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议印度之佛教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1

议印度之佛教

太虚

  ──三十一年十月作──

  印度不注重历史,所以治佛教史最困难者,即在印度部分,至今不能有一部较为完整之印度佛教史。

  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之思,故其著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以从事沉稳之印佛史,必有胜绩。今已成十余万言之“印度之佛教”闻。然钞传不易,仅邮其第一章印度佛教流变之概观,乞冠一言,乃就此章所画轮廓略抒吾意:

  ‘佛教,乃内本释尊之特见,外冶印度文明而创立’,此语最好!

  由此先探溯佛前印度文明之源流,自为必要。但吾意所分吠陀创立时代,毋宁谓游牧之雅利安族征服土族而承受其农业文明;梵教极盛时代,则由统治之雅利安族凌驾驯服及邻接各族之上发展所成;教派兴起时代,则不安梵教祭祷及阶级制而起反抗之运动。然此虽说明不同,而大致可认为相差不远。

  惟于佛世以来之教史,似因庄严“独尊龙树”之主见,将大乘时代揉成离支破碎,殊应矫正。公平之看法:第一期之佛教,应曰“佛陀为本之声闻解脱,庶于后行之大乘有其本根。第二期可曰“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但应历佛灭至马鸣前约五百余年,内更分小节。第三期应束三、四期曰“佛陀倾向之菩萨分流”,此中可分四小节:一、佛陀行果赞仰而揭出众生净因之真常唯心论,此于六百年顷,法华、涅槃、般若、华严等渐兴,及马鸣诸论代表之。二、对治外小执障而盛扬摩诃般若之性空幻有论,此于七百年顷,龙树、提婆诸论代表之。三、依据法性空义而补充小大有义之有为唯识论,此于九百年顷,无著、世亲诸论代表之,四、空有剧烈争辩而小大宗见各持之渐倾密行论,此于千余年顷,清辨、月称、安慧、护法诸论代表之。则验之向传印华佛史无不符合之大乘时代也。第四期可曰“如来为本之佛梵一体”,则承前厌倦苦诤而倾向外内、小大、有空融合持行之趋势,龙智等密咒兴行,在佛灭千二百年起,奄奄五六百年,内更可分小节,则适当我国唐开元前以至宋元时是也。

  基佛世之淳朴,握持马鸣、龙树、无著之一贯大乘,前融采声闻分流而后摄择宗见各持与如来一体;亦即依流传在中国者,摄持锡兰传者及择取西藏传者,成一批评而综合而陶铸之新体系,庶其为著述印度佛教史之目标欤!三一、十、二七、缙云老人。(见海刊二十四卷七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再议印度之佛教
下一篇:评佛学抉择论
 香港登九莲华山佛教公墓弁言
 中国需耶教与欧美需佛教
 慈宗的名义
 第一次研究会
 行为学与心理学
 祝印度佛教的复兴
 改进藏族经济政治教育之路线
 昧盦诗录跋
 几点佛法的要义
 一相定无得观总持曼殊般若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9、答非所问[栏目:百喻故事广释]
 泰国佛教对公众实施教育[栏目:佛教与教育]
 法海集二 第一:修次中篇 1 前言[栏目:法海集]
 南传法句经 第廿三:象品[栏目:南传法句经[白话版]]
 人的心态与鬼道众生[栏目:传喜法师]
 做人离不开五伦关系[栏目:蔡礼旭老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9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改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栏目:贺继墉居士]
 佛就在你身边[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应作慈爱经》之三[栏目:玛欣德尊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