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厌离行与欣求行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1

厌离行与欣求行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决定生西方者,应当建立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一、厌离行。二、欣求行。厌离行者,常观此身不净臭秽,唯苦无乐,深生厌离。自身既然如此,别人亦是同样,于男女及五欲境界,深生厌离。这就是厌离行。欣求行者,第一先要明白求往生的本意,我之所以要求往生者,目的是为了将来回入娑婆度苦难众生。常常这样思忖:我今无力求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弥陀慈尊,等到证无生法忍的果位(即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之位,能分身百界作佛,化度众生),方才有资格回入娑婆救苦难众生。这就是发菩提心。《往生论》上说:“发菩提心,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则是摄受众生生佛国心”若唯求自度故,求生西方,无菩提心,与阿弥陀佛摄生之愿相违,恐难往生,不可不知。其次,常想阿弥陀佛法身、报身等金色光明,普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常想彼佛国土七宝庄严,种种妙乐,具如《无量寿经》、《十六观经》《弥陀经》所说。深生欣求之心。念佛之时,常怀愿生之念。常将念佛诵经及布施、持戒、放生等一切善行,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此为欣求行。具此二种行门,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此厌离行与欣求行,亦与四弘誓愿相应。何以故?因为依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今观自身他身在五浊恶世之苦,为求脱生死苦恼,厌此生彼,若得往生彼国,即度自他众生出生死苦海。依集谛,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今观自身他身有无尽烦恼,生居浊世忍土,不易断除,为求断自他众生无尽烦恼,厌此生彼,若得往生彼国,即断无尽之烦恼。依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今观自身他身生居浊世忍土,善知识难遇,自己又乏智慧,无量法门何能遍学,今厌此生彼,若得往生彼国,见佛闻法,何难遍知遍学,所谓“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即法门无量誓愿学。依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今观自身他身生居浊世忍土,人命短促,轮回难脱,三大阿僧祇劫始得成就之佛道何时可成。为求成佛道,厌此生彼,若得往生彼国,横出三界,生死即了,圆证三种不退,只此一生,必登补处,成佛不远矣。即佛道无上誓愿成。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深信发发愿,即是厌离此土,欣求彼国。所以厌离行与欣求行,即是无上菩提心也。印光大师说:“九界众生舍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即指此具足厌离行与欣求行之念佛法门而言也。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下一篇: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莫讶一称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
 法华经品题略解—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一句弥陀,是多福德,非少善根。
 《佛顶文句》摘要卷第九
 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法华经品题略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持名念佛,有事持理持
 彻悟禅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摸象记2
 法华经品题略解—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于时浊慧减之时机,修学之教授方式,是否应随时机,有所变通?[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六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第三十五则:息淫念的狄仁杰[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随缘化众的慧闻禅师[栏目:圣像灵异篇]
 生命的果实&良善[栏目:清净的法流]
 相应37经 非你们的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六 第五佛 丽瓦陀品[栏目:佛种姓经]
 佛陀的古道 第十三章 正念[栏目:毗耶达西法师]
 参学长老获法财[栏目:传喜法师]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五十二回 拜弥勒菩萨[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