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喇嘛教与八思巴
喇嘛教是起源于西藏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和西藏原有棒教融合而成,故有一种独特的密教色彩。最初进入蒙古的喇嘛僧,名叫那摩,在宪宗时代,他统领蒙古帝国境内的释教,兼带参与国家的枢机。但在元代最有名的喇嘛僧,乃是八思巴(西元一二三九─一二八○年)。他是萨迦派的僧人,受到元世祖最大信任,尊之为国师,由其统摄西藏和旧日西夏领土的一般行政,并且统摄蒙古帝国的全佛教界。同时,元世祖又命他以西藏文字作蓝本,制作蒙古新字,制定所谓八思巴文字。这种文字的使用,可由刻于元末顺帝的居庸关过街塔的陀罗尼等,得到消息。元世祖中统元年(西元一二六○年)升为帝师,帝益信任,封为DB法王。后归西藏,当他的讣报传到京师,世祖极为哀悼,再赐「皇天之下万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DB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的师号。首先为其建大窣堵波于京师,又于各地,营建帝师寺。由于八思巴的出现,使得喇嘛教与元朝的朝廷,发生了密接而不可分的关系。此后,喇嘛被朝廷仰为帝师,皇帝又从帝师受戒,几乎成了常例。世祖身边,纵然有印简等的汉族名僧,但他尊信的喇嘛僧,乃系不是通行于汉人社会的宗教,这就表现了蒙古政权的独特性,当然,也有利用这一宗教信仰来统制西藏的意图存在。唯其宗教的色彩,想必也是原因之一,蒙古人的固有信仰是萨满教,对于喇嘛教所行华美的仪式和神秘的祈祷,在单纯素朴的蒙古人看来,的确富有很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