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2011年四月
昆明开示 第九集
海云继梦和上
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大家请放掌。
昨天我们跟各位谈到两个大愿,第一个大愿是礼敬诸佛,从宗教的立场来讲,那你就会说拜一切佛。我们告诉你的新的定义,你要懂得他原始的意义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不是我们重新给他定义,不是这样子。他原始意义是什么?我们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他叫做尊重存在,尊重人性,一切要尊重、要恭敬,这是人生,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
第二个叫做称赞如来,同样的,原始的意义是什么?不是叫你无谓地去到处乱讲,你要怎么称赞如来?你也不认识,你也没体验,你怎么去称赞呢?那是从人性出发的一种沟通跟协调。你不能像现在这样,富有的人就可以打穷小子,卡扎菲是倒霉,因为他穷嘛,所以他就要给西方欧美的富有人家欺负,这是不称赞的。他的沟通不是这样子,用炸弹去炸人家,然后说他不尊重人权,那不是这样,那倒霉的就不止卡扎菲了,萨达姆也一样,伊朗也差不多了,朝鲜就更糟糕了。为什么?你们有钱人都可以打穷人啊?他怎么不去打日本?美国怎么不打德国?因为他惹不起呀,那这不是,这叫做用武力恫吓,这个不是沟通协调。
沟通协调是要用人性来沟通、来协调的,这才叫称赞如来。所以你要了解到,佛法在讲的都是非常深层的意义,而这个东西,不管你用什么语言表达,随着时空的不同,他都可以转移,你要懂得他的原始意义,这个叫思维模式,你要懂得他的思维模式。
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三个,他叫做广修供养。因为广修,所以来听经你就要供养,见到师父就要供养,那是一小部分,传统的意义是这样没错,因为那个时代翻译就用这个词最恰当了。那么他原始的意义是什么呢?供养就是培养,他在培养什么?培养我们的灵性,广修供养就是广泛地,从各个方位、各个层面来培养我们的灵性。那跟你的定义就完全不同了。
第四个是忏悔业障,也一样,忏悔业障是什么?就忏悔嘛,想一想我也没犯错啊,你再怎么想也不会犯错啊,那你就不用忏悔了。你想的都合道理,合你大脑里面的道理,所以贪污的人也有道理,不是我要贪的,是他要给我的。所以我也没有收啊,我只是不知道是谁把钱放在那里,因为放在我家里我就把他收起来存到银行去了。那不对!
忏悔业障是从人性出发的一种反省跟检讨。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你要懂得反省检讨,这个反省检讨是从人性出发。人性出发是什么?群众,大家相处是否安好?大家相处是否和谐?是否很安宁、很祥和、很幸福?那么我是不是很舒展、很自在?那么大家每一份子是不是也都很自在?
你看我们现在是刚好相反。管别人的隐私,人家吃什么你也要管,人家穿什么你也要管,什么都要去讲人家,这个叫矛盾。你不要管人家私生活,他在他的圈子里你管人家干吗?人家要怎么样是他的事,你管好你自己。你不要去管别人嘛,别人怎么样,因果是他的事,跟你没关系,阎罗王找他算账,不会找到你这里来。你会想管人家是什么,就是你想普度众生。“你这个错了,你应该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你想想你要不要给阎罗王管?你要不想给阎罗王管,你少管人家,你只要服务众生就好了,他有需要帮忙,你就帮忙他,随缘、随喜、随分、随力。你不要刻意地,这个要普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一定要度他,结果你还是被大水拖走了。救人没救到,自己淹死了。那你不是制造社会问题吗?要救众生你要看状况,你只要服务就好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谈的东西,你要立足于这个地方走出去,我们是不喊口号,这叫人间佛教。我们不是在喊口号,我们在告诉你怎么样很自在地生活,与其叫人间佛教,你不妨叫生活佛教。你从生活中开始,怎么样去修行,让你活得自在,让你所在的地方都感受到那一份祥和,所以我们说此处最吉祥,只要你到哪里,哪里就吉祥。
因为我是一个学佛人,我都从生活中来,我尊重一切,我跟人家沟通都是以人性的立场跟基础在跟人家相处的,我不断在培养自己的灵性,也在培养人家的灵性,大家灵性一起成长,然后我们自我反省,自己不要压抑、不要扭曲,真的不和,我换个地方去住。这不是不行,佛教就是这样,不和就分嘛;要和,要在一起大家有一个共识,就这样子。所以大家在反省检讨的时候,这一切是非常祥和的,非常宁静、非常美好,而且也不会活得无聊。
你知道吗,那些什么社会福利国家,自杀率为什么会那么高?那是吃饱没事干,所以就活得不耐烦了,就统统去跳楼了。最近台湾、日本也流行什么烧炭自杀,五六个小朋友,小不点,十一二岁,“我们来这样死好不好”?什么叫这样死?“这很好玩嘞!”就几个人关在爸爸的车子里面就烧碳,然后一起死亡。那不是活得不耐烦吗?小不点你懂什么嘛?这个社会已经活得没意义了。多少小朋友想一想就自己去跳楼,跳楼之前听说要写遗书,遗嘱说“我为什么要跳楼,因为我觉得这样活着没有意义。”就跳下去了,然后呢,十二岁。你懂什么东西呀?他为什么会活得没意义?父母不理他。
他要死的时候,身上还有很多钱啊,爸妈都是有钱就给钱,都以为给钱就好了。孩子不是要钱,孩子是要爸爸妈妈的关怀,你这关怀没有,他要五百你就给一千,要五毛你就给一块,那你说我很爱你,孩子哪说要你这样的爱法?你多陪他聊一聊嘛,陪他散散步,牵牵手、抱一抱,孩子就要这些,这些你不给,你就说“我给钱,我给钱。”他看着钱就讨厌了。你每次给他钱,他说“我又不是要钱!”那你会说“我爱你。”你根本就用钱打人嘛,哪叫爱?爱不是这个样子,弄错了!从人性出发。
我们现在就不懂得人性,那你就完了,弄到最后,你就很僵。奇怪我就那么喜欢他,我那么爱他,他怎么不领情呢?你要有这种情况,你就是好好拜忏。为什么你爱他,他感受不到,因为你不是用人性去爱,你没有灵性,你只有机械。有的人更绝的,打电话“我爱你!”听说最近流行,“我爱你”要明白地讲出来,结果打电话“什么事啊”?“我爱你”!对方说“吓死人!”你到底在讲什么吗?你那个“我爱你”有意义吗?它不是口号,它是一种人性,你那个人性的体贴表达得出来吗?
所以我们这个叫大学问,古代叫“大学”。你假如不从“大学”下手,光是“小学”没用。“小学”学什么?学竞争、学斗争,为什么赚钱,讲好听叫赚钱,讲难听其实就是抢钱。现在报纸上也这样写,大家来抢钱,这里有的是机会,都在抢钱,你就丧失了人性。这里要再跟各位做补充的。
因为我们今天结束以后,就要再等下一会了,还有两次才讲得完。这个地方从第一节课我就跟各位讲,这个《普贤行愿品》他到底在法界中的地位是怎么样?在真理的地位是怎么样?在《华严经》的地位是怎么样?你要搞清楚这一点。他为什么那么强调普贤行愿?因为这个里头是讲普贤行愿的,但事实上整个《华严经》都在讲,都是普贤行愿,我们要告诉你的一个问题是,他是基于法界力——普贤行愿力就是法界力——的绝对的制高点上来讲的,那这个表达的是什么?我是这样讲,不见得你听得懂。
因为从《华严经》的本体论里来讲,他的真理的本体是形而上,是无形的,这个组织结构是另外的一个论点,我只是先跟各位谈这一点。这个真理的本体那种状态,中国有一个词,《易经》上面的词,叫做无极,我们就借用这个词来讲,那种真理的状态就是无极,我们这个现象界的生命,其实是从无极来的。我们在讲生命的故乡在哪里?就在无极里面,我们是从无极演变下来的。
中国民间有很多这种故事,《白蛇传》有没有听过,你知道《白蛇传》怎么来的吗?那个女主角叫白素珍,男主角叫许仙,许仙是凡夫,他就爱上了白素珍,其实应该是白素珍爱上他。白素珍本来应该是天上的什么?蛇精是我们讲,她其实是天上的仙女,她犯了天条,所以才跑下来,我忘了她是被打下来还是自己溜出来我不知道。这个从天上到人间,她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民间的讲法是比较粗糙,他就犯了天条被打下来,或者是老子的青牛也是天上的一个什么,他怎么样子不小心主人不在,自己偷溜到人间来,后来被降伏被收妖,然后又被带回天庭去了。我跟各位讲,这些都叫神话。
我告诉你,神话都带有一点生命的价值跟意义在,只是你不会解释。他很简单地讲,天上也有很多众神,还有神的王在那边,有的人叫上帝、有的人叫玉皇大帝,那不管了,有的人叫阿拉,那通通算了。他都在天上,其实你从宗教立场来看,这个是在无极界里头,你在某一个因缘之下,你到人间来,这叫现象界。在现象界里你要经过各种折磨,那最好的折磨就是爱情,爱情是最好折磨,我要爱,爱不到,就算爱到就有人来干扰。
那个法海,法海你认识吗?你不认识啦,你怎么认识?法海其实是裴休的儿子。裴休你知道吗?唐朝的宰相,裴休是很有名的大居士,他就叫他儿子出家,这个儿子也是大学士,很有学问的。所以你不要看,裴休的儿子就是法海,他也是神通广大,降伏了白蛇精,把她压在雷峰塔下面。现在雷峰塔被挖出来,白蛇精有没有乱跑我就不知道了。不管,这是讲神话故事,但是他带有几分生命的东西,那最终的目的就是你要回到无极那边去。回到无极就不是神话讲那么简单了,把白蛇抓起来带回去就好了,就不是这样,这里头就出一个问题。
我们从方法论来讲,是从森罗万象的现象界里,我们要一直修、一直修,你要修到哪里去?你有好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回三百八十六爻,先回到爻上面来,你就属于哪个系统,然后从这个系统,末端的系统,再回到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再回到八卦,八卦回到四象,四象再回到两仪,两仪再回到太极。那么现在这个法,就从太极开始修,要回到无极。知道吗?太极要回到无极,那你要怎么回去?他这里讲了“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那么这十大愿就是让你回到无极的十条路,你解释错误,你绝对修错了。
我今天是从传统的语言方法跟你解释过了,一、多之间如何处理的问题都跟你解释过,我不是不懂,那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站在当代知识分子的立场来看,你要怎么修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我才重新用新的语言告诉你。新的语言并不是我重新定义,我是从古代最原始经典上的本意,这个本意我用现在的语言告诉你,不是我创造的,我没有创造,只是他本意如此,我用新的语言告诉你,我并没有否认旧的语言。
我现在给你做的这个定义,你自己去想想看,你在礼敬诸佛的时候,是不是尊重一切?文字是不同,但是我说尊重一切,尊重人性,尊重存在,尊重一切生命的这一个尊重,那是不是就是我们的礼敬诸佛?关键是在这个地方,我在提醒各位的问题也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各位来进行的也是这个工作。不是我重新定义,我没有重新定义,我是就本意来讲,那么我们现在的语言应当如何表达,关键是在这里。
这十条统统可以回到无极那边,只要你一条能够通彻、能够穷尽,一定回去。就算回不去,你也留在太极这边不会下去。我们昨天跟你讲,万一我没有修成呢,那你在这个地方失败都不要紧,为什么?失败重修。
这个重修是很殊胜的,大家都搞错了,重修要到哪里修啊?到极乐世界去修。所以要往生极乐,修这个法门《十大愿王》,你不用求生净土了,你逃都来不及了,因为那是留级生所去的地方,你还求到那边去干嘛?哪个人读书要求拜托、拜托老师给我留级?不用了,我们所成就的绝对比极乐世界来得殊胜。我跟你讲这个你不要弄错了,不要我说学净土的都到垃圾桶里面去。就是你从太极修往无极的时候,万一你失败了,重头再来,是从极乐世界开始,所以我们前面你可以看到,整部经都不讲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是什么?
在《如来寿量品》上面,第三十一品那边,他就提到这个问题了,离开娑婆以后,第一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换句话说,你只要上交流道以后,第一个休息站叫极乐世界。就是说你上了交流道你就抛锚了,那你也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走,你知道吗?那一定到极乐世界,你放心。就算救护车来把你拖也拖到极乐世界去,不会从交流道再把你倒着拉回去,是不是这样?这个行法就有这种殊胜。
我们不是要诅咒说极乐世界多不好,因为他经典上面,《华严经》上面讲得很清楚了,娑婆世界你修一劫的福报等于极乐世界一日一夜,大家都看到这个地方,所以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可是你忘了,袈裟幢世界一日一夜的福报,等于极乐世界一劫的福报,那你就会昏倒。你不能说我在诽谤极乐世界,我没诽谤,毗卢遮那佛讲的。是因为我们见识不够,所以你才弄反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要告诉各位,在经典里面大家常讲说他会导归极乐,经文在谈这个部分,他也讲得很清楚。我念一遍给你们听,他说“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皆悉散坏;一切亲属皆悉舍离;一切威势皆悉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很清楚,你听到看到,我也念到了,“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很清楚,“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四大菩萨,最后不是导归极乐吗?为什么会到极乐去,你要看清楚!“是人临命终时。”讲到这个地方“如是一切无复相随。”你要记得,佛经里头讲到临命终时,是讲什么?分段生死。只有我们凡夫才有分段生死,你修行成功的人,他不分段生死,他叫变异生死,他直接就从太极入无极了。按照这个法门来讲,其实你不一定,你大概从八卦到四象,四象到两仪,两仪到太极都可以变异生死。
所以佛教不讲死,佛教讲往生,我透过变异生死,我是往生到那边去,但是往生不是只到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生命极高层次的成长,灵性很高层次的成长,跟死是不一样的。那你在这个地方,这个经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是修这个法分段生死的人,那你到分段生死表示你什么?表示你根本没成就。那用现在的语言讲说你没成就不好听,说你被down掉了。down掉到哪里去呀?收一收放垃圾桶,不然怎么办?这个垃圾桶是这么殊胜,是极乐世界呀!在讲这些语言的时候,没有贬义,没有批判,他只是把事情给你点出来。但我告诉你,你不要跟净土人讲,他千辛万苦就是要死到极乐世界去,你还跟他说他是垃圾桶!你被揍跟我无关。你要跟净土人讲,你就是“那很殊胜,要统统往生那里,祝你早日。”
可是你要知道,我们这个行法叫一乘不共别圆,是不一样的,你直接就要到生命的故乡去,无极的境界里。当然他也会讲,我们极乐世界就是无极,那你去嘛,那你就去你的极乐无极。因为都有个“极”,我们是讲太极上去的无极,结果他把极乐变太极,那就没办法,随他讲。
问题不在语言上面,问题是指“那个”,禅宗所讲的“那个”,那个标的,那个实际的状况你要弄清楚,我们在跟各位讲,你一定要把这个部分弄清楚,你假如这个东西弄不清楚,要用意识形态来挣扎的话,我们恕不奉陪。知道吗,你要弄清楚啊。
所以告诉你,常常净土人在问我们学华严的人说,那你们学华严最后到哪里?我们最不得已到极乐世界去嘛,我们要到哪里,我们回到生命的老家去,我从哪里来,我回哪里去,我从无极来回无极去嘛。你要把这种状况弄清楚,我们是追求那止于至善的制高点,万一这辈子没达成的话怎么办?那最糟糕到极乐嘛,还有更高的,刚才讲,你回去翻翻《如来寿量品》上面看看,这个法界中的那美好的世界太多、太多了,那为什么你不去,一定要去极乐呢?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首先跟各位谈的是,你要了解到,透过普贤行愿,这《十大愿王》来修行的话,你是可以直接到无极的。万一那个形而上的本体你上不去的话,那你是一直向太极这边靠过来,因为从太极上无极是很快的,我跟各位讲,真的是很快,我讲也没用,因为你体验不到嘛。
那你说我现在芸芸众生,薄地凡夫,不要紧嘛,你只要摸上来就好了,你只要摸索,就算毫无成就,到最后说“哎呀,人家功亏一篑,我功亏一百篑。”听懂吗?一篑一篑就是一担一担畚箕挑着土,一篑一篑倒上去,愚公移山移上去,到最后一篑那就完成了,最后一篑没上去,所以叫做功亏一篑。人家功亏一篑,我功亏一百篑,我还差很远嘞,那不要紧,只要你愿意修这个法,差再远,统统归到极乐去。知道吗?修这个法不会功亏一篑的,功不唐捐,修这个法绝对功不唐捐。
你说我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我都听不懂,每次要打瞌睡你就叫人家鼓掌,又把我吵起来!我告诉你,死后决定往生。你在这边修来修去不知道修什么,临命终时,这个《十大愿王》不相舍离,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不担心说你距离差多少,而且这里头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说你一定是佛教徒,他讲任何众生,这里头没有讲一个佛教徒这种词,任何众生,你信仰什么都没关系,佛教不会拒绝你去信仰别的宗教。
你只要照这个方法去做,这样就好了,你信别的宗教也可以这样做,照样往生。你说我也不知道你们讲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无极是什么,真理的本体是什么,我都不懂。不要紧,临命终时你就会发现阿弥陀佛“来来来,孩子过来。”你说我要到上帝那里去,怎么你来?那上帝不相应,你就到这里来嘛。阿弥陀佛没有说他不要你,你是孤儿,不准来,不会。统统,你自然到那个时候你就会知道你要做什么,这个不是大脑的意志作用,是生命的无意志、本然的一种行为。你自然就知道是什么,你不用担心。
你要学佛学十大愿王,跟你是什么宗教无关,什么宗教都可以修这十大愿王。你说哪个宗教不尊重人性?要不要尊重人性?没有说只有佛教,所以你只要尊重人性,你就属于这里面的一份子,你留意看看,你在跟人家相互沟通的时候,是以人性为出发点,而不以暴力为出发点,不以金钱利诱、权利引诱为出发点,你是这样的为人在这个世间的话,死后一定极乐世界,更高的就不讲了,最少有极乐世界,最倒霉的也有极乐世界。那你怕什么?
你说十条我没有办法全修,修一条就可以了。因为你在摸索嘛,尽量去做。能够做一点,就我们讲的无尽超越,多做一点嘛,这样就好了。现在政府不是要调整薪资待遇吗,原来我是捐十块钱,现在多一点,我捐十一块嘛,那你就跟着成长了。政府多给一点,我就多捐一点,就这样子。这个就是殊胜的地方。所以这个法门真不可思议,他不是用你的大脑去想的,我给一分,你就要给我一分,那是交易。所以你不用担心说“哎呀,我这样做怎么样,佛陀可能嫌我太丑了。”你怎么知道佛长什么样子?不会的,他不是大脑意志的,他是自然的,一种自然的势力,他不是一种意志抉择的作为,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好,我们简单地把这个总的、宏观的部分跟各位谈一下,这一卷经文他在整个法界中、真理上或者《华严经》里头的地位你就知道了。那么从《华严经》的立场来看,这卷经文他是属于,从传统的立场来看,他是入法界品《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经文,第四十卷,很清楚,我没有弄错,我应该也不会弄错了。
但是你要知道,整个《华严经》的思想结构里,华严他是分三十九品,前面有十二品不属于经文叙述的范围,他是单独的,属于本体论的范围,跟本体结构的范围。那么从第三会开始的这个部分,是属于三番遍明因果——《华严经》理论的三次陈述的范围,那么这个时候,第一番遍明因果到第七会,第八会是第二番遍明因果,《离世间品》,第九会是《入法界品》,他是第三番遍明因果。第一番是理事无碍法界,第二番是理法界,第三番是事事无碍法界。
好,《入法界品》一共有三个本子,《六十华严》有十九卷,《八十华严》有二十一卷,《四十华严》就是我们看的这个,有四十卷,那么十大愿王是在四十卷里头的最后一卷,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一卷经文我要跟各位讲,不属于《入法界品》,他是《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有研究《华严经》的人,对于这个《十大愿王》的出现都有个悬疑questionmark:怎么只有这个地方多了这么一卷?你知道吗?当然你不知道,因为他们都不知道,你当然也不知道。
不过我现在告诉你这个答案,普天之下,全历史上你是第一个发现的。因为这一卷经文不属于《入法界品》,所以从《八十华严》的立场来看,这一卷经文是第四十品,不是第四十卷,因为《华严经》是三十九品,他还少了一品,就是这一品——《十大愿王》。
这《十大愿王》是什么?是《华严经》的结论。他这一卷经文就是跟前面那十二品经文,跟那个本体论相呼应的。因为本体论讲的从无极而太极,从形而上而形而下,太极生两仪,两仪到现象界,然后展开,到《净行品》、《贤首品》,是作为一种上回向,开始上回向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前面本体论来讲,主要是讲下回向,经文的重点是下回向当中还有一个上回向的问题。那么后来的经文就全部讲如何修行——上回向了,要回无极那边去。统统讲完以后呢,他再加上这一卷做总结,直接从太极回无极的,就是指这个地方,这《十大愿王》是讲这个殊胜,结论就在这里。
无极而太极,要成功当然没问题,要失败怎么办?所以他最后才导归极乐,不是导归极乐了,万一爬不上去掉下来,统统丢到那一桶去,那个桶叫极乐世界。那你要认为说我用这个词太不雅了,那你可以修正。因为你修养比较好,你就修正。我修养不好,我不是要骂人,可是用的词都在骂人,这样不好,你就把他修正,用个比较好的词,没关系,讲经总是一时冲动就胡说八道。所以你看到这里,你就会觉得,哇!不得了,我又发现了秘密!
四十卷还是四十品,好像差一个字,在历史上这是大发现。讲《华严经》有四十品的人,在我之前只有一个人,李通玄长者,就是唐太宗的一个外甥,大家都知道,他是五台系统的华严思想家的创始者。他是主张有四十品华严,我已经忘了,因为这几天我发现这个问题了,我也想到他的思想里有提过。因为华严思想家除了那五大祖师跟李通玄六位大德以外,后来就没有思想家出现。我是净瓶末座,挂钩不算。把他加上去,确实这一卷经文是第四十品。
但是你知道,因为当时进来的时候是连在一起,所以他就变成第四十卷,他假如作为第四十品,就是第十会。因为不是七处九会吗,这个是第十会。从第十会来讲,他前面那一段他还要加上经首。那这个经首到这个地方来,不是无意义,那要再加起来,这一品经最少要三卷经文,尤其是经末、经尾,最后要收尾的时候,还不是这样收尾,但是他并在《四十华严》里,就这样结束了,那个部分我们不添加。你知道经文我们不添加,因为你没有进入那个境界,除非你现在入正定,入华严海印三昧,就回到这个境界里头来,要把那个境界重写一遍,那可以。但你华严海印三昧进不去,你最好乖乖,不要乱加也不要乱减。
但是我这样讲,这个叫论,可以做一个补充,这个是仅供参考,只给你做参考,你喜欢那你就接受;你不喜欢,那换你把他丢垃圾桶。你放心,你可以把他丢掉,我没有强迫你接受,但我一定要讲给你听,接不接受在你,但是这一个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而我要跟各位讲的是,我在谈这个部分的时候,是从整个《华严经》的思想结构上面来跟你分析的,这个就是我们这一次讲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不按照传统的讲法讲。
因为《十大愿王》这本书,我已经讲过差不多二十遍了,就是这卷经文,那也出了两个版本出来,好像第三个版本快出来了。第一个版本大概是二十年前讲的,那个已经很轰动了。那是一个美女,她的高校,是因为她的高中学校的一个改制改为大学的时候,她就不用考就进去了。毕业的时候,在毕业典礼上,先生就把她接去结婚了,所以她是除了美丽以外其它都不会。
这样的人,她发心把我所讲过的,我讲了两年多,她非常辛苦的,因为她书读得少,美丽是福报,美丽就不用读书,她就可以毕业,可以读大学,就这样子,因为她是第一届不用考进去的,所以第一届毕业,也就不知道怎么毕业了,反正有没有毕业没关系,从毕业典礼礼堂进结婚典礼礼堂去了,所以有没有毕业证书大概也没人知道。就这样子她来整理这一本书,她非常辛苦,花了一年多。她说她一辈子读的书没有这一次读那么多,当然刚整理的错误很多,我们已经改版好几次了,那是第一次的版本。
第二个版本是我在多伦多讲的,讲了五十二个小时,整理成三本。那个三本我们繁体版也印了,简体版一直找人家出,没办法到现在还没出来。最早要出的是我们云南的一个出版社,搞到现在也没出。那些都不管。
现在我跟你讲的这个方法,是跟那个状况讲的完全不一样,所以我没有一字一字跟你讲,没有一句一句跟你讲,我只是从思想结构的重点上面,让你了解到他的殊胜。因为文字上的部分,你假如要查资料我已经都讲过了,一直再重复就没意思,所以这个讲法不同。我大概这一次跟各位讲完,也不会再讲《十大愿王》,因为这个我整理出来是在华严经思想概论还是导论上面,是一整套的书出来。那我就交代完毕了,我这辈子来这世间的责任就算完了,你要就去看那里,看不懂也没办法。因为你是知识分子,假如你想在思想上、在哲学逻辑上面要了解的话,那我想这个部分,我已经跟各位交代很清楚。
所以从《华严经》的立场看,他从本体论的下回向一直到最后,开始上回向,上回向到最后,跟你做个总结,就是要回到无极的本体界里头去,只要你在从事这样的一个工程,万一失败的话,那就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吧,就这样子。所以站在这样的一个立场在跟各位谈说,想修行,你可以放心,绝对没有副作用,而这个保单是你稳赚不赔,你又不缴保费。有啦,见到师父可能要供养一下,这个叫缴保费,有钱多缴一点,没钱少缴一点,功德一样大。你想要投机,说我有钱我装作没钱,那你下辈子就不要有钱,你不要装。这个是一种什么?
供养就是培养你的灵性,增长你的灵性。你要增长多少,这个东西,供养这个部分,我真的跟各位讲,你要四随,随缘、随喜、随分、随力。随分随力不是叫你自己偷斤减两,你要留意到。
我们原始经典里有一则公案,我把公案讲一下,讲个故事,大家轻松一点。他讲到在迦叶佛时代,人寿两万岁,我们现在是人寿百岁,过了两千五百年,是人寿七十五岁,现在平均寿命是不是七十五?大概就在这边犹疑不决。佛陀的时代是人寿百岁的时代,迦叶佛的时代是人寿两万岁的时代。
有一个寺院,末法时期有个寺院毁坏了,要塑造一尊佛像,佛像譬如说要两万两黄金,就很多人捐款了,那当然很大。那当中有一个小女生,非常穷,跟乞丐差不多。她就很高兴,她说没有机会供养三宝,她就把她仅存的一个铜板拿去供养。刚好那时候大师父在,他说“你这个铜板,你就留着自己用吧,不用捐了。”就这样子把她赶走了。
然后他就去塑佛像,塑到那个地方快好了,就垮下来。连续七次,这个小女生都来供养那个铜板,因为她总财产只有那一个,你要记得,总财产只有那一个铜板。她七次都来,七次都被拒绝。他第一次第二次没有问题,第三第四次,他越来就越紧张了,第八次的时候,他就跪在佛前忏悔,说“我不知道哪里弄错,不然怎么佛像会弄不起来”?
就在那个时候,佛示现了,“我就差那个铜板。”所以他发起第八次的时候,他就一直等着那个小女生来,那个小女生就躲在那里不敢出来了。他突然看到,他很高兴,就跑过去,把那个小女生请过来,“你不是要供养吗”?她说“你都不要。”他说“要要要要要。”拜托她赶快捐了。捐了把那个黄金融化以后,佛像塑好了,发现那个铜板在佛的胸前。
要跟各位讲,你诚心,不是多少的问题;你不诚心,多也没用,你要留意到。所以你能,你就尽力,尽力要做什么?帮助不能的人,你要有这种悲心,这种宏观。你不要看他才捐那么少,我为什么要捐那么多?那你下辈子跟他一样好了!人家捐的少是他的能力,所以这个叫随分随力;你要能够捐得多,你就捐得多,那叫随分随力。因为这个是在培养你的灵性,培养自我的灵性成长,你不要在那跟买卖一样的计较。大家都吃饭,怎么他捐一块,我为什么要捐一百?你为什么计较这个呢?这个是世间功利主义。
为什么有人说“给他们吃,吃到饱为止,多少钱算我的。”那傻瓜啊,我出钱他们吃,这是买卖,功利。在培养灵性上面说“哎呀,这些人都没得饭吃,好吧,今天有缘,给你吃个饱,钱我付。”这是灵性,你知道吗?你一直在说“哎呦,他吃一餐多少钱,我吃一餐多少钱。”你是个富翁,还那么小气!是不是这样?没钱就没钱,有钱做有钱的事,你不要拿富翁的灵性去跟穷人的灵性比,你的灵性要继续成长,那么世间的财富不是重点,你尽量给,你才会凸显你灵性的那种精华出来。这样才叫做世间的精英分子。不然怎么叫精英呢?连这么一点点你都在跟那个穷人家在计较,那就不对了。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在进行的是什么,伟大的时代总有伟大的人物,我们相信我们这个新中国的伟大时代里,我们伟大的菩萨将会很多。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