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人生之六 2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1
认识人生之六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2/5)
(12月11日  下)
【要点导读】:
◎如何在众生身上去体认和实践佛法?
◎你能体会默然的境界吗?
◎如何用我们的生命去展现佛法?
 
二、认识三毒法对治·如理观思活用法
1、谛观自心烦恼相·自他相换熄三毒
【如理认识】: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时候在无忧树下,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菩提树下,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候在婆罗双树下,他都跟树有关系,所以佛教很注重环保。
——为什么会跟树有关系呢?
——树,它有树根。“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那么你一棵树,要想枝繁叶茂,这个根就是很重要,根深蒂固。
——所以,无贪、无嗔、无痴,名为三善根。
——没有三种毛病,贪嗔痴的毛病,是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
——反过来说,我们很多善法生不起来,就是因为贪嗔痴。
 
【对比自省】:
[喻]:以前我在家的时候,很小,十岁八岁,常常家里边有人念经。有的居士到我们家里念经、做功课,会听到一句话。他们在交谈的过程当中,一个居士问另外一个:“你最近修行修得怎么样?”他就会说修得不好,贪嗔痴,所有的就贪嗔痴。后来想想,也就非常有智慧。
——因为我们比较有文化的人,他不会这样说自己是贪嗔痴;他没有文化的人会说贪嗔痴,那贪嗔痴它都概括了,把所有问题都包括进去了。
——那我们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他不会那么真切地去认知到说,自己的贪嗔痴有多么严重,不知道。
——当然,乡下的这些老居士们,他们也未必知道说贪嗔痴的具体的形象是什么。他认为说是贪嗔痴,总之没有贪心就可以了,没有贪别人的东西,没有贪欲的念头;嗔心,总是不发脾气,对人态度好一点;愚痴,就是事情想不开呀,想不清楚,他可能理解就是很简单。
——但是恰恰就是这些很简单的,就是人内心的一些行相、心相。
——他说,我还是有些脾气的,还是有些不好的念头,还是有无明,所以就是贪嗔痴,那么他这种的力量就很强,他就认为说,我们自己有贪嗔痴。
——那么反过来说,我们如果有贪嗔痴,但是不会认为说有贪嗔痴,那么这个就麻烦就比较大,就不会想去对治我们内在的贪嗔痴的问题。
 
【如法行持】:
——所以修行就是要转变我们的心意。那么心意当中的问题,那贪嗔痴就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去面对。
——如果自他相换的话,贪嗔痴的烦恼就比较容易对治。
[例析]:刚才我谈到,傍晚的时候我们在庙里头遇到一个人,那如果是换过来说,如果我是对方的话,那怎么办?
『自他相换法』:他肯定到这里来要寻求帮助。那么这个陌生人希望我们寺里边的人如何来帮助他,这是肯定的。哪怕你跟他讲话,对他也是一个帮助;你给他安慰,对他也是一个帮助;你说,(他)肚子饿了,(你)把他带到云水堂去吃饭,那也是一个帮助;他晚上没有地方睡觉,你安排一个位置给他睡,也是一个帮助等等,那个时候我们的作意又是一回事。
 
2、无限生命无常观·多维审思破我执
【短视行为】:
◎    [情况四]:
    那么有些人看到这样一个人,会觉得这个人我要去了解了解,到底对我们这个寺庙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这个人对寺庙会有好的影响,那可以让他住下来;如果来历不明,会有不好的影响,那么要请他走。
——但是,我们这样子的一个结论,也就看眼前的,我们不能放得长久。
[喻]:比如我们庙里边,沙弥也好,我们的净人也好,他岁数很小,岁数小的时候他有时候很淘气。那(你如果说)“你这样淘气,你回去吧,不要在这里呆了”。那你也不能下这样一个结论。他今天淘气,(也许)明天就好了,他后天就很修行,他可能比我们大人还修行。
 
【如理认识】:
——你是怎么来看待的?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判呢?
——就是你有没有潜力呢?有没有未来呢?未来能不能越来越好?这都是会有关系的。
——那你如果只是根据此时此刻来判断,根据这一个礼拜来判断,根据一年来判断,根据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根据一生一世、根据多生多世,这个判断的时间的长短也会有关系的。
——就我们的判断是以怎么样子的一个范围,这跟我们的结论都有很大关系,对自己,对对方也有关系。
[喻]:在社会上面做事情也是一样,你要去寻求合作的伙伴,觉得对方很可信,有潜力,那么你就愿意跟他合作,最后事业做成功。那么你的判断错误,觉得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谈的很好,最后为什么会搞成不欢而散,因为你当时没有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你如果说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时候,你就会提早做准备,应该怎么样子同对方相处,应该怎么做。反过来说,你要跟对方合作,合作到什么程度,关系也很大。
——和合,一合相。那么你如果合作不来,和合不来,那么你硬要和合,硬要做,那么就把事情做到反面去,会有一个相反的结果得到。
 
【观思无常】:
——所有一切的有为法都是无常。无常嘛,它不是不好。
——就是因为无常,所以才能够改变,因为能够改变,才能够越变越好。
——因为越变越好,所以才能够成佛,(这是)无常的特点。
——那么关键的问题:我们怎么变呢?哪些要改变?哪些不要改变?
——变与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破邪立正】:
——那对人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以一个非常固定的,并且非常有局限的观点,去看待对方以及对方的行为就是有限的,我们的认识就是有限的。
——有限的认识就不是佛法的标准。
——佛法是从无限生命来看待问题,是从人的初发心来看待问题,是从发心以后的行为来认识问题,并且也是非常注意这个行为的结果,都是很注意的。
——所以它不是很简单取舍于一点,说我们只要执取这一点就可以了。执取某一点是不对的,是不够的,就非常容易在这一点上面发生问题,成了我们致命的弱点。
 
【多维观思】:
[例析]:刚才谈到,你在寺院当中遇到一个人,那么你可能说:这对我有什么利弊?这对这个道场有什么利弊?这对佛教有什么利弊?这对对方有什么利弊?——至少的话,你会有这几个角度,当然还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立场,那么你所得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那么这个人,可能你跟他谈的时候因为你的智慧不够,悲心不够,不容易去感化对方。反过来呢,你去请一位法师,这个法师跟他谈,没有三分钟就可能把对方度化,他以后成庙里边的护法,都是有可能性的。
 
【师父破斥】:
——所以不等于说,我们遇到的人事都能够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都能解决。
——他有时候是解决不了的,但是解决不了的话,自己解决不了的话,它不等于说别人也解决不了。
——那我们可以请别人来解决,那么因为别人帮助你解决了问题,也就等于说你的问题解决了。
——但是,我们常常的问题就是会试图靠我们的能力来解决一切问题,这不可能的事情。
——这很多事情肯定解决不了,因为你没做过,你就不知道怎么做;你做得了这一件事情,很多很多的事情,你不能同时来做。
——但是你可以请别人来做,你可以安排别人去做,你可以鼓励别人去做,引发大家发心,他事情也就做了,也就做好了。
——那么未必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做,都要跟自己联系在一起。
——那这些观念,我们都是要常常去观察,去注意,佛法才能够入心,才能够把佛法学活,在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够兑现。
 
『附录·思考题』:
1. 反观自省,你能认识自己内心贪嗔痴的行相是如何表现的吗?
2. 如何在生活中去体认无常的内涵,让我们生活的更积极、主动?
3.如何多角度的看问题,让佛法入心,把佛法学活,指导我们的生活?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人生之六 3
下一篇:认识人生之六 1
 心胸格局——菩萨度众生就是引领时代
 怎样发心修行 2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二)师法友团队..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7
 认识人生之六 1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6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七讲 上篇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4
 华严札记(十八)
 认识人生之十 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佛的根本是什么?[栏目:净界法师]
 世界尽头的光明—圣严法师与维德.戴维斯博士的对话 学习不伤害的「进步」[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栏目:任杰居士]
 随业逐流,必定受苦[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佛法修行靠心地完成[栏目:传喜法师]
 相应2经 色经[栏目:相应部 26.生相应]
 练习动中禅,学员们何以自我判断,是否可练习下一个阶段呢?[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二十二 众生命慎勿食[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