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将心待悟
《自立晚报》「晚安台湾」专栏特访
人往高处爬,水向低处流,人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敬重,希望能爬上最崇高的地位。古代人是以扬名声显父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为努力的最高目标。现在人也一样希望能够功成名就、扬名立万。正所谓「三代以上唯恐好名,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
实至名归,正是鼓励人们向上奋斗的力量。可是这也会引起人和人之间的摩擦,以及自己内心的冲突。因为不甘长久居于辈分小、职位低、权力弱的状态,所谓「人微言轻」颇感无奈,上焉者固可因此而奋发图强,力争上游,若是福报够的话,也可能一帆风顺,鱼跃龙门,若福报差的,就不免会有怀才莫遇之叹!
就拿出家人来说,已经能放下名利物欲和亲情的牵挂,对于道业的精进、修持的成就,却还是放不下。修行一段时间之后,往往感觉自己的进步太少,或没有进步,心里就不自在了。这种心态称为待悟或求悟。
通常因为他自视为利根上智之人,所以缺乏耐心,冀望急速成就。就像婴儿刚一出生,就想在世运会上得十项全能的金牌,怎么可能呢?禅宗史上虽有六祖
惠能那样初闻佛法即能顿悟的人,可惜这种例子太少。倒是有许多祖师,修行数十年,没有闻到一点悟的消息,却仍耐心踏实地继续修行下去。
修行人不能老是求新经验的新境界,要安心于每一剎那的现在,只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于现在,自然而然地会新、会进步。每一念的滑过,它已经是在向新的历程迈进。一味空想追求新境界、大突破,就像懒人不肯张口,却希望能吃饱肚子;不肯努力工作,却希望获取大笔工资。这是颠倒因果、痴心妄想的事。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自立晚报》「晚安台湾」专栏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