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会应注重于学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4

佛学会应注重于学

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佛学会讲──

  各位都是佛学会的会员,对于佛学当然已有相当的修学。佛学虽差别无量,而其宗旨是一贯整个的,所谓‘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所以我现在要讲的佛学,也许就是各位已听过的。

  佛学会之学,就是依佛法修学的学。因为学,然后才能产生出信心,故信心实为学的第一结果。因为学,所以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佛子,如何修行及其所成的种种功德,都可以明晰清楚的知道。但如何能明晰清楚的知道呢?这、就要随时听人演说佛法,或者自己研读佛经,然后才能明白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佛子。知道佛是世出世间最尊无上的大圣人;法是佛所证所说的,依之修行便可离苦得乐,返妄归真;佛子是秉承佛法而行的行者,也是现实人间的导师。对于三宝有这样的认识而后产生的信心,方是坚固而有力量的正信;这信仰所以成功,还是由于学佛的结果。所以学佛不但在行和证方面不容易学到,即学到如此真正的信心,亦是非常不容易。佛学会之成立,也就是适应此种需要。

  学佛学到有真正的信心不容易者,就因为这信心是由了解佛法而发生的。因为正解的不容易,所以正信亦难能了。然而正解正信是学佛的首要,譬如开门的钥匙,没有钥匙就走不进佛法的大门。若没有正解正信,根本就谈不上学佛,所以正解正信是最重要的。有了正解正信,使可依之修习佛法的行门。

  佛法的行门甚多。广言之,有三十七道品,乃至在家二众之五戒、十戒,出家二众之二百几十戒或三百几十戒,都是修行的行门。若收摄之,这许多的行门,都不出戒、定、慧三学。浅显的说,就是我们平常念佛,亦是修习戒、定、慧行:念佛的人,当然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善人,这就是戒;念兹在兹,收散乱心,专注一境,就是定;由于定把心力集中,思维观察到诸法的真理,认识诸法的真相,就是所发的智慧。由是可知平常说的行门有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皆不出戒、定、慧三学。

  因此,佛学会应注重于学。由学而正解,才生起信心,此信心即非糊糊涂涂的迷信,而是明明白白的正信。由此正信所起的行,当然也是正确的行;由正行行到相当的时候,就可以证到真理了。所以学佛始于信,终乎证,都离不开一个学字。平常所谓“生到老,学到老”,学佛亦是如此。从最初皈依佛法,信仰佛法学起,一直学到证悟成佛为止,都要在这“学”字上用工夫。

  末了,希望各位修学佛法,由学入手!先学到正信正解,由正信解而求得正行和正果。

  十二、二十五。

(大厂记)(见海刊十七卷三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
下一篇:佛学会与实现佛化
 对于学人之训辞
 从人心中把佛教复活起来
 太虚大师年谱
 答方亦民问
 告日本佛教大众
 庆祝胜利年的新的庆祝意义
 再印四十二章经讲录序
 答黄覕子问(二则)
 云南漫谈
 联合国战胜后之平和世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念佛、念咒才有力量[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法藏碎金[栏目:徐恒志居士]
 「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栏目:理净法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四节 禅宗[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修行的两个关键之处[栏目:达真堪布]
 07-092修行语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这不是口头禅,要由内心去推动[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比丘尼传 4 齐 钱唐齐明寺超明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众生附体和瑞相等,无法辨别佛与魔,请问如何帮助他们?(净空法师)[栏目:附体现象·法师释疑]
 中部55经 耆婆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