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生之四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4/5)
(11月29日 下)
【要点导读】:
◎我们究竟是在随顺缘起?还是在随业流转?
◎如何把娑婆世界变为极乐净土?
◎为什么种瓜不一定得瓜,种豆不一定得豆呢?
四、对治烦恼依三学·如法修行恒常心
【譬喻三学】:
——禅宗讲,人有妄想,有分别,所以就要把妄想、分别、执着去掉,那么要靠戒定慧。
——光戒的力量够不够呢?还不够,还要靠定的力量。
——(有)戒的力量,它才能够认清楚说,哪个是小偷,他能够分得清楚,就是能够认识清楚烦恼,因为拿戒律来对照,就知道说,哪些行为符合不符合戒律?符合不符合佛法?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已经看清楚。
——那么定是什么力量呢?定的力量是能够把这个小偷抓住,就如我们庙里头看到一个小偷,那么你去抓,抓到,就是定的力量。
——慧呢?(就是)把那个小偷送到派出所去。他走了,离开这里,叫戒定慧。
【三学对治】:
——那我们烦恼也一样,你把烦恼从内心当中赶走了。
——你能够把烦恼止伏住,止住,你要靠定调伏,让内心寂静。
——你认清了烦恼,认清了哪些行为是不如理不如法、不符合戒律的,这就是戒的工夫,戒的功能、功用。
——那我们常常很多很多的妄想,就是因为认识不清。
——认识不清就是在戒律方面没有做好,所以对很多妄想就认识不清。
——不能止息妄想,就是因为定力不足;
——不能破除妄想,就是因为缺乏智慧。
——戒定慧都跟我们人的妄想、分别执着有关系的,用来对治这些问题,内心的问题。
【自身问题】:
——但是我们修行的时候,烦恼容易成片,念佛不容易打成一片。
——就是容易跟烦恼打成一片,不容易跟智慧打成一片,就是容易同妄想打成一片。
——所以禅宗里边讲,“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就是这样的道理。
——你妄想如果不死的话,你不根除的话,它也是一样会再起来。
【破除邪见】:
——那我们说,自己修行,种种善因就可以了,以后就有好的果报,这烦恼也很难断,妄想也很难除,可以不要去管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个在原理上是对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不等于说,你种瓜就能够得瓜,种豆就能够得豆。
——你瓜种下去,豆种下去,最后你的种子也没了,你的瓜也没了,你的肥料也没有了,你也白费。不一定说你种了,最后就能有收成。
——也就是你这种行为可能是好的,但并不等于说你以后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它还需要缘呢。
——这个佛法为什么讲因缘果报?它必须因缘合和才能够有果。
[喻]:我们仓库里边也有好多的种子,对不对?花生啊、谷子啊、红豆啊,你放在屋子里面,它这个种子怎么能够起作用?不可能起作用的!它时间长了,它这个种子也(会)坏掉。你只有拿到地里头去种,并且是适当的时间,你种错了,你现在去种都不行了,你现在去种肯定种不了,对不对?它还有一个季节的问题,气候的问题,它必须是这个时间。
【体认修行】:
——那我们发心修行也是一样的,你种瓜,你怎么种呢?得瓜,你怎么样能够得到瓜呢?
——你怎么种,怎么得,就是很重要。你怎么种就关系到你怎么得,那怎么种你要去种呀!并且要好好种,最后我们才能够得到瓜,得到豆。
——那么修行也是一样,我们要去修,并且要好好修。
——怎么样修最后有收成,最后比较丰收了?那么这就是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不是这么去理解因果的道理的话,也只是种瓜得到瓜,种豆得到豆,那我想,农民肯定比我们理解更清楚,对不对?他肯定种的瓜,种的豆肯定收成比我们要好,那我们不一定想得清楚。
[喻]:在广化寺的时候,有一个老和尚他种了一个地瓜45斤,他一个人干活,我们这佛学院一百多个人都比不上他。他一早我们上殿的时候他就去干活去了,他干到晚上七八点钟,他每天都只吃一餐,他现在人还在,他整个庙的草他给除得干干净净。他这种精力就是很了不得了。他日中一食,他房间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个床铺。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么卖命的话,并且你岁数又这么大,你怕不怕死?他说:不怕死。我说:你怕不怕生病?他说:不怕。为什么?他说“其实人不会生病”。我说“怎么人不会生病呢?”他说“这个生病都是业障。要么生的病都是假的病,”他说“生假的病你去治疗能够好,你真正生了病治疗就治不好。”他说,这个假的病不用医它就会好,他说“假病不用医,但是真病医不了,”所以他说“我不怕病,”他说“我也不怕死”。“如果我自己知道不行了,我就自己赶紧爬到化身窑里去,然后一点火把自己烧了,也不需要麻烦别人。”这个人也是很不简单,就是他这种的精神来修行来锄地锄草,所以,他才能够锄那么多。这个人现在还是在的,可能我们好多同学都知道。这个不是说我们大家要去学了,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学得出来,你没有这种绝对的一种信心,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那个草你是锄不完的,它锄了它又生,锄了又生,生了你又去锄,这个草都是很难锄的。
——就犹如我们内心的烦恼一样的,非常多的。你去断一个烦恼,它又生出两个出来。
——它常常会有,烦恼多如草,比草还更多,还细微,所以我们需要要有这样子的一种耐心。
『附录·思考题』:
1.师父如何用抓小偷的喻来阐释戒定慧三学的?我们如何用三学对治调伏烦恼?
2. 为什么理论上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现实中种瓜并不一定能得到瓜呢?
3.如何用佛法因缘果报的道理来理解发心修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