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悟法迷人
 
{返回 公案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96
悟法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什么说没有这些东西?」夹山说:「三年不食饭,目前无饥人。」僧人又问:「既无饥人,我为什么无法开悟?」夹山即示一颂:「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祖意和教意」,是指佛祖的心意或本意,以及将之发挥成语言文字型态的数理、教规等等。夹山禅师竟然对弟子说:「佛和祖师所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论是思想、语言、文字、形像,全都不是事实;对于真正用功得力的人,就不应介意这些东西。」
  
  面对弟子的反诘,夹山禅师说:「三年不吃饭,眼前并没有饥饿的人。」很久以来都不吃饭了,也没看到需要吃饭的人,所以那些东西有什么必要,有也等于没有。这是夹山悟后的心境,但僧人并未开悟,所以又问:「既然在你面前没有饥饿的人,为什么我不开悟?」夹山开悟后不曾见到饥饿的人,就像释迦成佛后见到一切众生皆具备如来的智慧德相,把所有的人都平等看待。不是他缺乏慈悲心,不教别人开悟,而是在他的体验中,世界上并没有人需要开悟这桩事。
  
  但在客观上,未开悟的人就是未开悟,不容置喙。夹山对弟子说明不用开悟的原因:「明明没有开悟的法,你却当成有,东奔西走追求开悟,像这样的话,即使踏破铁鞋也无觅处,你则因此失去智慧,成了迷人。如果你心中无事,把追求开悟的念头放下,不执着真也不以为假,这就是悟境。」
  
  我在指导修行时,特别重视过程而不重视追求开悟。过程可使自己的心平静、明净,不会被太多的追求心和企图心障蔽。如果经常保持心的平静、维持心的平稳,心就能明净。开悟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而不是一样东西。我常告诉弟子:「只要烦恼越来越少,你的心境就越来越明。」这就是一种过程的体验。追求开悟的人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希望早一点开悟,这种追求开悟的心就是执着。还有一些自以为已经开悟的人,其实是被悟的观念所迷,沈醉在悟境的执着中,非常可怜。也有某些人把类似精神病的症状当成开悟,其实那是魔境而非悟境,因为他的烦恼还在。
  
  平常生活中尽量不要起嫉妒心、怨恨心、贪求心、吝啬心、愤怒心、得意心,一旦有这类情绪出现,赶快念佛、观呼吸、观念头的起伏。如果心能立刻静下来,并且随时随地不起烦恼,就是开悟。
  
  夹山禅师与弟子这段对话,对现代人大有启示:耕耘比收获重要,过程比目的重要,事实的体验比虚有的假象重要,内心的平安比虚妄的名相重要。

{返回 公案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下一篇:好事不如无
 公案100 前言
 不肯承当
 师姑原是女人作
 犹有这个在
 有主沙弥
 这里无奴婢
 死一回始得
 归宗拔菜
 只图遮眼
 悬崖撒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栏目:星云大师论文选]
 佛学是内学 学佛是内求[栏目:觉真法师]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宿业难消 罗汉遭灾[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05-038《一切法都是菩萨行》[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之八[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无死的金刚心 第8章 莎尔娃蒂说[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尊重与珍惜[栏目:白云禅师]
 附录四 建设人间净土的巨匠─圣严法师[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中阿含经卷第十五[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开示中引用的巴利文经句(中、英译)[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