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人生之五 1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92
认识人生之五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1/4)
(12月2日  上)
【要点导读】:
◎如何让我们的潜能能不断发挥去承载种种功德?
◎为什么我们总遇不到善知识呢?
◎如何让我们的起心动念符合佛法?
 
一、觉观喜乐自心求·四无量心善护念
【观察体会】:
——我们谈到粗分别心、细分别心,觉跟观的问题。觉,觉察,比如我们在走路,在吃饭、穿衣服、休息、苦恼、快乐等等,自己会觉察到,就是自己特地去注意,注意自己在做什么。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我们身心就会有反应。比如我们高兴的时候,身心就愉悦了,我们苦恼的时候、忧愁的时候,想不开,那我们的表情肯定就是不好。
——那么前面就是“觉”的过程,后面就是“观”的过程。
——就是欢喜的境界、快乐的境界,身心舒畅、没有障碍;逆境不顺心、不如意,就有障碍。有障碍,我们的身心就出问题。
 
【如理认识】:
——所以,修定、坐禅、打坐,这样就是在觉跟观方面去用功,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人就会欢喜、就会快乐。
——那么欢喜快乐,比如我们在这边念经、闻法,非常相应、非常欢喜,也会产生现法乐,产生快乐。
——那么快乐是因为我们用功,跟佛法相应得到的,烦恼远离得到的,内心寂静得到的。
 
【如理思维】:
——常常听说离苦得乐,得到快乐,那么快乐怎么得到?就这样得到了,不是说我们要去追求快乐。
——快乐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它是人内心的一种觉受,苦乐忧喜舍,它在外面去追求怎么能够追求得到呢?我们以什么心情来追求快乐?
——如果我们已经有了快乐的心情,那么你不需要再去追求,你已经有了。
——如果我们以苦恼的心情怎么能够追求到快乐的境界呢?这也讲不通,也不切合实际。
——这个快乐就跟佛法相应得到了,内心专注得到了。
 
【禅悦之乐】:
——智者大师写了一本《释禅波罗密》,这里面也专门谈到觉观喜乐,最后要达到一心,就是喜乐的情绪、觉受慢慢也很淡了,没有了,完全一种平等的心态,舍念清净。
——四地之禅: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到无色界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就更高了。
 
【如理作观】:
——所以,我们要获得快乐不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他求不到了,自心中求。
[喻]:你在佛堂,来拜佛的时候,你的座位被人家占了,你来听课的时候,你的经本被人家拿走了,那你就起烦恼了,“你这个位子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坐在这里?这本来就是我的经本,你怎么把我的拿走?”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安立了:这个位子是我的,那么你不能坐;这个本子是我的本子那你不能用。但是另外一个人呢,他来的时候他觉得,这个位子空的,我可以在这里坐。这本经本没有人用,我拿来用用,看一看。那你很难讲说,谁错谁对。他看到(佛堂)坐满了,只有这(个)位(是)空的,当然我可以坐在这里。那么你这种嗔心,而且这种内心的不愉悦就是因为这样的境界引起的,你的位子,你的本子被人家拿走、占了产生的。他不管是谁拿了,不管是谁占了你的位子,他都会起烦恼,他不管是什么人,认识的,不认识的。
——在我们内在当中,它就会有一种自我的保护的意识:就是我自己需要的东西,别人不能侵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能来影响来妨碍,如果影响妨碍,我们内心就会烦恼。
——那么这种觉察到了怎么办呢?
[喻]:比如说,别人占了你的位子,那么你就观了,我这个位子有必要让给他(吗)?如果让给他,那我站在后头去,或者我没地方坐,我就站在那里。那你如果说不让给他,那你可以好好给他商量,说这个(是)我的位子。那你可能觉得,哎呀,人家坐在那里,又不好意思让人家起来,但是你又不愿意让给他,那你(常常会)这样子……是不是?其实内心常常会自我矛盾。
——那么这个时候你怎么观就很关键。你用智慧来观,你用利他的心来观,还是以自利的心来观就很关键。
——如果我们是利人的心,利他的心,那都好说。那反过来那就不好说了。
——每个人他都有一种自我意识,那这个就需要去观。
——那我们观错了,就会有很多后患引发出来。
——那我们观对了,我们前面已经觉察到,那我们内心可以转化,这种境界产生,我们赶紧要调心,赶紧要想办法,那么这样的话就会很好。
[喻]:就比如我们昨天没有电,我们的同学马上就买发电机,这很好,以后我们没有电了马上就可以启动。当然我们不去考虑这个问题,没有电了,我们课都讲不了,暖气都烧不了。昨天我就很担心因为一个晚上没有电,这锅炉又烧不了,暖气片都冻了,那就很麻烦的事情,这几天下去都会很麻烦,还好后来又有电了。
——很多事情会有一种连锁的反应,只要我们没有观察到,下面的问题是不断的。
——那我们去观的时候,还要以智慧、要以欢喜的心、以平等的心、以快乐的心情,四无量心(去观),(这是)大乘佛法所强调,(要)逐步逐步去培养。
——培养起来之后怎么办呢?还要善护念之。
——如果我们不善护念之,这个念头过去了,我们的心力马上又会低沉。因为你遇到境界的时候,内心很高昂,境界一去,就会形成落差。
 
『附录·思考题』:
1.对境体会“觉”和“观”的过程及关系?
2.快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向外求不到快乐呢?
3.觉察到之后我们该如何作观,以什么样的心去观呢?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人生之五 2
下一篇:认识人生之七 5
 华严札记(二十)
 生命要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4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一)
 认识人生之七 4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二、调伏烦恼须实修·智慧觉照净自心..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4
 认识人生之十 4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3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9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3.千万不要讥笑别人[栏目:动物的故事]
 默照禅[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觉明禅师与当代青少年对话 国家篇[栏目:觉明法师]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栏目:圣严法师答疑]
 增支部1集326经[栏目:增支部1集]
 生与无生,两冥之道[栏目:张秉全居士]
 相应57经 雨云经[栏目:相应部 32.云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