不存在等等而退转虔诚心。所以要非常谨慎的对待自己的肉体,因为它是修行到彼岸的本钱。

特别是在学习密法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自我伤害身体的行为。现在珍惜它,今生才能修行累积资粮,来世才可以继续拥有这样的修行资粮,要不然还有什么时间因缘聚会得到这样的人身呢?

结语

以上的道理,讲起来非常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身为佛教徒,在初级的阶段,一定要对前面所讲的基础概念,有很深的了解,才能对后面要学习的佛法,有次第性的投入。特别是密法须依次第而修行的,所以对一步一步的基础观念与修行,一定要清清楚楚,不可以迷迷糊糊,这样才能在不偏离解脱安乐道下,快速的修行成就,自利利他、任运无碍,祝福大家! 


{返回 妙宝菩提心·嘎玛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走在喜乐的大道上5
 滋长菩提心——四无量心 2 众生皆快乐 慈无量心
 走在喜乐的大道上1
 妙宝菩提心2
 走在喜乐的大道上5
 妙宝菩提心3
 滋长菩提心——四无量心 4 无上大乐 喜无量心
 妙宝菩提心1
 滋长菩提心——四无量心 3 但愿众生得离苦 大悲之心
 走在喜乐的大道上6
 走在喜乐的大道上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宗思想渊源 第一章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栏目:吴言生·禅学三书]
 传统文化[栏目:觉世论业]
 年逾七十念佛自度,有违广结法缘吗?[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科学时代的轮回录-中国篇[栏目:轮回实证]
 如何才能断恶修善?[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自利?利他?自利利他?[栏目:法忍法师]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洗脑[栏目:济群法师·微教言]
 54 十事开示[栏目:活得快乐]
 幸福感并非欲望的满足[栏目:卢志丹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