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二无我论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19

二无我论

太虚

  补特伽罗无我,达摩无我,曰二无我。

  补特伽罗,译数取趣,是“数数取天人畜鬼等趣业报身者”之义。变言之,即流转三界二十五有之精神个体或灵魂或业识也。凡已舍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趣之现报,未定转取何趣之时,先业力故,集“识上色功能”,化成一种细色根身,任持业识,曰中有身,亦名曰中阴身。以业报未定,故非五趣摄,而是数数取五趣报果者。所谓补特伽罗,于已取或未舍五趣报身时,皆隐没不现,唯在中有身时,始得指目之耳。审谛言之,中有身亦五蕴和合相续假身,相虽不同,犹之人身与天身不同,其为五取蕴身固无异也。然除中有身则世间所名为灵魂者,益无可指物已。此补特伽罗无我,亦译人无我,有情无我,众生无我。人者,有情类之一类;有情类者,众生类之一类。众法和合、相续而生者曰众生,虽无情之个体,若星地金木等亦名为众生也。有情则专指动物类而言,故众生较宽于有情,有情较宽于人。

  补特伽罗无我

  今此补特伽罗无我正印,译为有情无我。然以言说便故,举人为有情类或众生类代表,名“人无我”。或以顺古译故,于有情与众生二名无所区别,简称为“生无我”,亦无不可。

  达摩无我,译法无我。补特伽罗指一切由众法和合相续生存之“个体物”,法指能集成个体之“单性”;例如四大、五蕴假合为人,人为四大、五蕴众法所集起之个体,地大乃至识蕴等众法为集起个体之单性物,故众生属假有,法属实事,此以众生与法相对而言则然。究之、法者轨持,轨范物理,任持自性,实固实法,假亦假法,圣凡、染净、有无、色空、事理、心物、性相、体用,尽一切可言可思乃至不可言不可思者,悉得名之为法,故法界较众生界为深广,亦较众生界为幽玄也。

  达摩无我

  我者、主唯实常之义;主谓主宰,唯谓唯一,实谓实在,常谓常住。常人所谓之我,固无不执为本人之主宰,且执一人唯一,不容有二。执实在故,爱著不舍,顺之则乐,违之则苦。执常住故,贪取无厌,得之则喜,失之则忧。然此犹是一切凡愚与生俱生而无不同有之我执,诸邪外则更依此俱生我执而分别计度,于五蕴中或五蕴外,于五蕴之一或五蕴之总,妄执为各各常存实在唯一之主宰,或万有全体精神常存实在唯一之主宰,此皆所谓补特伽罗之我见我执也。法执之我,或有主唯实常四义,或但“唯实常”之三义,或但“唯实”二义,或但“实常”二义,或但“实”义。要之、人我执必依法我执为本而起,法我执或可不依人我执而自存在,故二乘圣人虽舍人我执,而法我执犹未能断。人我执为烦恼障本,故由之而烦恼生死,流转缠缚,不能止息解脱,断人我执,则生死空而证生空真如。法我执为所知障本,故由之而宇宙心境,冥昧窒碍,不能觉悟圆通,断法我执,则心境空而证法空真如。

  云何知“人无我”?人由五蕴和合相续生存,众法和合假成,众法中无一实主宰可得,五蕴法中更无一实主宰可得,法法刹那生灭,虽相续不断而非常,故人无我。云何知“法无我”?由仗因托缘,众事集现故;由识心转变,分别显现故;依他起故;无自性故;无实用故;无定相故;刹那生灭故;当体空寂故;故法无我。依人无我、法无我门,说为生空真如、法空真如,而真如实不带数相,非一非多,亦复非空非不空也。故无著大师曰:‘二我无即二无我有,二无我有即二我无’。以无我法,故非不空;以真如故非空。真如由无我法而显,是以非有非空,非非有非非空。离四句,绝百非,强存一句曰:无而有。以无而有,故证此“有”时,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海刊一卷十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性空慧学概论
下一篇:显示真实相所开的三重方便门
 报国寺募修大殿缘起
 青年修养与佛教
 佛学讲要
 谒太虚上人记
 恭告全国僧界文
 复姜摩西先生书
 续沩仰宗派记
 重建汉阳归元寺藏经阁碑
 人生佛教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弹指之间品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记印顺导师《印度之佛教》的特见——从声闻部派到大乘二大唯心论[栏目:悟殷法师]
 中观总义 第十二课 离一多因[栏目:中观总义讲解·圆春法师]
 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致王晓西居士函(二通)[栏目:太虚法师]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三节 障碍出家的过失[栏目: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命运是怎么一回事[栏目:仁焕法师]
 激流勇进是勇气,急流勇退是智慧[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第五部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第一章 早年与出家[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有承担才有进步 1994.8.1~1994.8.15[栏目:星云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