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缘起法与修断
 
{返回 许智铭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81

谈缘起法与修断

智铭

“缘起法”者,就是十二因缘法,众生之所以有生、老、病、死等纯大苦聚集,都是由这“缘起法”而来。

而十二因缘的第一缘,就是“无明”,假若没有这个“无明”,就没有其他的十一缘了,也就是说:众生就没有纯大苦聚集了。所以要修断缘起法,对这“无明”的意义应该了解;由这“无明”而衍生出其他十一缘的过程,更要知晓,唯其有正知,才能修断。

什么是“无明”?是因为众生对世间的一切事物,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内、不知外、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与不善、不知有罪无罪;习不习、若胜若劣、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内六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等,痴合无明,凡具有这些现象的,就是“无明”。

因为有了这“无明”,就追索出一连串的缘起法:

——无明缘行,行者分身、口、意三业行,由此三业行,又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行业。

——行缘识,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六识身。

——识缘名色,“名”就是指四无色阴,即是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而“色”是指四大所造色。由前四阴名,合后四大  色,即成“名色”。  

——名色缘六入处:即内六入处,就是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八处、意入处。

——六入处缘触,就生六触身,就是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

——触缘受,受者有三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受缘爱,爱者有三爱:就是欲爱、色爱、无色爱。

——爱缘取,取者有四取:就是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取缘“有”,“有”者分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

——“有”绿生,生者如彼彼众生、彼彼身,因缘和合出“生”以后,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这就是“生”。

——生缘老死,“老”者: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凄、垂头呻吟、短气前输、柱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斑馼(同驳)、造形艰难赢劣。这些就是对“老”的形容;至于“死”,凡任何种类的众生,身坏寿终、火离命灭,舍阴时到,四大分裂,又归于虚空。这就是“死”。这“老”与“死”合,即称之为“老死”。

以上就是整个缘起法的衍生状况,这个缘起法,恒住于世间,不是由谁创造出来的。若有人认为这个缘起法是自作、自觉,则堕常见,若认为是他作、他觉,则堕断见。依义说法,应离此二边,处于中道。因为缘起法是循“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因果法则而来的,所以,众生的纯大苦聚集,是由这法则而缘成的。

众生对这因缘所生的四大之身,于心识不能生厌离欲,反而长夜保惜、系着于“我”,凡是所得、所取,都认为是我、是我所,恋恋而不肯舍离。

修行的人,不应该系着于我、我所,为什么呢?因为因缘所生的四大色身,是无常的,有的人在这世间只能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长寿的人,也只不过百年左右,在这短促的生命流中,心、意、识没有须臾的停止,无时无刻不在转变之中,所谓“异生异灭”,完全不能自我把捉。

所以,修行的人为了要正尽苦边、究竟苦边,就应正观察思量: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差别之苦,完全是六入处在作祟,要一一地找出其因、其缘之所在,以正观察思量的结果,原来它们是:

因外六入处入内六入处,乃生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触。这些的因、集、生、触,又是如何来的呢?观察思量的结果,知道是因为有名色因、名色集、名色生、名色触所致,若将名色灭无余,则六入处就灭了。

再观察思量名色何因、何集、何生、何触?经观察思量的结果,知道是因为有识因、识集、识生、识触听致,若将识灭无余,则名色就灭了。

再观察思量是何因、何集、何生、何触?观察思量的结果,知道是行因、行集、行生、行触,这行若是作诸福行,就能生善识;若作诸非福、不善行,就生出不善识了;若作无所有行,就生出无所有识,若行能灭尽无余,则识就灭了。 

再观察思量这行是何因、何集、何生、何触?经观察思量的结果,就知道是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触。而这行作福行是无明,作非福行是无明,作无所有行仍是无明,因为福行是善法,非福行是恶法、无所有行是无记法,而一切行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即是无明,所以应深深了解:这行乃是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触,若将无明永灭无余,则行即灭。

因此,若不乐无明而生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由此类推,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集亦灭。

由这样的观察思惟、推理的结果,乃知众生之有恼苦,完全是因无明覆、爱缘系所致。身内有识,身外有名色,二因缘和合,因起种种的苦、乐、受、觉。无明不断,爱缘即不尽,身壤命终,还复受身,辗转输回,无有了期。为要脱离输回苦业,不再受身,唯有无明断、爱缘尽,身坏命终,不复受身。

既受身巳,就得修知这个身不属于个人所有,也不属于他人所有,是因为有六触入处,由“本修行愿,受得此身。”依大般涅槃经说:修十善道,即生人天。所以此世之得人身,是过去世作福行、得善法,方受此身,才有今日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及纯大苦聚集。这“集”就是“有因有缘世间集”,若过去世,不只求福报、不仅作福行,而能观察思惟,至尽苦边、究竟苦边,灭无明、行、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不感得此身,则此生的此身,就无纯大苦聚集。

俗语说:“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有此前世的殷监,必须知道“无因无缘世间灭”的真理,能于此世对世间集、世间灭,如实知;善见、善觉、盖口入,于此善法律,得此善法、知此善法、入此善法,觉知、觉见世间生灭,修断缘起法,即能于此世,所作已办,梵行已立、此生已尽,不受后有,即无惧于来世的纯大苦聚集了。

修断缘起法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下列五法:

一者、修无常观:观这世间可取的一切法,都是生灭漂流,刹那不住的。无论是什么坚固的东西,都在刹那、刹那之间“生”、“住”、“异”、“灭”的变化着。虽然在某一段时间或某度空间感知事物的存在,但时间久远以后,任何物质无不在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地逐渐归于鸟有,即使是地球、太阳等“恒”星亦不例外。修无常观的结果,此世间无一物可取。

二者、修生灭观:生灭观与无常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其是生灭的所以才是无常的。所谓生灭观者,就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诸行无常,是生减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住于涅槃寂灭的智慧,观看生灭法。

三者、修无欲观:所谓“欲”,是六入处所生的希望,着于染爱,生色、声、香、味、触、法的欲乐,由此欲乐而衍生烦恼,烦恼即是苦本,所以有欲者、不得解脱。为了脱苦本,必须修无欲观,知欲是苦、是患、是盖、是缠、是缚,了了知以后,才不为欲所困,不为欲所困即是解脱。

四者、修灭观:所谓“灭”即是“涅槃”,就是无为寂灭,凡一切诸相,都能寂灭无余,使六识心、心所都寂灭不起。心,心所灭,则污染于心者亦灭,心无污染,即得智慧,有智慧即解脱。

五者,修厌观:所谓“厌”,就是背弃苦集的无量过患,也就是厌生死苦。有厌则必有断离,知断离苦集,就是无上菩提,菩提即是觉,能觉即解脱。

解脱以后,心不再顾念于欲着,不顾念欲着,即不被缚着,六识不驱驰、追逐名色。不追逐名色,名色即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诸大苦聚集灭,诸苦寂灭,即是修断缘起法,缘起法灭,则“此灭”而后“彼灭”,诸灭灭已,寂灭为乐,是大涅槃。

摘自《内明》169期


{返回 许智铭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谈五阴空与世间灭
下一篇: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谈佛说的入邪道行与入正道行
 谈六法出苦处
 谈佛说修观法
 谈六身修习
 谈修不放逸与精进
 谈鸯掘摩的追佛、杀佛、观佛与赞佛
 谈佛说四识住舆五受阴
 谈佛说出入息修习法
 谈师子吼与野干鸣
 谈以七觉支修断五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三章 见仁见智的自由联想析梦法[栏目:刚晓法师]
 持戒的重要[栏目:格赖仁波切]
 佛教、禅与现代科学(李豫川)[栏目:佛教与科学]
 如来藏之研究 自序 目次[栏目:印顺法师]
 重要的不是放弃,而是放下[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积聚资粮的要点[栏目:确戒仁波切]
 在家律学概说(果清律师)[栏目:在家律通说]
 布施本是寻常事(达真堪布)[栏目:布施]
 法的语言(阿姜·查)[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无门直指 第五十八节 金锁玄路[栏目:程叔彪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