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平等心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51
平等心
 
  学僧对禅师既不欢喜礼佛,也不礼祖的态度,感到十分不悦。禅师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听了这四句话后,学僧恍然大悟!
 
  禅宗有一段故事:达摩祖师的墓地位于河南省,有一位学僧发誓要守墓、照顾墓园。有一天,远方来了一位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前。这位守墓的学僧来迎接他,且恭敬地问禅师说:“禅师,您要先礼佛?还是先礼祖?”
 
  这位禅师说:“我既不礼佛,也不礼祖。”
 
  这位学僧听了内心不太高兴,态度也随即改变,用不客气的口吻说:“佛与祖师,与你结了什么怨仇?”
 
  禅师心平气和地反问他说:“佛与祖师到底给了你什么恩惠?让你替佛与祖师如此说话!”
 
  这位学僧听了楞了一下,觉得这位禅师的话很有禅机!所以心念一转,又恢复了恭敬的心,并问禅师说:“请教禅师,我到底应该如何自处?”
 
  禅师说:“佛与众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要泯灭仇与怨,不可有恩怨的心态。如果能这样,心才会平静。”
 
  学僧又问:“要如何才能恩怨平等?”
 
  这位禅师回答:“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听了这四句话,这位学僧恍然大悟!
 
  这四句话的大意是:真正的至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心体会真理,哪有什么困难?因为生活就是法,一切的动作无不是道!最怕的是有分辨心,分辨何种工作高尚?何事卑微?其实,工作无高低,一切事都要去做,守住本分就对了!所以说“唯嫌拣择”,不要妄加分辨。
 
  所谓“但莫憎爱”,最重要的是不可起怨嫌之心,也不要有特别贪爱的念头。如果能够不分工作的高低,也不分辨爱及不爱,如此内心对一切的境界,都能了然明白,自然能体会到佛法不离世间法,不离于生活周围之间。
 
  学佛最重要的是,学得“平等心”。对人不能有瞋心、不要有厌憎,也不要特别亲密。我们要付出的爱不是私爱,应该是广大无边的大爱。不要在私我、小爱中打转而混乱了自己的心,也不要为了一点怨与恨,使心念时时打结。
 
  学佛就是要调适这念心,使我们的心能平静、无怨恨,不受外境好坏的影响而自我烦恼!能够如此,学佛确实是“至道无难”,当下即是法啊!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珍惜清平的日子
下一篇:从口蹄疫风暴看尊重生命
 信心是生命的泉源
 贪欲的可怕
 唤起生命奇迹
 真正的财富
 自爱为做人之本
 无价之宝方为贵
 用心过日子
 捞金币的年轻人
 少年得志悔恨多!
 有心有福,有愿有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改命还是要靠自己[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思考题 第八品[栏目:入行论学习]
 净土与大圆满法早课(简单)[栏目:修法仪轨]
 凡事要有则[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我们修法时如果累了,闭闭眼睛,可不可以?[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姜滕生毁佛遭报[栏目:圣像灵异篇]
 忠厚之人,子孙昌盛[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128.皈依后念佛往生 After a cock takes refuge, it is mindf..[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36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欺善怕恶[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