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4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4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要点笔记(4/7) 
四、离有漏善趣佛道·发菩提心审自心
(7月4日)
 
1、世出世善明辨析·圆满善法自心求
【世间之善】:
——世间上面所有的事情,如果根据佛法的标准来判断的话,它在本质上面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
——为什么这么讲呢?
——世间上面很多的“善”,它其实只是一种外在的、局部的、有局限性的,并且是受很多条件、因素左右和影响的。也就是,这种行为,或者说行为的结果,是根据环境和一定条件来决定的。
——一旦离开了这些条件,缺乏了这些环境,就不再是一件好的事情、善的行为了,所以,世间上面的善都是相对的,都不是究竟的。它可能对某些人来讲,是善的,但是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讲,也有可能就变成恶的。
 
【佛法之善】:
——但是,佛法对善恶的概念就不是这样来界定的。
——佛法的善恶是跟自己的苦和乐联系在一起,是和自己内心自在、不自在联系在一起的,内心安乐、不安乐联系在一起。
——佛法里边所谈到善、恶的这个“善”,它是要让我们对终极目标建立信心。
 
【比照思维】:
——大家在社会上面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但是,常常听到不少人说,“好人没有好报”。
——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呢?
——如果根据佛法来讲,好人肯定有好报;但是根据世间法来讲,好人就不一定有好报。
——为什么呢?因为世间上面的“善”,它是有漏善。
——所谓有漏善,它对某一部分人有好处,但对另一部分人就不一定有好处,所以就是好人不一定就有好报。
——但如果根据佛法来讲,好人就有好报,因为佛法是从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来下手的。
 
【世法局限】:
——而世间上面则是根据行为的结果来判断。以行为的结果来判断就不一定那么公平,那么公正。
——世间上面有时候是公平的,有时候也会不公平。当不公平、不公正的时候,你就觉得,单位或者社会对自己不公,这是常常会发生的事情。
——公平和公正在世俗社会上面,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公正,相对公平。
 
【依法自省】:
——我们去帮助别人,做好人,做好事,本身就不能求回报,不能带有条件。
——如果我们去做一件好事,还要带有条件,我们还要求回报,那算什么好事呢?
——因为我们的动机不纯正,我们附加了很多条件进去,这都是在世间有漏善、有局限的善里边打转、打滚。这样的话,虽然自己也做了很多好事情,但结果往往自己不是很满意。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要从内心上面开始去追求人生究竟的目标、圆满的善法。
 
2、世出世法难两全·生命意义善取舍
【显正破邪】
——当一个人能够体验到世间上面种种的成就、名誉、地位、财富、魅力,所有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生存的目标,不足以引起自己的兴趣的时候,我们真正对佛法的信心才能够培养起来。
——如果我们一方面对世间上面所认为的种种成就非常有兴趣,非常地执著,另一方面又说我们要对佛法很有信心,而且还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我们既要把世间上面的成就作为追逐的目标,又要把佛法上面的成就作为追求的目标,还要把佛法和世间法结合起来。你既想在世间上面有成就,又想在佛法上面有成就,这怎么有可能呢?
[喻]:如果有可能的话,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呢?那他一边当国王,一边成佛,岂不更好吗?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成佛,就不能当国王;要当国王,成佛就很难。因为,你当国王,就要去理政,就要管理国家。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它有另一套的管理办法,这和成佛是从内心解决问题是不一样。
——所以,你在世间上面要去做事,要去处理问题,它需要根据外在一些实际状况去处理,它很难从内心着手。
——也就是说,你要把内心的境界和外在的境界圆满统一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尤其你在世俗社会上面,有个一官半职,你就要根据职务来处理事情,而不是从你本人出发来处理事情,而且你的职务本身又会受到其他很多职务影响、左右。所以,很多情况下你都是无能为力的,不是说你想怎么办就能怎么办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佛法必须要放下?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我们学了佛法以后,内心当中的佛法是会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有帮助,也是能够指导的,但是这种指导是有限的,绝对是有限的,不可能说,能够做到圆满。
——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们要真正在佛法上面去用功,都必须要全身心、全过程、完整的投入,才有办法成就。
 
【世法过患】:
——世间上面做事情,目的也是为了要成就。成就什么呢?
——就是刚才所谈到的名誉、财富、地位,事业上面的成功以及自己在家庭社会上面所肩负的种种责任的完成,这是世俗社会上面人做事情的目的。
——这些的目的不是究竟的目的,仅仅是世间的目的,它们顶多只是让我们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好一点的工具条件而已。
——也就是,这些所谓的世俗社会上面的种种成就,仅仅是一个诱饵而已。
——所以,你如果不很好地对待这个诱饵,就会被它钩住,就会毁了自己,也会非常的可怕。
 
【如理认识】:
——我们如果对世间上面的种种成就没有真正的兴趣,或者说兴趣越来越淡,不再把它作为自己生活所追求的目标的时候,那我们生命的层次才能够引向更深。
——也就是,我们生命层次的深处有了一种更高的渴求,需要一种精神上面的价值和意义。
[喻]:一个人没有钱的时候,他可能想拥有钱、拥有财富,但到一定的时候,当他成为大企业家、亿万富翁的时候,财富对他来讲就不是很重要了,他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面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他去做的善事,更能够体现出一种精神。
——但我们一个人如果要等到自己有了很多很多的财富,达到很高很高的地位的时候,才去追求精神上面的价值和意义,那显然是来不及了。
 
【如法思维】:
——因为世间上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在一生当中会有那么多物质上面的累积,更何况他今生今世当了大企业家,当了大的老板,并不是因为今生的福报,而是前生福报累积下来的。因为他过去造了善业,所以今生今世才有这么大的福。
——同样大家都是人,都是在一个社会当中出生、长大,那为什么有些人当国王,有些人当乞丐,有些成了亿万富翁,有些人却身无分文呢?
——这都是跟人的福报,跟人的业有关系的,而不是说我们这一辈子去努力就能够得到的。
——我们这辈子的努力仅仅是一个缘分而已,一个次要的条件而已,它不是主要的条件。
 
3、学佛种因识自心·把握根本重发心
【如理认识】:
——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主要的时间用在种正因、种成佛之因,要在这方面去思索、去努力、去造作。
——所以,我们对自己周围这些人所作所为的价值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周围人的这些行为是如此的相同,如此的美妙,如此的清净、庄严的时候,那么我们对佛法的体会也就比较深了。
——因为你内心是一个什么境界,你就会跟外在什么境界去相应。
 
【对境观心】:
——我们内心如果是清净的,那么我们就非常容易同这些清净的境界相应。
——我们内心如果是比较不清净的,那我们就容易与不清净的境界相应,就不容易与清净的境界相应。
——当我们不容易同三宝、同佛法、与同行善友相应的时候,就说明说我们内心还有烦恼,内心还有污浊的地方。
——我们相应不相应,自己会非常清楚。相应,就是佛法;不相应,就是世间法。
 
【把握根本】:
——所以,我们常常都要强调,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跟佛法相应,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强调我们自己的发心,要把动机安立在菩提心这个点上。
——为什么这么强调呢?
——就怕我们偏离到做事上,忽视了对我们内心的把握。
——在寺庙里边,办法会也好,大家交流也好,做事情也好,常常说做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做事情,做事情的目的是要我们积资粮,做事情的目的也是在实践法,把法在自己身心上落实体现,做事情的过程是在凝聚共业。
 
 
『附录·思考题』:
1.为什么根据佛法的标准来判断,世间的善在本质上面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呢?
2.佛法是如何来界定善、恶的?
3.为什么世间常有“好人没有好报”的现象?按佛法讲,为什么好人就有好报?
4.为什么我们学佛法必须要放下世间的欲求?为什么二者难以两全?
5.如何正确看待世间上面的种种成就?
6.为什么追求世间的成就,我们这辈子的努力仅仅是一个缘分,一
个次要条件而已呢?
7.我们在寺院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安立自己的动机?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5
下一篇: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3
 认识人生之四 5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4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三讲 中篇
 认识人生之二 4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九)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八讲 上篇
 所缘境与所知障 1
 细心体会佛法 5
 《如理听闻是趣入佛法的先导》(7-9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二讲 上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永明延寿对禅净合一的重大贡献(陈荣富)[栏目: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3[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山居札记[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