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存善念,息烦恼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1
存善念,息烦恼
 
  人的言行举止总是在一念心,我们要时时抱持一分平静、淡泊的心,不贪名利、不求权势,自然内心就会很平静,且能守在本分事上,尽己所能贡献于社会。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世间的一切;若起恶念,则人生方向就会偏差,因此产生了烦恼。
 
  有一次,佛陀来到一个小镇说法,有位富翁也和镇上的许多人一样,虔诚地聆听佛陀宣说人生的真理;听完之后,他便向佛陀请示:“听了您的教诲,知道心要时时保持平静,最近我正为了家产而烦恼,使我一刻也不得安宁;我知道心不平静的根源是因为有烦恼,但是要如何去除烦恼?”
 
  佛陀问:“为什么家产会让你如此烦恼?”富翁说:“因为我年老了,却不知要如何放下财产和事业?”佛陀问:“你有儿子吗?”“有啊!都已经成家了。”佛陀说:“既然儿子长大了,为什么不让儿子继承产业?”
 
  富翁说:“我的儿子从来没有料理过家务,更没有帮我经营过事业,他什么都不会呀!”佛陀说:“每一种技艺、学问都是学习而得的。你的儿子既然长大了,应该可以好好将你的人生经历教授给他。”
 
  富翁又说:“我要教他,但是他却没有意愿要学。”佛陀说:“你能‘放下’,自然就有人接。人生无常,生命只在呼吸间,当最后的一天来临时,即使放不下所有的一切,又能带走什么?”
 
  富翁听了,仍然犹豫不决。佛陀又举了一则譬喻:“人生的欲念有如一把干草,点火之后,你拿着这支火把逆风而行,火愈烧愈大,很快就会烧到手掌心,若不放手就会烧到手腕,再不放就会烧到身上。”富翁此时才真正体会了佛陀的教诲,放下了心中的烦恼。
 
  我们也要淡泊知足,不要有不舍之心。因为生命在呼吸间,如不及时反省、看开,放下欲念,这对我们的心念会有很大的杀伤力。
 
  就如现在的社会,有人辛苦地创业,但是当事业有成后,就沈迷在欲念的横流中;也有人觊觎他人的产业、财富,想尽办法要夺取非分的利益。社会上这种作奸犯科的人,都是因为平日惯于物质享受,再加上内心不轨的欲念驱使,才会有欺诈、抢夺种种乱象产生,因而伤害他人,也毁灭自己大好的前程。
 
  人的言行举止总是在一念心,我们要时时抱持一分平静、淡泊的心,不贪名利、不求权势,自然内心就会很平静,且能守在本分事上,尽己所能贡献于社会。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变的心念
下一篇:步步踏实 分秒不空过
 发挥人生使用权
 纯真妙信成大事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前言
 贪婪与懈怠
 欢喜的骆驼
 智慧领导者
 自然最美
 慷慨
 成人之美
 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七章 慎勿习近世间论之二[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忏千劫罪(2)[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已满足者[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莫造作[栏目:圣严说禅]
 烦恼即菩提[栏目:公案100]
 《七塔寺人物志》序言[栏目:印海法师]
 僧伽教育——如何让戒律与教理并进[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早期青州城与佛教的因缘(饶宗颐)[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佛教的真理是什么 第二篇 业[栏目:佛教的真理是什么]
 关于出家的问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