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厌离行与欣求行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36

厌离行与欣求行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决定生西方者,应当建立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一、厌离行。二、欣求行。厌离行者,常观此身不净臭秽,唯苦无乐,深生厌离。自身既然如此,别人亦是同样,于男女及五欲境界,深生厌离。这就是厌离行。欣求行者,第一先要明白求往生的本意,我之所以要求往生者,目的是为了将来回入娑婆度苦难众生。常常这样思忖:我今无力求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弥陀慈尊,等到证无生法忍的果位(即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之位,能分身百界作佛,化度众生),方才有资格回入娑婆救苦难众生。这就是发菩提心。《往生论》上说:“发菩提心,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则是摄受众生生佛国心”若唯求自度故,求生西方,无菩提心,与阿弥陀佛摄生之愿相违,恐难往生,不可不知。其次,常想阿弥陀佛法身、报身等金色光明,普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常想彼佛国土七宝庄严,种种妙乐,具如《无量寿经》、《十六观经》《弥陀经》所说。深生欣求之心。念佛之时,常怀愿生之念。常将念佛诵经及布施、持戒、放生等一切善行,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此为欣求行。具此二种行门,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此厌离行与欣求行,亦与四弘誓愿相应。何以故?因为依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今观自身他身在五浊恶世之苦,为求脱生死苦恼,厌此生彼,若得往生彼国,即度自他众生出生死苦海。依集谛,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今观自身他身有无尽烦恼,生居浊世忍土,不易断除,为求断自他众生无尽烦恼,厌此生彼,若得往生彼国,即断无尽之烦恼。依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今观自身他身生居浊世忍土,善知识难遇,自己又乏智慧,无量法门何能遍学,今厌此生彼,若得往生彼国,见佛闻法,何难遍知遍学,所谓“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即法门无量誓愿学。依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今观自身他身生居浊世忍土,人命短促,轮回难脱,三大阿僧祇劫始得成就之佛道何时可成。为求成佛道,厌此生彼,若得往生彼国,横出三界,生死即了,圆证三种不退,只此一生,必登补处,成佛不远矣。即佛道无上誓愿成。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深信发发愿,即是厌离此土,欣求彼国。所以厌离行与欣求行,即是无上菩提心也。印光大师说:“九界众生舍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即指此具足厌离行与欣求行之念佛法门而言也。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下一篇: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辑要4
 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
 法华经品题略解—授记品第六
 净土或问浅说
 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楞严经十番显见纲要
 《永嘉大师证道歌》简释2
 《佛顶文句》摘要卷第六
 法华经品题略解—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大道·菩提道次第略论(济群法师)[栏目:菩提道次第·参考资料]
 Wisdom Develops Samadhi - Samadhi 3[栏目:Maha Boowa]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下)[栏目:江味农居士]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二、古德时贤的金玉良言[栏目:陈义孝居士]
 《阿弥陀经》讲记七:如何获得信心[栏目:纯祥法师]
 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二、人生的四个阶段[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十[栏目:智者大师]
 是不是跑到慧日寺来就是修行?[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中峰明本禅师传 后记[栏目:中峰明本禅师传]
 为什么要做佛事 一、前言[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