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机说法】:
——那么你那这个小朋友、青年人、壮年人、老年人,精神境界、人的思想、人的阅历、人的心性是差别非常大的,你必须去调换成一种跟他一样的心境,他才能够听得懂。
——那我们以一个大人,以一个圣人的这样一个标准,一个佛法的语言,那么你对小朋友去讲佛法,他能够听得懂吗?他不可能听得懂。他成年人的话他都听不懂,他都理解不了,他怎么能够接受佛菩萨圣者的这些语言的、逻辑的这些概念(呢)?
——那我们如何来将语言进行转化,就是需要功夫了。
——同样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如何来观察一个人的根基究竟是怎么样一个程度,然后我们用怎么样语言来表达对方才能够接受,这本身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如理认识】:
——反过来说,我们太注重语言名言的话,那么恰恰容易忽略了佛法的意境。
——因为你讲佛法的目的要让对方产生信心,对佛法有好感,相信佛法。
——那么(对方)对佛法有好感,产生信心,首先要对你说话的这个人要有好感,要有信心。
——那我们就要考虑到说,你对对方讲佛法,我们要与对方如何相处的问题。
——而不是说,“好,我给你说佛法,那么就比你高一等,”那你怎么相处呀,不可能的嘛!那我们怎么去弘法,这肯定弘不了法啊。
——那所有这些,我们说法也好,我们闻法也好,都要去考虑的问题。
【破斥偏执】:
——那你说,我不着相,我们只要注重佛法就可以,那当然对我们自己来讲的话可以这么讲,我们不着相,但是对初学的人,对外在的人,他就很重视了。
[喻]:打比说,你穿衣服来讲,你说我这衣服穿的不整齐,穿得很脏,跟你没关系,穿在我
身上,那当然你(可以)说有没有关系。(但)也有关系,什么关系?他对方看到难受。你在一个
房间里面,别人卫生搞得干干净净,你不搞卫生,那别人看着也会难受。
——他都是有关联的,你不能说“这个东西(是)我的,我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它都是有关系的。
——这个就是说,我们要去体会别人的心。
【直指要害】:
——所以我们凡夫修功德,就不知道回向,不知道回向就是因为我执非常坚固,
——做了好事就想占为已有,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就害怕说我们这些好事回向后好像就变成不是自己的了,这个是不会的。
[喻]:就如我们点了一把蜡烛一样,你再多的蜡烛来承接这个光明,这把蜡烛它的光明也不
会减少,它只会不断地增长广大。
【师父策励】:
——所以我们修行、修心都是这么去修,慢慢慢慢去培养,忏除自己的业障,忏除各种的违缘,增长我们的信心,把握我们佛法的实际的内涵。
『附录·思考题』:
1.“和光同尘”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
2.为什么我们给别人讲佛法时,还要考虑和对方相处的问题呢?
3.如何学习善体他意,广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