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莫讶一称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50

“莫讶一称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

此七言联语,为印祖所撰,是为赞叹净土念佛法门圆顿广大普摄机而发的。对仗工整,用语贴切,有极强感染力。令读者对念佛法门生起无限崇敬之信心。联语文字简练,含义弘深,初学难解。今不揣己之庸愚,试将此联,略加诠释。

“莫讶一称登十地”者,一称,即一称南无佛也。十地,即十地菩萨也。由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能念是始觉,所念是本觉,能所不二,始本合一,即是究竟觉。故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以念念即佛故,全超十地菩萨所修之行。吾人一念心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横遍十方,聚穷三际。横聚交彻,即法界体。今以此法界体,念佛名号,则举法界全体而起成为佛的法界,佛法界最高,全超包括菩萨法界在内的九界,此是圆顿义理,任何不信或疑讶,都是不对的。所以印祖警诫吾等:“莫讶一称登十地。”

“ 须知六字括三乘”者,六字,即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此三乘圣法,一句六字洪名包括无遗。藏教,是声闻缘觉乘,通教,通前藏教,通后别圆。钝根通前藏教,利根则通后别圆。别教是菩萨乘,独菩萨法。至于圆教,则是圆融无碍非渐非顿的无上佛法。念佛一法,属圆教有门,(然亦摄余三门。),藏通二教行人,念佛往生,若未断见思,则生极乐凡圣同居净土,若已断见思,则生方便有余净土。别圆二教行人,若已断见思,犹未破无明,则亦寄生方便有余净土,若破无明,则生实报无障碍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净土。若四十二品无明全破,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土也。五逆十恶凡夫,临终一念改悔,乃至十念,亦预末品,终得不退转成佛。而已居等觉菩萨高位,如善财及华藏海众,欲圆成佛果,尚须经过往生西方途径。故蕅祖云:念佛法门,持名妙行,“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印祖亦赞叹念佛一法,普被上中下三根,统摄禅教律诸门。须知六字括三乘之教导,也是千真万确的。故印祖特用须知两字提醒我等须知也。且与上联莫讶两字起到对应效果。由此可见印祖文字三昧之妙。

庐山东林寺《净土》副编辑李维居士发来电子邮件云:有投稿人在引用印祖这一联语时,将下联写成是“虽知六字括三乘”。细玩文意,直觉似有错误,但又不知错在何处云云。我知下联为“须知六字括三乘”,此系投稿人笔误,但为慎重起见,为李君查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册,念佛堂联语的原文,确实是“莫讶一称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故作此短文以答之。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
下一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五
 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辑要3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法华经品题略解—方便品第二
 尽信书,不如无书
 《唯识三十颂》浅释
 《法华经》经义答问
 彻悟禅师语录撷要
 病中感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2月10日─读诵《六字大明咒》[栏目:福德日记]
 困难来了,笑笑接受。[栏目:法清法师]
 七觉支[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420.毒峰本善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二、袈裟的种类[栏目:佛教丛林观]
 如何理解上师是佛?[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原来吃素最健康 健康小测验答案及解析[栏目:原来吃素最健康]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课 印度大乘佛教的开展[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四册]
 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栏目:如瑞法师]
 大象的故事[栏目:觉性的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