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被六根蒙蔽 1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91
不被六根蒙蔽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1/6)
(3月16日下)
【要点导读】:
◎ 如何感受到自在、快乐和法喜?
◎ 凡夫入道的第一步是什么?
◎ 如何完成自我超越?
 
一、大慈大悲华严境界·佛光普照三乘六道
1、了解华严·体会殊胜
【了解经典】:
——《华严经》在佛教里面名为经中之王:“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华严经》有三种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三种。
——就八十华严来讲,它一共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八十卷,所谓“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八十卷、四万五千个偈”。
——“七处”是哪七处呢?人间有三处,天上有四处。人间三处:菩提场、祇树给孤独园、普光明殿;天上四处: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
——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的时候,他是在七个地方讲,在菩提场一共讲了六品,在祇树给孤独园讲了一品,在普光明殿讲了十八品,忉利天讲了六品,夜摩天讲四品,兜率天讲三品,他化自在天讲一品。一共是三十九品。
 
【体会殊胜】:
——我们今天来学习这部《华严经》,非常地殊胜。
——寺庙里面早晨晚上,我们敲钟敲云板的时候,都要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佛菩萨”,念一个字敲一声,念一个字敲一声,那么由此可见它殊胜。
 
2、无缘同体·大慈大悲
【体悟·思考】:
——为什么我们敲钟、敲云板的时候,要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佛菩萨”呢?
 
【对比·境界】:
诸佛菩萨:
——菩萨、佛的境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对佛菩萨来讲,大慈、大悲。
——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说,佛大慈大悲心。
——大慈就是佛;大悲,菩萨、佛。“大慈大悲”就是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的别名。
有情众生:
——对众生来讲,无缘、同体。
——我们众生与众生之间,有些是有缘,有些没有缘;有些缘份比较深,有些缘份比较浅;有些缘份比较近,有些缘份比较远。
——就是说人,他有种种的差别,有远近、有亲疏、有内外、有上下、有高低、有智愚、有贫富,就是有种种的差别。
——“同体”什么意思呢?对众生来讲,他关系比较紧密的、比较近的,感受就比较深,感受到好像我们大家是一起的;
——反过来就是说,我们这些人感受以外的那些人、那些事,那就是,不是一体的,是异体。
【领悟·经义】:
——在《华严经》里边,那么它就是要说明这样子的一些问题:众生,他有种种的差别性,现象界的种种诸法的不同;对佛菩萨来讲不一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所有的众生都是在佛菩萨,智慧、福德、光明摄受下,所有的六道众生,所有的三乘:声闻、缘觉、菩萨,都是在佛光普照下。
——那么佛就犹如太阳一样,他是不分的,太阳出来能够普照万物,所有的草木、所有的人与非人,一切都是在阳光的普照之下。
——但是这些草木、这些人,他不一样,他有种种的差别,这样子的话也就是,他对阳光的感受也不一样。
——太阳出来时候,它有些地方、有些人,他很容易就能够沐浴在佛的太阳的阳光之下,就是佛一说法,我们很容易就能够领会、很容易就能够接收。
——那么有些有情、有些地方,就需要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等到中午,甚至等到下午,等到晚上,它才能够接收到阳光。
——那么为什么会有早有晚呢?就是因为你被遮掩了,被其它的东西遮盖了,所以接收不到阳光。
——太阳它变化的时间,它在运行的这种过程当中,慢慢慢慢角度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就能够接收到这种阳光。就是因缘具足了,还是能够接收得到。
 
3、趣入经论· 悲智圆融
【学习·慈悲】:
——那它这个比喻什么呢?我们人来接受佛法,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我们人同佛菩萨的关系,都要从“大慈大悲”这样子的一个境界当中去学习。
——就是说,我们慢慢慢慢,去培养、去增长慈悲心,才能够逐步逐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内心的距离。
 
【认识·四智】:
——因为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能够得到成长,都能够有成就感。
——世间上面的人,各行各业的人,他在本行业方面,都会有进步,都会很努力,都会有所作为,用佛教的话来讲“成所作智”,他也有成就;
——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平等性智”
——我们要用智慧去观察:“自己何作何为”;要用智慧去观察:“众生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用智慧去观察:“我们如何调整”。“妙观察智”
——通过“妙观察智”,认清一切有情的平等性,认清一切有情如何在各自的缘起点上,如何去用功?如何去改进?如何去努力?如何去成长?逐步逐步就能够达到“大圆镜智”
——但是,我们在“大圆镜智”的这个份上,有区别、有差别、不圆满,就需要去努力用功。
 
『附录·思考题』:
1.我们应该在佛菩萨的境界中学习什么,来缩短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距离?(一)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被六根蒙蔽 2
下一篇:细心体会佛法 5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七)永远的大乘行者——特..
 认识人生之四 4
 认识人生之六 4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七讲 下篇
 行孝——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也做不好?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3
 认识人生之八 3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5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九讲 上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关斋戒开示(二)[栏目:传喜法师]
 第五章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漉水囊)[栏目:佛教的法器]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1-3 苦灭圣谛[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西归直指卷三—启信杂说(周安士)[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佛教哲学中的“是”(林晓辉)[栏目:佛教与哲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