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63讲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1
《四十华严》第63讲(2008年12月3日)A

今天,我们再看经文九十八页,第四行。我们看一段经文,大家一起对对地方。

“任持堅固等金剛,妙智巧成如幻事,一切障礙皆能斷,令我速載普賢乘。”

好,我们先看这一偈。这是一个总说,这一句话是总说,普贤乘,普贤乘的体,本体。普贤乘是什么?我们首先,普贤乘语出此处,这个地方出现的。

我们跟各位讲:

出离道、出离心、出离行;

菩提道、菩提心、菩提行;

菩萨道、菩萨行、菩萨心。

这个,大概没问题。普贤道、普贤行,这个大概没问题。普贤心,好像没听过。普贤乘,那是什么?就在这里。

一般人诵经啊,就诵过去,反正这三个字常常看,排在这个地方啊,你不知道特别的意义。在这里讲的跟前面讲的是不同的。前面讲到菩提道、菩提乘,菩萨道、菩萨乘。这里呢,是讲一乘圆教、普贤乘。

普贤乘是什么东西呀,历史上啊,还没有定义。各位伟大的同修们,不会肉麻吧?哈!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里,现在正要迈向第四期佛教思想的新时代,那您要不要在这里当个排头兵,打第一仗,立第一功,就看你啦。你要认为我听听就好,不要那么辛苦哦,那你就好好享受幸福的人生吧。那你假如想要做一个普贤乘里头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领袖,那这里是可以下功夫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包括学者乃至于讲经的法师们大概都是向后看。向后看你懂吗?都在研究古代的,有没有人在研究未来的。

你会说“未来怎么研究?”未来假如不能研究,是虚无缥缈的话,那过去呢,那就更虚无缥缈。过去可靠吗?过去真的吗?古代的语言跟你现在用的语言一样吗?你可能都不知道,你只是用你的脑袋自己想的,“这个字就是这个意思。”那是你的定义啊。古人这样讲吗?古人才不这样讲呢。因为你从来没有向古人问过,“你的意思是这样吗?”你问过谁啊?你根本没问过。

那我告诉你,向未来研究向未来发展啊,那很有可能你说的算,因为从来没人讲过。将来的子孙要查语出何处啊,“那是他云讲的”就对了。那换你的话就是你讲的,所以你讲的算。

我们修行人,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迈向未知。未来不知道嘛,那你能不能迈向未知啊?你不要老向已知走嘛。向已知走,将来你投胎转世一定回到宣统时代、光绪朝代、八国联军时代,看你要不要去投胎。我们向未来前进,那你会在2008年8月8号8点那个时候出生的,你看那多光荣啊。所以我们要向未来迈进。

你会觉得很飘渺,是因为你的惯性。惯性是缘着已知的范围,知道吗?有一种玩具,不是动物,玩具啊,在这,看着“啪啪啪啪啪......”诶,快要掉下去了,它就会退回来,有没有?那种玩具其实讲的就是,你听这堂课以前的你,听了这堂课以后就不可以再这样。你就像那小孩子一样,在床上玩,玩玩“嘣”摔下去了。你就给他摔几次,你知道吗?给他摔几次,保证不会再摔,每次他到了那床边快要掉下去,你就把他抱回来啊。什么时候要摔下去你就不知道,小时候都没摔过,等长大摔一次,OK,就可以送殡仪馆。小时候无所谓,所以越早经历过这种摸索,他的生命啊,是越强壮,越可爱。你不要保护得太好,保护到五十岁你都没有摔过,五十五岁摔一次,那你就几代祖先的努力家产啊,一次OK。你都不知道为什么了。你说我才跌倒一次啊。别人跌倒一次没问题,你跌倒一次就完蛋了,因为你绝对没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跟能力,你没有办法处理。所以我们常讲说,你修行啊,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项福报,真的!

人生里啊,讨个好老婆啊,是个福报,没错啦,但是没有学佛的福报大。找个好工作也是个福报,也没错,但是没有学佛的福报大。因为他历练你的生命,锻炼你生命的坚强与韧性啊,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个叫无漏功德。

大乘经典常讲啊,将此经典“一句一偈为人演说功德胜彼”啊。那个一句一偈不是叫你拿起来念一念跟人家讲,就是指,这个经典里面所讲的人生体验,你经历过了,那个功德才大。你在顺境里头的布施供养,你没有挫折,那种顺境经过一百次,不如逆境来一次的功德。你知道吗?我不是叫你去碰钉子哦,弄清楚啊。“师父叫我遭遇挫折,车子开快一点,一轮一百,四轮刚好四百。”我没叫你开那么快哈。人生的经验是迈向未知,你要去尝试。

那么这个地方,他跟我们谈的,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我们前面一直跟各位讲,这个为什么。因为时代已经变了,时代怎么变,真理是不变。可是呢,你在经历人生的过程里,要让自己的生命觉醒的方法,很显然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你假如一直在用古代的方法来做的话,那你有可能会变成纯宗教行为,也就是一种仪式的惯性行为,那你就体验不到。所以在迈向未知的时候,你应该如何为你的人生掌舵,这是关键啦。

你假如不知道如何为你自己的生命、你自己的人生掌舵的话,你每天过日子都在恐惧中。是不是这样?你自己慢慢去检讨。所以我们为什么说,要规划人生。

规划人生,不是那个生涯规划,那个什么EMBA上面在训练的。那个没有用哦,那个规划完了,要出社会你就碰钉子了,你会有一连串的不如意。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连串的不如意,为什么?因为他理想很高,在学校福报很大,一出学校好像掉进悬崖里,福报一下全失掉,全部丢掉了。他怎么办呢?他不能适应,那个不能适应就是他在学校里头没有遭遇挫折。各位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在这里假如有老师的话,你大概就可以看到,在学校调皮捣蛋书读不好的,经常被老师叫起来打屁股或打手掌心的,那个孩子出社会都很成功,都当老板。那有些读得很好的,毕业以后都很糟糕,不能当老板,他只能去帮他那个常常被老师打得罚站的那个同学提包包。为什么?你想想看嘛,想想看。人生有没有这种经验遭遇一下?我不是说你哦,你跟同学提包包不要怪我,说我怎么说你的。

这是我们看人生百态当中的全方位、全面性的,你要去看。你也不要自责,也不要瞧不起那同学。在学校天天被老师打,不是,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他本身啊,生命天生为将相的格嘛,你那天生就是参谋的格,知道吗?参谋知道吗?读很多、懂很多哦,为老板、为领导做建议。这些建议你假如应对进退处置得当,你的建议会被接受,你算一种福报。但是你要是应对进退处置不好,你的意见不会被接受,甚至于意见被接受,你被踢出去。我看到很多人有这种情况,那个眼角向上翘的那叫不满。为什么不满呢?“因为我的意见老被拿去用,老是我被赶出去。”那是他应对进退失败。

而真正最好的人生,假如你要过一个和平、很宁静、很安详、没有风险的人生,是要做参谋这种人,做二号,不要做一号。你知道吗?因为一号很光彩,成功属于他,你要知道,失败全部他负责。当参谋的人只提供建议,失败啊,失败归失败,那你还是当老二,因为老大会下台。你知道哦。所以你不要羡慕人家当一号,有他应当承担的风险,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所以为什么当领导的人特别忙,而且他要付出的成本很大,要应酬、要喝酒,把身体喝坏了谁替代你啊?就是这样子啊。

所以你要留意到,人生你要看平淡,上去的人有上去的成本,这个省不了的。不上去的人有不上去的福报,你要弄好。你不要养成现代人教育的那种情况,我要攻坚,我要得第一。你老是得第一,没有用,一次第二你就受不了,知道吗?一次第二就受不了。

好,我们讲过大家要朝这个方向来,这个第四期的佛教啊,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看,你对佛教的认知怎样,我们告诉你,从这里来认识佛法,是最正确的。

第一个他讲“任持坚固等金刚”。“任持”就是承担,承担世间一切事要像金刚那么坚固,不能退缩,承担他当中带有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所以我们常讲佛教徒是最有责任心、最有使命感的人,是最积极最奋进的人。你留意到,这里头跟你个人的得失利害无关,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说,我们要推动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建设与发展,是五百年!

很多同修都把他改为“五百天”/我说五百天干嘛,他说:“哪有人活五百年?”

我说:“华藏工程五百年啦!”

“到时候成功,对你有没有用?”

我说:“成功不必在我!”

你要搞清楚,谁说一定要为我而成功啊!对不对?我们是为佛教、为众生而推动这一项工程。不是为我推动啊!为我推动,我只要三餐吃好一点就好了,对不对?不在这个地方。是为众生、为未来众生的走向、世界的走向,你在掌舵。这个叫“任持坚固等金刚”。所以呢,他的成功与失败,我们个人不与计较,我们只看这个愿力发出来对不对,很客观、绝对客观的检验。

第二个,在推动的时候有没有挫折?那是众生的福报、众生的业力,就这样看。这五百年的工程计划在推动的过程里,那事实上会发生哪些事情,我们也很清楚。像现在我们这样讲,我这样讲,几百个人在听,你知道几个人在听吗?每个人都在听,对不对?脖子伸那么长,眼睛瞪到这边来,怎么没在听啊?眼睛在看,耳朵在听,心里呢?这就是问题了。

你在接受吗?接受的话,你有行动吗?假如你一面在接受一面在批判,“那这样我就要下岗来工作了,下岗以后我家里生活怎么办呢?”那就没有接受,我不是叫你下岗,下来工作哦,那就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会有个安排,会有个规划,然后就你的立场,随缘、随喜、随分、随力去做你该做的事,你的生命马上会转变,你的命运马上改变。这是一个非常奇特一种状况。

所以,你不要看这几个字“任持坚固等金刚”。这是为三宝服务,为众生服务。

第二句他讲“妙智巧成如幻事”。所有世间事都是虚幻的,那你要让他成功,而不能让他失败。

“因为佛说一切皆虚妄,那如梦如幻泡影嘛,那反正都如幻泡影。我就管它的。”对不对?“领导叫我做事,反正如梦幻泡影……”那你就不符合上面第一句了,对不对?那要你做,“哇,这个任务重大,所以我能力所及,请大家一起来。”大家都说嘴巴好,然后两只脚向后转,有没有?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诶,就要运用妙智。

我们小时候有个故事,就是当一个领导人怎么当啊?你知道怎么当吗?小时候,小孩子,说一棵树倒下来,我一个人拖不动,那吆喝大家来,怎么吆呢?“你来,最少的那一根给你,最多的这些给我。”树枝、树叶、树干这么多我来扛,树干那里只有一枝,那一枝给你扛,让大家都去扛那一根,那你扛后面。到最后你看“我做这么多,你们才做一个。”这是一个形容,然后鼓励大家“你很辛苦”。大家一看,我们这么多人做一件事,他一个人做那么多事,其实呢,大家都在扛的时候他是坐在树枝上。那无所谓,因为你要想办法让大家来动手。

这妙智啊,你要巧为运用。怎么样巧为运用,而这个巧是不伤害众生,巧,不欺骗众生。你要弄清楚,巧不是欺,欺骗众生。现在有一些人在吸金有没有,外面社会上吸金,把各种资金,诈骗集团,那个也是巧,但是它不是我们讲的巧,他是诈骗,巧成是不欺骗众生。所以我们原则,第一完全合法;第二不伤害众生;第三不欺骗众生。

你要记得,这个叫“巧成”。要“巧成”就要“妙智”,妙一定有利益众生的。换句话说,只要来参与你的这项工程的,他都有功德,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那个功德产生跟兑现是快或慢这样而已。但是呢,你必须运用这个智慧,让众生能够获得利益。

你要慢慢去留意到这些状况,透过“妙智巧成如幻事”。世间的事相、事件都是虚幻的,但是你要完成。透过这一再一再的虚幻的事件,你一再一再地超越,最后会达到止于至善。因为止于至善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境、你的心态到达止于至善,事件无所谓。

大家在这里看到香蕉没?听说故宫里有一棵香蕉树,民国初年的时候种的。那个香蕉是从台湾搬过来种的。那个时候的人吃香蕉只能吃到黑皮的,没有黄皮的,因为当时从台湾运到这里来的时候香蕉已经都熟烂了。虽然皮黑了烂了,但是很香,所以叫香蕉。知道吗?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代它的环境是这样,所以吃香蕉的人不像现在吃的。那时候吃香蕉是切片的,难得有一根香蕉,哪有现在一买这么多,现在是飞机送过来的。好了,你要留意到,那个时代吃一片香蕉就不得了了。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吃苹果。台湾不生产苹果,有人送一个苹果全家人都瞪着它。大家都说你不能吃,要到什么时候,晚上爸爸回来切,大家一片,要轮流。家里几个人那个苹果就切成几片,因为有一个苹果吃啊,就不得了了。我们家里有一个苹果,全村的人都会来看一下。苹果长什么样子,看一下摸一下都好,因为他吃不到啊。我们全家人才吃那么一个。那个时代。

但现在不一样了,家里苹果都很多,都放到烂了。现在还出了一招,用什么香水,把苹果放在衣柜里,拿出来那苹果香是真香,不是假的,对不对?时代不一样。

所以这一些都告诉我们,世间事的变化是随着时空一直在变的,它没有一定。但是你透过这些状况呢,你的心,我们现在的话叫心态、心境会到达一种止于至善的状态。那你假如对现实的这些事情都不寄予关怀,都没有一种承担,那这些事都不能成就了。你的心境、你的心态怎么成长呢?不可能成长嘛。那你必须去经营它、去处理它,你就会产生那种状况。

我记得小时候跟一个同伴在讲:“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我们那个水煮蛋能够吃到饱。”水煮蛋吃到饱,当时每一次啊,只有一次,每年只有一次生日那一天,才有一颗水煮蛋可以吃。当时物质匮乏,一颗水煮蛋都那么难啊。你想想看,即使家里的鸡生蛋、鸭子生蛋你还不能吃,因为那个有指定作用的。那你想想看,在那一种成长的过程里,那是你成长的过程。你在你的生命成长过程里,对这一种事情你有没有去留意到?很多人都不留意呀,不留意你就不会关心到;不会关心到,你就不会成长。

所以从修行来看呢,他指导我们一种状况,在生活中你越单纯,越单纯,你才越有办法方方面面都注意到。你不够单纯,很复杂的话,你大概在适应中都会很困难。那么即使能够适应,你很快会变成一种惯性。惯性的话你会注意不到。注意不到你就无法关怀,无法关怀你就不能成长。所以我们常讲说生活要单纯。尤其当你能力不足的时候,越单纯越好。福报不足更要单纯。

当然,你有那种才气,才气纵横啊,那种人当然是大根器的人,他可以复杂一点。复杂,他要是无法关怀,觉性不足的话,那叫做浪费福报,他可能会造业,可能会造业。

所以修行人通常是净化,单纯化。有没有?关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两个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一个立场,基本的立场。怎么做呢?

我们看第三句“一切障碍皆能断”。我们最麻烦的是障碍不能断。障碍不能断有很多原因,当然,我把它分为二类。

第一类呢,是你分不清楚状况跟立场。分不清楚啊,很多学佛的同修们,学佛当然第一个修行要出离,他就很认真修。这个我们认为没错,对不对?修行有什么错呢?好了,认真修的很好,可家里搞不好。因为你要修行,跟家人就合不来,你要吃素他不吃素,你要念佛他要看电视,这个麻烦了。尤其现在生活空间非常有限,这时候怎么办呢?那你不退让,因为你要提升自己,你要超越自己,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全家人都是业障鬼,通通要障碍你,然后他继续在造业,也不懂得精进修行,那你就完了。你肯定啊,这辈子学佛一定很痛苦啦。一切障碍皆不断,不是皆能断,这就是第一个。

不但是这个样子。好了,在这种状况之下,他会发生一种情况,自己用功一段时间,他以为他能适应了。其实不是适应,是扭曲。因为那种环境不适合他嘛,那么他也不能够去改变那个环境啊,那他只好被环境改变嘛,对不对?像草被石头压着一样,那草推不动石头,只好被石头把它怎么?扭曲了。那这个时候他就产生一种变化,这变化也很微妙。他要普度众生,“要普度众生,但是等我成佛以后再回来度屋檐下,同屋檐下这几个。因为我现在没有智慧度他们,要等我成佛以后,我才有妙智,巧成如幻智呀。”

告诉你,第一步你就失败了,因为你出了社会还是样样都不行,所以“一切障碍皆不断”。在里面也不行,出去也不行,菩萨道是你想的吗?出离道你都搞不好了,菩萨道你怎么搞?对不对?菩萨道是建立在菩提道上面,菩提道是建立在出离道上面,你在出离道上面你就已经被扭曲了,那你哪有可能发菩提心?哪有可能行菩萨道呢?

好了,这个问题就产生了。我们看到许多这种状态,尤其很多老修行。我们这些老菩萨们,我不说你们,你不要对号入座哦,修得非常好,好像非常好。一讲菩萨道,他也很精进,然后呢,就通通败在起跑线上,甚至于那个教练那枪拿起来,“预备……”,“嘭嘭嘭”全部翻倒了。人家预备而已啊,还没跑,他全部翻倒了。为什么?因为他没准备好嘛,他听到预备到底冲与不冲?又怕落后,人家“砰”他脚没准备,他就落后了。那他意思猜说人家要“砰”了,可是人家不“呯”,所以他就往前滚了,有没有经验啊?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不管我讲的赛跑起跑线上的问题,或者实际上你在行菩萨道的问题,都发生同样的情况。这个就是你的人格性还没调整好,还没调整好。

所以这个行菩萨道,人常有一句话,我不是说你啊,但是你看看有没有讲这一句话:“这五浊恶世众生怎么度啊,这世间都这个样子怎么度啊。”尤其有些人有一点社会地位,看到社会呀,“唉呀,每一样都不行。”这个你弄错了,你不是要行菩萨道,你要行的是法官道,知道吗?这个心理你假如一直带着啊,那下辈子一定当阎罗王。

我们北京有个很有名的人,当时,袁世凯在这里称帝。袁世凯啊,认识吗?不认识就不用讲了。他在这里要当皇帝,就抓来一个章炳麟,章太炎,国学大师啊,就抓他来,要他替他写个“告天下同胞书”。这老先生啊,骨头很硬,就是不写。不写,那袁世凯就把他关在碧山寺。碧山寺知道吗?就在北京附近。我没去过,我还没去了,不是没去过,这辈子还没去了。就关在碧山寺,要他写,他就不写,不写就不给他出去,每天他关在那里。

到中午吃过饭以后,他年纪大了想睡个午觉。他睡午觉,每天睡午觉啊,都到地狱去。地狱里头有很多鬼在那叫,苦啊、痛苦啊、哀号啊。他醒来就找不到地狱到底在哪里。

有一天,他就找到方丈。方丈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忘了。他就在跟他谈说那个地狱怎么样。他说:“真的吗?在哪里呀?”他也不知道,讲了半天也不懂。过几天,他就常常在想让方丈听清楚他在讲什么。因为啊,这个章炳麟他就是那种个性,是非善恶非常明显的人。这是世间法啊,你要搞清楚,这不是菩萨道,这不是菩萨道啊!你要弄清楚,这是世间法。

那后来,方丈就跟他讲:“你以后到那边,你就直接跟阎罗王讲,你不要跟我讲,我不知道你在讲什么。”

那天在睡午觉,进去了,就找到阎罗王讲说:“你要告诉你的狱卒啊,不能够这样虐待这些来地狱的苦难众生,他们来已经很苦了,你不要再虐待他。”

那阎罗王说:“没有啊,我带你去看。”去油锅、火锅、刀山啊,一个一个去看,他就“也没有啊。”他进去一看就没声音了,一进去看就没声音了。可是他一出来啊,哇,那个惨烈的嚎叫就很凄惨。

那阎罗王就告诉他:“那是他的苦,不是我们虐待他,他造那个业本来要受那个报。那你呢,阳寿尽了,你就赶快回来。”“啊!”阳寿尽了就是世间的寿命尽了,你就赶快回来吧。

那你就知道,你世间的嗔心重啊,就是这个报。

这是好人啦,对不对?这是世间善法,这不是菩萨道。你坚持你的那世间善法没有错,菩萨道不是这样行的。可是我们常弄错,常常把这一种世间善法当作你的菩萨道。菩萨道不是。

菩萨道要妙智巧成,对不对?这是如幻事啊。那袁世凯,你跟他气什么气?你把他骂一顿就好嘛。你死,你就知道,你要妙智来转化他,叫他不要篡夺嘛。人家已经进入民国时代,你还想当皇帝梦,对不对?袁世凯是李鸿章推荐的,那个慈禧太后很重用的一个汉人,在满清入关,这几百年当中,是第一个拥有实权的一个大臣啦。他就是想当皇帝,他没那个福报当不成啊。他就有五年皇帝命,对不对?所以处心积虑规划一辈子,皇帝当五年啊,然后臭名万世。

所以不要用大脑,不用啊!你用了也没用啊。因为你的大脑敌不过业力啊!

所以妙智一定从修行中来,一定从生活历练中来,不然你没有巧成的这种后得智。妙智是后得智,拿来运用叫巧成。这个文字一看很简单,理论很简单,你遇到事情你就糊了。因为大家吃粥吃太多了,所以变一锅粥了,搞不清楚状况该怎么做了,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这个智,理呀,这个理,这个问题要很清晰,在用的时候明明白白,理要清清楚楚,事要明明白白,理事要和合圆融无碍,这是华严讲的境界。这个部分,你能够做到这里,一切障碍皆能断。要不然,你的障碍没办法除。你看章炳麟章太炎就是这个问题啦。

再举一个例子,徐悲鸿你认识吧?大家都认识,对不对?当时他住在那里,我还没去过,在重庆附近那个地方。我们毛主席请他写一个,就抗战以后,要抗战了,请他来写一个,我们叫什么《告全国军民同胞书》发起抗战的这种情况。请他写,他写了,很高兴写了。

写了以后我们蒋委员长一看,不行,赶快也要去请他写。那时候写第一篇是替毛主席写的,当时不叫毛主席,就叫毛泽东。蒋委员长那个时候是委员长,要请他写以蒋委员长的名义发。他说:“我已经写过了,不要再写了,写一次就好了。”蒋委员长就气他,气得要死。所以徐悲鸿的画到现在在台湾一直不能抬头。这个就妙智巧成嘛。“我也不要跟你顶撞,我已经写过了,写过一次就好,要换就换你的名字嘛,因为我已经写了。”

这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智慧,你有没有立场。他一定有立场,他有使命感啊,对不对?他有责任心啦。他不能你这个来我也写,那个也…不是做广告,对不对?他不为徐悲鸿三个字做广告,他为国家的民族大义他做事。你看得到吗?所以他一生无障碍。为什么?

我们呢,当时跟他同一辈的人,角头峥嵘的人很多,为什么都有障碍?没有妙智,没有巧成。

所以一位大德啊,就是大德,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心里有虚、有隙,空隙,因为他在用大脑钻研。这种大德没有,他很坦然的,很坦然。“任持坚固等金刚”,他不是为世间事在争的,他有他做人的浩然正气,该这样就这样,简单嘛,利落啊,对不对?

我们张大师跟徐悲鸿,张大师比较大一点嘛,应该比徐悲鸿来讲是属于父辈了。这个人我们叫顽固。他好人啦,顽固也是好人啦,不是说顽固都是坏人啦。可是他就是不能巧成。那种义气凛然,只有挨揍,对不对?徐悲鸿就不用挨揍啊,而且那种浩然正气影响出去相当广大。当然,章太炎的影响也很大,不过人生好像比较悲剧一点,没有徐悲鸿那么灿烂,对不对?为什么?关键就在这里呀。

所以我们说学佛人,你的生命是灿烂的,是辉煌的,从这里来定义的。

他说“令我速载普贤乘”。要我,要赶快让我走上来,走到普贤乘上面来。

那么这三句,这一偈,整个的就是对普贤乘的一个定义。并没有说普贤乘就不要出离了。我们前边一再地定义,普贤乘是以菩萨乘为基础,菩萨乘是以菩提乘为基础,菩提乘是为出离乘为基础。我们没有离开出离心,所以基本上假如各位您发心的话,那么出离的次第道,我们叫做圣解脱道。就是出离心的那个修学方法叫次第道,那你就应该要学。

那你假如没有,现在各位在社会上又忙,事情又多又烦,那我没有办法修次第道啊,那这个时候你要修普贤乘的圆融道,圆融道保证你成就,但是他不用像次第道这样子投入那么大的心力。

那你假如有那个福报那个因缘,那当然圆融道也兼次第道,假如你有那种叫骨气,那种善根,那在次第道、圣解脱道上面再加上一个圣人行。圣人知道吗?贤圣的圣,孔夫子那个圣,至圣先生的圣,圣人行,那就更好。那要看各人的因缘了。

但至少呢,圆融道你可进行。也就是对三宝具足信心,凡事不管你有任何的喜乐你就回到三宝面前来,作忏悔、作报告,有喜事就报告嘛。

有喜事怎么报告,知道吗?说:“佛啊,菩萨我跟你说,要跟你说之前先接受我一百零八拜。”拜完以后再报告。比如“今天有人称赞我,说我做得很好,你这个弟子这样,您满意吗?再接受我一百零八拜。”你很虔诚的跟他报告,因为你在世间做得很好,人家赞叹你,赞美你,比如你得到奥运金牌或者升官,你就报告,报告就一百零八拜,报告完了再一百零八拜嘛。

假如你遇到挫折,被骂了、被修理了、被降级了,或者股票跌停板了,事业失败啦,那就跟佛报告:“报告弟子这下惨兮兮,请接受我一百零八拜。”我告诉你,你不会报怨世间,你不会报怨你的环境,你不会报怨任何人。只要你不报怨,人家都说你是一个很灿烂的人。假如你报怨啊,人家一看到你就怕:“他又来了,又要说故事啦。”有没有?

不管顺境逆境,你对三宝要具足信心,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要发起行菩萨道的心。菩萨道很简单讲,不外乎两个。第一个护持三宝,第二个利益众生,做饶益众生的事,就这两个。其它你不要管那么多。那做你能做的,你不要做你做不到的。做你能做的,你就尽量去做,随缘、随分、随力。那个随分、随力上面,要稍微再加一分才叫菩萨道。

“我一个月有二千块的薪水,那我每个月就捐二块救众生。”稍微少了一点,再加一点嘛,二块改为二十块。想一想“我那里省一点、那里省一点,省下来的钱我再拿来救众生。”对不对?或者发心护持,或者印经,或者你去思考,思考一个问题,世界这个温室效应、气候失常这种情况要如何改进?你去结合这些人、专家们、有心的人,一起来讨论、来研究啊,用什么办法来改进。你去做这种事也可以,反正这些都是为众生嘛。

那么,护持三宝的,大家都知道了。

像这一类护持三宝的工作、饶益众生的工作,他的目的都在使你自己净化跟提升。自己在净化就好,净化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呀,就是你的心态跟心境啊,越来越纯化。那遇到挫折就回来,就刚才讲的一百零八拜。一天遇到几次就几个一百零八拜。

那假如今天想一想都没有遇到挫折呢,一百零八拜。为什么没有遇到挫折,一定哦,你所做的事不够多。利益众生的事,你只要做,马上就有挫折。不要紧勇敢地去承担,承担责任、使命,用妙智去巧成他。

假如遇到困难、障碍,那你要能够解决它,不能解决,你不用怕,你大脑不能用,你就一百零八拜、一百零八拜,拜到没有东西可以拜。你一再地反省、检讨:“我这一年来怎么一个挫折都没有?”那恭喜你!你已经获得菩萨的资格了。知道吗?是真的菩萨,不是假菩萨。

而这个过程里,他有一种状况。大概在三到五年之间的这个时候,你会有一种悔退心。这是有一种状况。每一次悔退心要产生的时候,就是你要超越的时候。三到五年过了以后,大概就不会有了。即使再有,那就表示我们的信心、对三宝的信心,跟你那个愿力不够真诚。而在这一个发心、历练跟反省检讨的过程里,你的生命、你的命运已经转凡成圣,因为你的业已经全部,知道吗?业啊,全部移开,移到法界去了。就好像我们的户籍,已经从娑婆世界移到法界去了。所以有什么事情发生啊,找法界去了,不会找你啊。找你没用啊,因为你已经交给法界去了。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这业没办法转,叫定业不可转。因为你自己要在娑婆承担,当然你不可转,知道吗?你把它转到法界去,业,什么业,通通转了,通通转了。关键就在这里,那看你要不要?我只讲到这里,剩下你要去做。这个是普贤乘他最殊胜的地方。

普贤乘在这样的一个道场里,你一个人是一个道场,你在家里就是一个道场了,你有一个前提性就是向未来前瞻的使命感。你要经常培养自己向未来前瞻,不要老是活在过去里。你能够向未来前瞻,我跟各位讲,你向未来看多少,你就向后面看多少。

现在各位向未来看的哦,大概只看到你死亡而已,所以很多人都会买保险。买保险干嘛?死后带去极乐世界,不是。你只看到死亡那一天啊,那你就是没有前瞻性。普贤乘是要看到你死后你要怎么做的问题。但是呢,你不要太在意于我个人死后到哪里去。当然你死后到哪里去是已经安排好了,你不用在意。是“我为这个娑婆世界要做什么事?”你假如能看到这一点啊,你放下这里以后,这一生的分段生死死后,你马上入法界。

法界里你在哪个净土啊,是随着你的本愿而相应去的,最起码最倒霉的人也有极乐世界可去,你别担心。你真的哦,高年级上不去,低年级最基本的极乐世界一定有你的份。因为极乐世界是指这种行法,只要初具规模,就跟你讲那三五年那的那一个障碍悔退心,你能克服的人,一律往生极乐世界。那你在发愿的时候,发愿的时候,只要在发愿的时候有一个自身彻底的感受。这个我们在前边都跟各位讲过了,只要你自身有一个绝对的真实的感受,那个部分你就往生兜率内院,就往生兜率内院。

往生兜率内院啊,后面你有没有继续再进行,那不知道,你假如有继续在进行,你就往弥勒菩萨那边越做越近,你进行到某一种程度的成就,绝对在龙华初会入法界。你假如做得很远的话,离得太远了,假如有了感受以后,那就恍惚恍惚的,那我就告诉你,龙华第三会你一定得成就入法界。

你要留意到哦,绝对殊胜,绝对殊胜。那就看你这个菩提道,这个菩萨行,你怎么行?这个是圆融道的行法,圆融道的行法很简单,没有叫你证空性,也没有叫你破无明,但是呢,这个分段生死的死亡,你绝对得生净土。假如你功夫够,你绝对入法界。这个就是普贤乘的圆融道他的行法的殊胜。

你说你要怎么修,他简单,不难,就这样。可是你听起来好像不太一样,你会说“阿弥陀佛”要念几遍?“阿弥陀佛”念几遍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态,最主要是你的心态。

我们希望各位在这边能够完成自己生命改造。这是一个生命改造啊,非常具体、非常利落的一个行法。

怎么样?不要入定啊!不是说的,是要你去做的!不要光听听听。“哎呦,这样怎么办?我又要改变法门了。”这个是你原来修什么法,不变。你念佛了、诵经了、参禅了、修密法了,不管你修藏巴拉,还修“嗡嘛呢呗美吽”了“阿弥陀佛”了观世音、地藏王都没关系,你修数息法、慈悲观,什么观都不要紧,真观、净观、清净观,悲观、慈观、广大观,怎么观都不要紧,记得要开门。

我们现在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63讲(2008年12月3日)B

好,我们刚才跟各位提了,这一句偈是普贤乘的总称。

一般我们在诵经的时候,一般在诵经的时候,他是看这里头“载此乘、妙法乘、普贤乘”这样一直念过去,这经文你就看不出他的重点。那么,这种经文,我们叫做流水文,像河流流水一样一直过去。那你在读诵的时候,你不会注意到。这个时候啊,读诵的功德他怎么发挥的,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这个经典是讲生命的,那这个地方,我们超越经典文字记载,来跟各位谈他在宗教意义上面的宗教问题。

这个经典你在读诵的时候,在读诵,因为他流水嘛,应该来讲每一口水每一条水都平等平等嘛,对不对?可是你知道吗?你下水去捞起来的那一瓢跟他下水捞起来的那一瓢是不一样,对不对?水是一样的,是平等的,但你捞的这一瓢跟他捞的那一瓢一样不一样?到瓢子里面就不一样了,对不对?那是因缘不同。你再把它倒回去,它在河里呀,那平等平等啊,对不对?你要拿哪一瓢都可以。可是你要拿到哪一瓢,他拿到哪一瓢,因缘不同啊。是不是这样?这个能不能弄清楚?这脑袋里像浆糊一样,都一锅粥啊,这不行的,得弄清楚。现在呢,这个经文像流水一样的流过来。你在读诵的时候,你对哪一句特别有印象,那就是你那一瓢,对不对?就不一样。

所以讲经,跟诵经啊,就我们在看到的,读经就是你在读书一样的读的时候,跟诵经在诵的时候是不同的,不同的啊,诵经是在修行。你会觉得诵经一无所得嘛,尤其是诵三句经的时候,“如是我闻”就开始打瞌睡了,瞌睡又没打,他一字一字的念过去一句一句的念过去,对不对?看起来是这样,其实脑袋里头孙悟空找毛译东,毛泽东找猪八戒,那打成一团了,为什么?你没有缘。

像这种经文,八十卷读下来哦,你只要体力够啊,读的速度,常跟各位讲,你诵经的速度不要太快。在共修道场里头,共修诵经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那么快的速度诵完以后,你会很高兴,不知道高兴什么:“啊!《华严经》真好”,其实忘光光。其实你是忘光光啊,但是你会感觉很好。那是你对华严来讲,你是华严海会佛菩萨的一分子,不过你这菩萨好像太小了一点。

可是当你一再的诵一再的诵,或者包括各种修学,来听经是其中之一。各种修学,譬如华严有华严忏,华严忏一拜要一百零八天。一百零八天而已啊,天天拜,一天大概四个小时,拜一百零八天。你看华严忏啊。

诵华严经啊,二十一天,最快。假如要分开好好,包括正常的生活这样子,不是很精进的,那你要四十二天才诵得完,因为诵经还要再拜呀。我们现在诵经,就一直赶着诵经啊,所以你都会感觉《华严经》很好,而感受不到。要真正的像这种情况的,大概要四十二天,还要一些忏、礼、迎请这些都要进行。那这个时候你的生命就完全翻腾,生命里每个区块都帮你翻出来,还没有翻到每个细胞。要翻到每个细胞那就要拜一百零八天的拜。所以诵经是修行。

你不要以为说很无聊,每天要这样诵!我跟你讲,你碰到哪一个就在那个地方对你的生命产生天旋地转的变化,不管哪部经都一样。当然《华严经》是特别啦。《地藏经》有的人很感应,我这个感应不是讲你那个希奇古怪的感应,是跟你相应啊。有的《普门品》相应,有的《弥陀经》相应,都无所谓,平等平等啊。因为这样流过去,你拿哪一瓢是你的特质嘛,你生命中的特质。

我希望各位,真的能够肯定这一点,真能肯定这一点!不要以为,我为什么这一句讲的特别重,这一句确实特别重。他是一个中流砥柱!

前面你看娑婆世界的、出离道的、这个三乘道的,通通讲了,菩萨道都讲了。来到这里开始要讲普贤乘了。这个思想来到这个地方,他没有继续发展了,跟你讲没发展啊。因为唐朝的国事停止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停滞的阶段,停滞的阶段,没有继续波澜壮阔地往前进。中国文化跟中国思想再一次发起辉煌的气势往前进啦,就在我们这个时代开始。你知道吗?你可能会说“谁讲的?”告诉你,今天讲的就算!

你要知道,我们中国文化的形成,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时代,第二个中国文化大集合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知道吗?第三个中国文化形成的时期是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时代。

你不要以为哪里出问题呀,没哪里出问题呀,因为我们那个“十全老人”呀,乾隆老皇帝他糊了,你知道吗?那个伊丽莎白写了一封信给他,叫他说中国要进行这个产业革命、经济革命,要改革。他说“不必了,我们中国满足于现实生活。”这一下子把我们弄惨了二百年。二百年你想想看,被打得,你看看。

今天到“灵光寺”去看,“灵光寺”被八国联军炸得一塌糊涂。什么叫八国联军嘛,总共欧洲来的八个将军,那大概只是少校而已啊,那八个人到了非洲的时候各抓一千个非洲人,然后组织一支乌合之众的部队。从大沽口嘛,我假如没记错的话,大沽口上岸,然后走路过来,然后我们一群土包子四万万五千万人,没有人能够打败那八千个人。

我说,很简单的事啊。他们晚上走过来要睡觉吧,不要给他睡,你就一群野狗放过去晚上吵,早上看他怎么走。对不对?因为他人员不会住在城里嘛,他一定住在郊外嘛,你就派野狗去围他嘛,所有的四万万五千万人就把家里的狗通通抓过来,然后就那火牛阵一样尾巴点火向里面冲过去,不打败他才怪呢。以前又没有机关枪,对不对?“呯”的一声就要蹲下来再装子弹,再起来再“呯”一声再蹲下来,在蹲下来的时候狗就赶过去就好了嘛。

那个,我说义和团真的是很奇怪,你在城外不跟他打,城里你跟他打什么?义和团是中国旧文明的总结,他的做法当然是不当的。现在看是不当的,不过那是民族的一个结束,一个总结啦。结束了,那个总结啊,害我们趴在地上趴了将近一百年,爬不起来。

我来北京都住东交民巷,义和团那个事件就在东交民巷发生的,住在那里超度那些亡魂啊。

那些,我们的祖先笨到那种程度,修一些法就在那边刀枪不入啊,跟那些洋枪洋炮在那边对抗,有没有?那时候还产生瘟疫呀,一堆人在那里呀。那民族的精神是浩然的,但是那个做法是愚蠢的。那旧文化到这里结束了。接着我们就一塌糊涂,腐败到底。

现在呢,2008年的奥运使我们重新站起来了,我们应该要重新开始啊,新时代的文化要开始了。中国人的新思想也要开始了。对我们中国人来讲,这是第三期,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的重新整合、中国文化的再一次出发,绝对可以做好!各位,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原生性的民族,能够产生自己文化的民族,我们应该再为我们的历史添上一份光彩的一页!好,这个责任就在我们身上。

我不是在跟你做广告哦,你不要以为这个师父广告词背得不错哦,这是我们要做的历史使命。我们为将来的子孙做给他们看,人家往前看,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那一代的祖先在做什么,我们要拿出来给人家啦。我们也要给我们五千年前的祖先看,看你五千年后这一代的子孙在做什么,对不对?所以我们这个时候承载着一个什么——要做给五千年前的祖先看,我们是一个好子孙;同时我们要做给五千年后的子孙看,我们是一个好祖先。不要以为说我们只要做个好子孙就好了,也不。我们还要做个好祖先。因为往后的子孙们在看我们,对吧。所以你为你自己嘛?不是的。我们在为我们的子孙,也在为我们的祖先,我们做一个承先启后、一个顶天立地的、具备浩然正气的一个中国人嘛,你能吗?

我想,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不令三宝蒙尘埃。中国人会因为我们学佛、因为我们是个三宝弟子而更能够扬眉吐气,对不对?我们不会像一般人想的是失意的、失败的、走投无路的,才来“阿弥陀佛”,那你弄错了,佛法不是这个样子。佛法让我们抬头挺胸,对不对?不是叫我们趾高气扬,你不要弄错了。他让我们顶天立地,我们能够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我们也能够为未来开拓一个新的视野,因为我们是个修行人,我们在迈向未知,这是我们根本上的使命嘛,我们基本上的一个工作嘛。对我们来讲也不增加负担,就这样做吧!大家努力吧!所以普贤乘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一个符号,非常有魅力的符号。

好,我们再往下看,这个往后我们会经常提到这些问题,

“大慈無垢等群生,普與世間賢聖樂,淨智如空照法界,願速令我載此乘。”

此乘就是普贤乘。大慈,这个慈爱呀,“慈”我们基本的定义叫“予乐”。“悲”是“拔苦”,众生有苦帮他除掉,这个叫“悲”。

你很茫然不知干什么,给你快乐、喜乐这个叫“慈”。这个“慈”,无垢。垢,当然是尘埃叫垢了。这个无垢,就是没有附带条件,诸佛菩萨给众生的慈悲呀,没有任何的附带条件,只是众生承受不起,不愿接受。因为真正的这种喜乐呀,跟你物质的喜乐是不一样的。当然你在生存边缘挣扎的时候,这饮食衣服是绝对必须的,可是在离开生死边缘挣扎的时候诸佛菩萨在教育我们、锻炼我们的时候,那不是给你吃得更好,各位要留意呀,不是给你吃得更好,而是要锻炼你生命的韧性跟觉醒。我们现在的生命啊,都太脆弱了,承担不起压力,一有压力就逃、就跑。那你有没有足够的韧性去解决你摆在眼前的困难、挫折,有没有?这是很重要的。

人要是缺乏解决挫折的能力呀,他就容易死亡。这死亡几个层次,第一个呢,就是忧郁。忧郁之前会自闭,自闭以后忧郁,忧郁以后呢就暴力。有的暴力,有的酗酒,然后就自杀。不管杀人或自杀,这个都是他缺乏在社会上应变、解决他挫折的能力。他缺乏抗压性,压力一到他就糊了,他没有办法处置。这是最可怜的人生,他非常脆弱。所以你看到一个落后的地方、贫穷的地方没有人自杀,也没有人得神经病,知道吗?但是,在社会福利很好的地方或者国家,自杀率高、忧郁症多、精神病多,你知道吗?为什么?那个社会福利已经泛滥了,社会福利已经腐化了基本的生命尊严跟价值。这一点,发生于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他们不知道社会福利已经产生弊端了。社会福利怎么产生的?是大脑的运作而产生的,因为大脑的运作有任何的一利就有好多弊,弊端。

大脑最主要的发展有三个:

社会福利使生命脆化,社会福利使生命空洞化、枯竭化。

第二个,发明经济成长,经济成长主要掏空人性,也强化了掠夺思想,侵略别人、排挤别人、消灭别人的这一种基本思想,所以造成今天温室效应、地球暖化。你去留意看看,因为现在为了经济成长过度消费造成乱垦、乱开发,那么大量的垃圾,有没有?

各位想想看,三十年以前你找得到垃圾吗?现在垃圾怎么办?怎么办?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因为一户人家户户要有灯嘛,推动的时候每一户都有灯,但是只能四十烛光。全家一户才一个灯啊,教室都要有灯,每个教室也是一盏灯,四十烛光。那五十个人用四十烛光,所以我们都要戴眼镜,那是没办法。我们后来读书在哪里?就在垃圾箱旁边读书。因为垃圾箱里边没东西。没东西哦,所有的东西大概给捡破烂的已经捡走了,剩下骨头跟鱼刺给猫跟狗处理掉了。而垃圾箱附近是属于公共场所,一定要有一盏,一根电线杆、一个大灯泡,那大灯泡当时叫一百烛光。我们都在一百烛光的地方读书,就是这样哦,就这样来的。所以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垃圾啦,看来物质匮乏没错,但是很幸福啊。我们读书啊,不读书的时候考完试,老先生来讲故事啊,说书的,我们最喜欢听的就是大家吓得一直发抖的鬼故事,就是这样的一种环境嘛。

现在不是了,垃圾过多了,对不对?这是为什么?你们都不知道这个问题从哪里产生的,这个就是现代人运用大脑以后,他所造成的一个灾难。经济成长是大脑发明的,但是你破坏大自然。

第三个成就呀,也是大脑的,就是教育普及。教育普及很好啊,大家都受教育都提升了,犯罪率也提升了、犯罪年龄也下降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犯罪通通出来了,结果教育没有使人得到幸福,教育使人得到逼迫。为什么呢?你看看问题产生了吧,那你能够说就不受教育吗?不行啊。

现在他已经成为普世价值观这三个东西,教育普及、经济成长、社会福利。这三个呢,已经把这个世界搞得一塌糊涂了,一塌糊涂了。

所以呢,由这三个来看社会的进步,越进步呢人性越空洞化,人际关系越不好,本来人际关系是家里、左邻右舍,邻居是最好的人际关系呀,现在我们邻居人际关系就要到活动中心去,要到CLUB去,对不对?然后周遭家里的人呢,为什么不能联谊呢?为什么呢?弄错了!弄错了!

我记得跟各位讲过,亚力山大大帝要出征的时候,去拜访他的师父,他的师父叫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躲在地上不理他。

他说:“师父呀,我现在要出征了,我要征服全世界。”

亚里斯多德说:“要干什么?”

“我要征服世界呀。”

他说:“你要从哪里征服呀?”

他说:“我先打叙利亚,打完叙利亚打埃及,打完埃及我打土耳其,打完土耳其我打阿拉伯世界,打完阿拉伯世界以后呢我打印度。”

他说:“打完印度呢?”

“我就统一全世界。”他当时只认识到印度哦。

“统一全世界以后呢?”

“那我就可以徜徉大地而享受。”

他师父说,“啊,我现在不是在躺在大地上吗?不是在享受吗?”

各位想想看,大脑会有绕一圈的时候,这一圈呢到最后还是躺在地上好好享受吧。所以我们大脑去忙碌的都是多余的。佛陀讲的很清楚“一切皆虚幻”啦,“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呢。你去搞那么多干嘛?你当下就可以享受,为什么不享受?为什么搞一大堆的业障呢?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大脑给我们创造这三个,在当时的欧洲来讲算是非常先进的文明,要经济成长、要教育普及、要社会福利。但是这三个都已经过度了,应该要停止了,要停止了,再下去地球承载不了。

所以我们要的不是大脑知识的成长,因为那个都有副作用的,副作用相当的大,等到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是一个。

我们要的是生命的成长、灵性的成长。所以我们这个,不叫做经济成长,我们叫做幸福成长或者灵性成长,这个时候不要运用任何资源。我们只要转化我们的心态,你就可以活得很幸福;不要开发大自然,你就可以活得很快乐。我不要去征服全世界,我就可以徜徉在大地上。对不对?!想想看,各位,我们要学的是生命的真理呀,从这里来的。

那么这个“大慈”啊,《华严经》里头讲的“大”这个字。

前边讲一个“妙”,“妙”字跟各位定义啊,“妙”是指利益众生,才叫“妙”。所以会叫“妙智”,是一个,“妙”这个字。《华严经》里出现“妙”这个字,都有特别的意义。

第二个,出现“大”这个字也都有意义,都有它应有的特别定义。它基本上有几个字,一个“妙”、一个“大”、一个“普”,普贤的普,另外一个就是“广”、“深”,这几个字出现的时候,他的意义都不是你表面上的这种意义,它都涵盖着其它的状况。

那么这个“慈”啊,用“大”来讲是讲“慈”的本体。慈的本体,本体不加上任何的意识形态跟定义,所以我们讲没有除外责任,慈悲众生没有除外责任,要记得哦。佛法所讲的“慈、悲、喜、舍”都没有除外责任,任何众生都可以获得“慈、悲、喜、舍”所以叫四无量心,这个本体都没有除外,任何人都可以具足的,“喜、舍”“喜”不是谁可以,谁不可以,谁都可以,当然你当然可以,我也可以,谁都可以,没有除外责任。所有物命,有生命的,不止动物,植物也一样,这是佛法基本的生命观。“慈、悲、喜、舍”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具足。知道吗?各位稍微留意一下。

很多人弄树啊,树木,用个现在叫做电线、电缆把它绑着,怕它斜了,拉到山边的石头绑着。就这样结束了。那个你绑的时候,树是这么大,经过十年以后啊,树变这么大,可是你绑的那根铁丝啊,或者钢绳啊,始终这么大。你知道吗?那棵树会怎么样?会死掉。你不知道啊。因为你从那个地方把它砍断了。你把它绑住以后啊,因为树木木心的部分叫木质层,是不成长的。他向外一直成长的时候,树木的生命是在外皮那个部分。现在它长了十年,你的绳子没有放松,你就把它生命的那命根子啊,给砍断了。你不知道啊。那你知不知道,当生命在成长的时候,那棵树有多痛苦?你知道吗?你说他又没有喊救命。树要会喊救命啊,半夜你就搬家了,我跟你讲。那你能不能体谅到这一点?

不止这个。你要是享受到家里的花,盆栽,要是你没有浇水,它渴的时候,有多痛苦?你享受得到吗?你会说你这个人杞人忧天嘛。该死就死了嘛,凡是物命必有一死,这些假象都如梦幻泡影。不是啊,慈,对生命要带着慈悲喜舍的心看生命。不止动物,植物也一样。各位留意一下。你要弄清楚。不止人类,所有动物都一样。一律平等,你要有这种平等心态。

但是有一点你要注意啊,妨碍公共卫生的除外,那个叫开戒。开戒啊。公共卫生,就是流行病在流传的时候,那你要开戒。蚂蚁蟑螂蚊子,有没有?老鼠啊,这些会传播病菌的,那你在那个时代,你一定要开戒。这是不一样,那叫开戒。可是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你应该尊重它生命的存在。再小的生命你都要尊重。这个是大家的要留意的。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要尊重生命,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环境保护,注意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一定要做好,那是最伟大的放生工程。

现在放生,不止是说每一条鱼都要放生。你要放到哪里去?鱼是海里的鱼?河里的鱼啊?你乱放啊,它还是死。但是你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水污染,你有没有想过,不要污染水,那让河里不污染,水不污染,河水不污染,那是最好的放生啊,对不对?你要是把河川给污染了,你放再多的鱼也没用啊。对不对?都给你毒死啦。那叫做有计划性的谋杀。所以我们学佛人的警觉性就在这个地方,他能够全方位去思考问题。

所以“慈悲喜舍等众生”,就是指“大慈无垢等群生”,这个慈悲喜舍的本体是没有界限的,没有除外责任的,没有说谁行谁不行。佛没有说信佛的我度,没信佛的我不度。没有啊,佛没有这个条件。佛是指所有的众生都度啊。当然你信佛的首先他度嘛,对不对?因为你都到身边啊,他不可能不救身边的,去救远地的人。是不是这样?这就关键嘛,所以关键在众生,关键不在佛。

佛是平等普度众生,所以我们都讲“佛光普照”。佛不会说“信我者得永生”。你放心,不信的也永生,你放心。佛不会有区别的。所以你看,我们常常讲一个例子。

一个刑警侦探,到庙里说:“佛啊,保佑我赶快把那个混蛋抓起来。”

然后混蛋就在旁边说:“佛啊,保佑我,永远不要给他抓到。”

那佛都永远笑笑的。你要不要给抓到啊,不是佛的事,佛是慈悲等众生。对不对?但是,你造什么,是你们的业跟缘的关系。你没有业,你没有缘,你怎么会产生。你造了杀业,抢人家东西,当然警察要抓你啊。你不能够说,你来拜佛,佛就保佑你不被抓。没有那回事啊。对不对?因为另外一个也说,要赶快把他抓起来啊。你来说不要被抓。那佛怎么办?那是你的事,是你的业跟你的缘嘛。那你没有业,你碰到警察你怕什么?是不是?所以警察很聪明啊,当你看到他乱跑,他一定追你,因为你一定有业。那么我们正常老百姓看到警察,你为什么要跑?不必跑嘛。这就是关键嘛。

所以这个“慈”代表了慈悲喜舍。你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你对佛法的解释不要扭曲。很多同修在问这个理论上的问题啊,是因为你不了解。

好,第二个,他等群生就“普与世间贤圣乐”。世间的乐啊,是贤圣乐,不是卡拉OK,不是钓鱼,不是声光色影的娱乐,是贤圣之乐。贤圣之乐是什么?内心的清净,祥和,这种安宁。

我们现在有恐惧,是因为心不祥和。不祥和你就起恐惧啦,你这个恐惧从哪里来?从竞争中来。所以这个社会啊,就是西方希伯来文明的教育啊,就是要你竞争。要充分竞争才叫自由。充分竞争——恐惧,叫恐怖。你去注意看看。越是竞争你就越恐怖,恐惧。因为,越是竞争,无常越厉害。

而我们在建立人间净土的时候,是要你心祥和。要你的心宁静。有没有?你留意到这一点。因为你在竞争,你不可能宁静嘛,不可能祥和嘛。你在竞争一定想要赢嘛。要赢要打败人家,你要打败人家,人家也要打败你。你天天怕被人家打败。你不恐惧吗?恐惧是这样来的,所以今天的人会活得不幸福。虽然赢了,赢了也恐惧。输了就更恐惧。你在商场上也一样。投资很高兴,你去留意看看嘛,我们看世间就是这样的。投资要开业,开业有没有看日子啊。有没有?黄道吉日嘛。结婚选个黄道吉日嘛。对不对?有没有人倒闭选个黄道吉日的?有没有人离婚选个黄道吉日的。那就问题出在这里。你只看一头,没看一头。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你不要只看孔雀开屏很漂亮,你看看它背后嘛。看能不能看嘛。大家都只看结婚那一天,都没有看到后面那一天怎么办?所以日子是要真实地过。

我们常讲啊,年年难过,年年过。你日子不好过,你也要过啊。你不是只有过年而已啊,你要过日子才重要啊。所以真实的是什么?过年可以虚妄一下。但是过日子是更重要。那你能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这佛法讲的是很踏实的。所以怎么样使我们的心能够宁静,能够安宁,能够祥和,这是佛法所给予的。

所以我们说净化灵性,净化你的心灵。要净化你的心灵,我们叫教化人心。因为教化人心来净化心灵以后呢,我们社会会祥和,所以是安定社会。就是达到这个目的。

达到这个目的叫什么?从国家的高度来看,这个叫做襄辅国政。对不对?多美的句子啊。你看看。这个就是佛教的原则嘛。佛教也不争啊,争什么?他就是净化人心嘛。教化人心,净化那个心灵啊。教化人心嘛,安定人心嘛,这不是襄辅国政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情况。

这是佛教给予众生给予社会这种世间贤圣乐。这个时候你不能讲说“世间贤圣乐也是如梦幻泡影”。这种人叫他去死好啦,早点死,不要那边吵。这个时候你要拿出那个来讲就不对了。这个你要看清楚,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净智如空照法界”。清净的智慧如虚空中的这种太阳,普照法界。这智慧在法界是无所不在的。刚才跟各位讲,很多人要行菩萨道啊,都遇到挫折,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没智慧第一个看不清楚啊“我要行的菩萨道到底在哪里”,因为他的凡夫性还是起来。

凡夫性起来啊,学佛人的凡夫性起来,大概都是,是非心非常凌厉的,也就是说嫉恶如仇,“这个背因果,那个要背因果。”因果跟你什么关系?人家干什么跟你什么因果关系啊?他没有学佛,他怎么知道什么是因果。他只要发自身口意三业的都有因果啊。所以你呢,是因为看不惯世间的有些状态,而你是不了解实际世间运作的规则。因为你不了解规则,所以你对那些状态就有一种不平之鸣。那你就是世间人啦,不是行菩萨道。

菩萨道要有“净智如空照法界”。所以这个智慧在哪里,不是聪明才智,不是你的欲望想法。有没有?所以常跟各位讲,智慧在哪里?你要行菩萨道,看到这种情况,你就存疑情,疑情“为什么会这样?这社会怎么是这个样子?”你带这疑情再往下看,答案自然就出来了。这叫菩萨道。

不要说看不惯你就跳下去啦。看不惯跳下去吗?百货公司全部要砸掉了。对不对?那都是增长贪嗔痴的地方。有没有?百货公司干嘛?要手表干嘛?手机上面就有了。为什么要一个?要那么多个?对不对?为什么买汽车干嘛?我们有公交车,为什么不搭公交车?你能这样讲吗?这理由很对啊。尤其我们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大众捷运系统。大众运输系统,就好了。那叫汽车厂通通关掉。你敢吗?理论上是很好,实际上你没办法做。就像我们刚才讲的经济成长你可以叫他停吗?你算老几啊?那二十个国、地区的领袖,都没有办法去谈啦,你一个人,你不像跳蚤一样吗?任何人听了都会觉得很讨厌。尤其那老董跟老总。对不对?

所以这里头有很多事情,你要带着疑情再观察。在适当的时机跟因缘之下,你的意见就会起作用啦。但是你没有,你冒冒失失地跑出来,那阎罗王会告诉你,阳寿尽了赶快回来,来当文判官,文判官、武判官,就只有这样子啊。所以这个智慧很重要。

而智慧绝对不是你个人判断事物的那个标准。个人判断事物的标准是个人好恶之心,不是智慧。知道吗?我们看一个人,“啊,这个人好漂亮啊。”你要知道,是你的好恶之心?还是他真漂亮啊?当你这么一想,美不美就不存在了。“啊,这个人很好。”很好,是你喜欢?还是真的好?当你这么一想,他就不在了。所以我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评判标准,是你个人的好恶,还是真的有客观的标准在。菩萨道在讲的是客观标准。不是个人好恶的,而你所遭遇的困难通常都是个人好恶。所谓通常都是大概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个人好恶的问题。那个好恶就是意识形态。

所以我们在生住异灭上面讲,灭,为什么是意识形态?起心动念那真的是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就是南阎浮提众生的本质啊。众生难以调教,也是在这里啊。所以说刚强难化。那你要走到净识这个才能开始修行。但不走到这里就不行啦。

所以今天,我们在谈这个部分是给各位从工程面来,你自己先过滤自己,整理一下自己。很快地你就可以进入状况。

好,我们再看第三偈。“能净一切业惑尘,亦断世间流转苦,摧伏诸魔及外道,令我载此妙法乘。”

能够净化一切业或尘,这个地方业跟惑的净化就比较没有问题。但尘境要怎么净化?这个是很麻烦的。我们现在各位身上穿的衣服,现在有衣服穿已经不错啦,以前羊毛根本没有,现在有了羊毛,还要来个羊绒。那没有羊毛的时候有羊毛毛衣来穿,这个尘境是不是贪?现在有了毛衣穿,还要羊绒衣穿,那穿羊绒算不算贪?告诉各位这个都不算。因为社会背景的存在,你有能力享受到,这是正常的,这里面涉及到你的欲望跟你的能力。假如你没有那个能力而有那个欲望,这个叫贪。你有那个能力,或者你的身体需要,有的人穿毛衣就是会痒啊,穿羊绒不会痒,那他需要。对不对?这个是我们自己要留意到的。所以这一个净化尘境的情况,他跟着客观的因素有关。你不能够一语概之。不一样。

有些人生活中他有那个习气。有些人没有那个习气。有的人呢,每天都要洗头,有的人呢,从来不洗头。对不对?因为他不会痒啊,他为什么要洗啊。对不对?他也没头皮啊,为什么要洗啊?有的就非洗不可啊。那这里面牵扯到什么?这跟贪不贪没关系。所以你要留意到,净化尘境的时候,是绝大部分佛教徒意识形态掉进去的地方。因为这些尘境涉及到个人的种种问题,所以我们通常用现在的话讲,属于隐私权的范围你不要问太多。属于隐私权的范围,你没有办法去诠释他,他跟你讲的对不对完全无关。因为你讲的对不对完全是你的看法。现在他是客观的东西。

比如同样的,水果蔬菜很多,那你要吃,你可能这么多水果里,你只吃香蕉。其他不吃,你说你这个人有够顽固,就贪吃香蕉,你有分别心。对不对?为什么不吃苹果?你能这样批评吗?有的人他就会过敏啦。吃了他就不能适应啊。这个东西不是你要净化到他要变成不过敏,不是那个道理。就是说他在实际生活里,他本来就有某种倾向。这种倾向,塑造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知道吗?因为你的性格不同,你所激发的性德生命因素不同。因此所成就的诸佛菩萨不同。名号都不同。有没有?所以这个不能够去讲,不能批评的。所以你佛教徒,你最好是少批评。因为你根本看不清真实的状态。知道吗?

不是说不能批评,讨论可以。讨论是私底下,客观冷静的,“诶,师兄,这些情况你这样做好吗?”诶,他会讲为什么。当然这是指不打妄语的。打妄语隐瞒的,那就因果自己去跟阎罗王算。你把这种情况讲,“噢,这样,我了解了。”就好了,就不要再讲啊,这个你要留意到。

因为很多东西是你没办法处理的。尘境的问题,因为尘境产生的是你跟他相互的受的问题。要完全净化不是不行,那已经变成圣人了,有成就的人才能净化。那你不能成就,那你这种东西在法界中,你的净化必须随人而易。

当然尘境跟你之间的关系也是你的一种业。他的那个依赖性嘛。你对尘境的依赖性,或者排他性,对尘境有一种排斥。有没有?你在生活中稍微留意一下。而我们常常在这个地方疏忽。因为你对你的生活缺少觉性。同样我们在北方,你喜欢吃面,还是喜欢吃饼,还是喜欢吃饺子,同样是面的族群,对不对?但是面当中有的就要吃饺子,有的就要吃面条,有的就要吃大饼,有的吃馒头。对不对?那你要看看啊,你不能这么一讲,他每天都吃那个,他一定执着。没有关系。跟执着没关系。有没有?这个是尘境。当然他之所以会对那个东西产生依赖,那么一定有他的业,跟他的惑。可是当你觉知以后就没关系啦。那个就不是业啊,也不是惑啦。

所以我们看到,同样鸟,小鸟,大概那么大的那个小鸟,你看,有的就吃虫,有的就吃果实。有没有?同样的小鸟。那你说小鸟到底吃什么?吃果实的吃果实嘛,对不对?吃虫的就吃虫嘛,那不同的东西,那你说哪个对?哪个错?他没有对错。那是他的尘境嘛。对不对?

所以他们的业造成他对尘境的依赖。这个没错,可是业跟惑你容易了解,尘境你就不了解了。那是这个。

而这个经文谈这个东西是很微细的。他每一个、每一个定义都,这每一个、每一个要讲的话,都是一大篇、一大篇文章啊。光这三个字啊,要净化一切“业、惑、尘”,都是大的课题。我们只是简单地跟各位提一下。

“亦断世间流转苦”。这个惑,主要是惑,业惑尘。关键是惑。你能断的话,世间流转就轮回苦,你就断了。那你从尘境来也可以,比较难,因为物理现象的依赖太强。从业来,那心智要有够强,通常我们都以断惑为主。断惑就可以断轮回。业惑尘同时进行的,这种净化工程,都是大菩萨修行的。那我告诉你,修普贤道的人可以从此进行,普贤乘。而且净化这些业惑尘,断除世间轮回,从普贤乘的圆融道来修很轻松。你不知道为什么?就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转化啦,就转掉了。这个是这个法门的一个殊胜。

“摧伏诸魔及外道”。就是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你心中的一切障碍,诸魔及外道,外道指的是你对外的依赖。现在一般来讲啊,这个外道你很难定义。我们通常,心外求法,叫外道。那你翻成英文啊,现在都叫做other religion,叫其他的宗教。因为你把外道形容成不好的宗教。他不是不好,凡是心外求法的就叫外道。所以外道翻成 otherreligion 是不对的。他不是其他的宗教,当然是指其他宗教。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向外求法的,所以外道应该要把他翻译成说“把心依止在外面境界的那种宗教,把心依止在外面,外面有个主宰神的那种宗教。”佛教是不依止外面的主宰神的,你要留意到啊。这个完全不一样。所以你学佛不要学到外面有个佛,那你就弄错啦。主要是你内部的这个佛要醒过来。你现在那个佛在睡觉,你怎么样子锻炼他醒过来这才是你的重点。好,这个是普贤乘里头的一个说明方式。那善财说“令我载此妙法乘”这个叫妙法乘。这是直接从这个核心的部分来谈的。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62讲
下一篇: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64讲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48讲
 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65讲
 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80讲
 四十华严 第二卷 第31讲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50讲
 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4讲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51讲
 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2讲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45讲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41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我净化心灵[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高僧传卷第二[栏目:高僧传]
 念佛身放光[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问:我发愿要绝症得愈、健康长寿,以此来表法,可否?[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善心的力量[栏目:佛网文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A 第905经是探讨佛陀灭度后的去处归属问题。[栏目:界定法师]
 现代因果实录 前言 目录[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1949年大陆来台青年僧侣个案研究(丁敏)[栏目:其它]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三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课简例[栏目:宋智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