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1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7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1/6)
(7月20日 中)
 
【要点导读】:
◎ 为什么对境时内心会疲倦、会懈怠?
◎ 什么样的人,佛菩萨比较不好度化?
◎ 怎样做才能不远离善知识?
 
一、趣道次第起定解·一切所缘恒修心
1.依师修心次第行·道总建立发定解
【总摄广论】:
——大家学习佛法,根据道次第修行,道次第主要的就是两条了:一条,亲近善知识;一条,修心。整部的《广论》都是围绕这个进行展开。
——那么,如何修心呢?一个暇满。然后呢,修心,修行。
——修心、修行的前提,要对道总的建立起决定解。
——所谓“道总建立起决定解”就是,理论方面要认识清楚,并且这种的认识已经是产生了决定了,这就叫做发决定解。
 
【反思问题】:
——那我们修行不好,用功不能上路,反反复复,摸不着边,就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做道总,不知道修心的次第,不知道修心的前提,道的根本。
 
【自识根器】:
——修心,我们要以一颗清静的心,无倦怠的心来修行。
——当然具体怎么修,怎么用功:共下士如何修心,共中士如何修心,上士道如何修心,在《广论》里头都有非常具体的教授。
——只是我们一下子还没有办法真正照这部论典来修证,所以顶多我们也只是了解一下而已,熏习一下而已。
 
2.对境观心识无明·所缘境上无倦修
【如理认识】:
——实际上,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任何的境界都是佛菩萨、善知识为了要令众生得解脱的境界。
——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顺境、逆境,都是要让我们得解脱。
——所谓顺境,快乐的境界,要让我们不要起贪爱、起执著;
——所谓逆境,痛苦的境界,要让我们不要起嗔恚,要让我们超越。
——就是说,顺境、逆境,痛苦的境界,快乐的境界,就是我们修心的境界,修行的境界。
 
【如实观照】:
——世间上面的境界,无非就是痛苦的境界,快乐的境界,不苦不乐的境界,都能够概括一切。
——那么我们在痛苦的境界上,快乐的境界上,这样子的境界是比较强烈的境界,比较容易对自己的内心产生感觉,
——更多的在非苦非乐的境界上,无明状态!
 
【何谓无明】:
——所谓无明状态就是,一天当中内心不知道什么是好,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去修行也不知道怎么修,用功也不知道怎么用功,不晓得究竟做什么事情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最重要的。
 
【无明之因】: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就是自己不知道要如何做决定。
——不知道说,决定胜和增上生如何变成我们今生今世实践过程当中的所作所为的每一个的步骤,佛法不能落实于当下,道次第不能在现实的自己生命当中得到体现。
——更具体地来讲,就是在自己的现实缘起点上,不能认清佛法;
——或者说,在自己的缘起点上,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学修佛法。
 
【认清自我】:
——这也就是意味着,自己指导不了自己,自己帮助不了自己,自己不是以最有效的、最便捷的方式、方法与途径在用功。
——刚刚开始可能还可以,有好乐心,时间一长了,慢慢慢慢就迷茫了,慢慢慢慢就退堕了,用不了功。
 
【如理认识】:
——在佛门里边,在寺院里头,也是这样子了。寺院里,虽然大家在一起根据佛法步骤,根据修行的次第,一点一点在用功,而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又是我们自己修行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所遇到的,所要频繁接触的境界。
——那么我们在这些境界上,就是修行的很好的机会、很好的条件,就是要在这些境界上去广集资粮。
——而不是说,我们要在自己所遇到的这些境界上去挑剔,挑剔自己所缘的境界。
 
【如实观照】:
——在现实世界当中,你去挑剔的话,那么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值得挑剔的。
——因为都是有为法,都是生灭法,都是无常的法,都是会变化的。
——今天这样子,明天那样子,后天又是一个形象,又是一个境界,不可能外在的境界不会变化,肯定是会变化的。
 
【认识境界】:
——任何一个境界,只要我们接触到的,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我们接触到的,就是我们所缘的境界。
——所谓我们所缘的境界,也就是不知不觉,这些信息我们已经接收了,已经领纳了。
 
【如法对境】:
——那么我们领纳了外在的这些境界之后,究竟要怎么处理呢?要怎么对待呢?要怎么转化呢?
——这就是我们修心的过程、修行的过程。
——那么我们只有一个更加宽容广大的心、柔软的心、清静的心、没有疲倦的心、没有懈怠的心,才有办法来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境界。
 
【自识心相】:
——懈怠、疲乏、厌倦,不是我们的身体的因素,是我们心理的因素,是我们内心的状态。
——我们内心觉得辛苦,就辛苦;内心觉得自己困了,它就困了;
——所以,所有的疲倦跟懈怠,就是因为你有这样子一颗疲倦跟懈怠的心,有这种疲倦、懈怠的内心的行相障碍了自己。
 
【深观自心】:
——为什么我们内心会疲倦、会懈怠呢?
——就是因为自己对所缘的境界没有兴趣、没有信心,觉得没有意义,
——就是自己不想在自己所遇到的这些境界上去修心,反而想去远离这些境界,拒绝这些境界。
 
【明辨境界】:
——让我们一个人呆在屋子里,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这样子的话,不等于说,我们内心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打得开,有时候恰恰会相反。
——因为我们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境界里头,没有具体生活当中的人跟事的境界,这仅仅是缩小我们所缘的境界而已。
——实际上还是有境界的,因为你在屋子里头,你还要喝水,你还要吃饭,你还要睡觉,你的心里依然会想问题的,还会想过去的问题,想昨天的事情,还会想明天的事情,想未来的事情。
——这些内心的想法就变成自己所缘的境界了。
——那么这些境界有没有意义呢?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你一直在重复过去的这些境界,在回忆过去的这些境界,在比较过去的这些境界。
——比较也好,回忆也好,你不能在这些境界上得到佛法,不能启发自己的智慧了。
——顶多它只是给我们理出一套世间生活、工作的经验而已,能够增长我们更多的日常生活的常识而已。
 
3.顺逆苦乐皆业感·转心消业出轮回
【显正去邪】: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一切的顺境、逆境、苦乐境界都是我们的业报,都是业感。
——这些业感我们也不需要去否定,更不需要去责怪、去责备。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自己这个暇满身来修学佛法,在这些境界上用功修行。
——不能去讨厌别人,也不能说自己觉得很不争气啊,自己觉得很差啊,自己觉得一无是处啊,慢慢下去,自己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去用功修行。
 
【忆佛悲愿】:
——佛的愿望,是让我们早日得度,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度生死、究竟解脱、圆成佛果;
——佛的愿望,不是让大家荣华富贵的,也不是让大家生活得越来越好,这不是主要的目的,这只是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
 
【修行指要】:
——所以,我们修行、用功不一定要在点点滴滴的事情上一直去计较,而是在这样子的境界上去转心,去消除自己的业障、烦恼障,让自己的心不要在生死轮回的这个系统当中循环。
——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要同佛菩萨心心念念饶益有情去相应。
——佛菩萨心心念念在饶益有情、普度众生,我们的心如何去调整、去转变、去修改同佛菩萨的心去相应,就是内心的这种轨道同佛菩萨的心念的这种轨道去相应。
 
『附录·思考题』:
1.整部的《广论》都是围绕哪两个主线进行展开?
2.修心、修行的前提是什么?
3.无明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为什么对境会无明呢?
4.为什么说在现实世界当中,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值得挑剔的?
5.我们该以怎样的一颗心来面对所缘的境界呢?
6.为什么面对所缘境,我们内心会疲倦、会懈怠呢?
7.该怎样如法对待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遇的一切的顺境、逆境、苦乐境界呢?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2
下一篇:舍利弗的功德 5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六讲 上篇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二)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三讲 下篇
 警策——从改善习惯做起,让心灵趋向极乐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二)师法友团队..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7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四)解粘去缚破名言..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3
 信心——庄严内心快速成就的根本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水泡花环[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7)[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四部分:佛法中的六度空间]
 第十九则:素食者不遭杀劫[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十五课 佛教与文学[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八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谈六法出苦处[栏目:许智铭居士]
 夏雨清凉解要 九[栏目:智谕法师]
 慧忠国师[栏目:正法眼藏]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三、短衫裤[栏目:佛教丛林观]
 是否必须经历禅修才能培养觉知?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方法培养觉知?[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