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说吉话祥 十一 孝顺於父母 Mata Pitu Upatthanam
 
{返回 说吉话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17

孝顺於父母 Mata Pitu Upatthanam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这一首流传后世,永垂不朽,歌颂母爱的名曲,相信每个华裔子弟皆会哼唱。但唱归唱,孝归孝。我国华裔子弟在孝亲敬老这方面的表现是最令人费心思的。国内许多老人院的住院者都是我们华裔占多,惊讶有这么一首好曲子,却少见有极佳的唱者。想必是唱声总比行动来得易吧!
 
人不知什么时候就来到这世间,但肯定的是知道自己的祖先父母的延续而来,靠了先人及双亲赋予我们的力量,我们得以存在。明白了这一点,我人就要怀著感恩的心去感谢祖先的恩赐。学佛的人都知道佛陀强调报恩惜福,生命是来自父母,靠了他们我们才得以出世为人。父母更给予物质、感情与爱心来照顾孩子,扶养成人,培育成才。此恩此情,该当如何回报?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是出自爱心,也是一种责任。思想正确者,不会把它当作施与子女的恩惠。不过在正常的情况下,子女应当要感恩,并以孝心作回报。如果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是以功利地当作一种投资,并强求回报,爱心已不纯,亲情恐怕也不融洽。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他们的爱是无计较的,他们的爱是付出的。
 
远古时候,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由於失去了谋生的能力,她的儿子觉得这没用的老母亲,除了张嘴吃饭以外,又不能工作,於是便狠下心来,背著她往山里头走,准备把她丢弃。途中,儿子一路上听到背后的老母亲折断树枝的声音。他心里暗想一定是母亲怕被遗弃之后,无法自己认路下山,而沿路作记号。他不以为意而继续往更深的山里走去,到达到达站后,他将母亲放下,毫无感情地说: 「我们这里分手吧!」
 
老母亲听了儿子的话,从容不迫且慈祥地对儿子说道:「儿呀!刚才上山时我沿途折断树枝为您做了记号,你只要顺著记号下山,便不会迷路,安全下到山下了。」
 
这不孝儿听了老母亲的话后,顿时心生惭愧,非常内疚地跪在母亲前,要求母亲的宽恕,原谅他的无知与过失。老人家见他知道悔改,也就原谅了他,母子俩也就折返家园去了。此后,这孩子就改变初态,变成恭恭敬敬,孝孝顺顺地侍奉起老母亲。
 
这一则故事,让我们这些为人儿女的,醒觉反哺之恩是务必履行的一份责任。
 
「父母疼子长流水,子疼父母树屋摇风」要如何做个孝顺的孩子呢?中国人的孝悌教导有∶
 
居则致其敬∶为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恭敬,遵守父母的训诲。
 
养则致其乐∶为人子女,事养双亲,必定要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最大的快乐。
 
病则致其忧∶当父母生病时,为人子女应该尽心尽力为父母担负忧愁,抚慰体恤,殷勤侍候在旁;
 
丧则致其哀∶父母若不幸过世,子女当感哀切,妥当处理后事,一切从简,不得奢侈铺张,显耀赫。
 
祭则致其严∶对过世父母的祭祀,当求庄重、严穆。常念父母恩德,并以感激的心做诸祭拜。
 
至於佛徒在孝亲方面,我佛大慈父教导孝顺之道当持五种态度对待双亲。一供养不乏、二代为办事、三关怀照顾、四恭顺不逆、五所有尽奉。
 
报恩之心要持久,绝对不能马虎了事。除了上述五种孝顺精神,佛陀更进一步道明完美的报恩途径,那是超越世俗,超越今生今世,能引进殊胜境域的道法。
 
且看佛陀在「难报经」里教导的孝道法。
 
若有人,左肩父,右肩母,经历千万岁,四事供养,乃至於肩上放尿溺,犹报恩不尽。故当供养孝顺父母,不失时节。」
 
「比丘们!
 
凡是父母不信,为了使父母具足信,当劝导之、令入信、令住信;
 
凡是父母无戒,为了使父母具足戒,当劝导之、令入戒、令住戒;
 
凡父母坚吝不施,为了使父母具足施,当劝导之、令入施、令住施;
 
凡是父母未具足正慧,当劝导之、令入慧、令住慧。
 
为人子女若能作到此种程度,已对父母尽了瞻养,尽了孝道。」
 
此段经文的含义简译如下:
 
佛陀要子女们以信仰之心作为恩典之礼,回报父母。激发父母以信仰三宝之心作为人生的启迪,迈向理想解脱的人生。
 
次以戒行来作恩礼,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讲述戒行与道德之间的利益,劝解父母持戒修德,培育净福慧德,超凡入圣。
 
接著告诉於父母为人坚吝的祸患,告知布施的利益,促使父母行施离执,断诸束缚,取得自在之乐。
 
父母若是愚昧颠倒,就得引入佛门,修习佛法,启迪智慧,俾於正见,免堕邪见之网,永处苦海。
 
信心、持戒、布施及正见是为人子女回敬父母的最佳供养,以此胜礼报答双亲养育之恩方是正确途径。愿天下父母能获得大地儿女孝养此四胜法,迈进吉祥之道。佛子当以妙善,福份之心来看待父母,自然孝顺之心能长持恒久。须知孝顺是吉祥也。
 
「敬母是乐事,敬父是乐事,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活佛
不孝於父母,善事再作多,也徒流形式」

 


{返回 说吉话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说吉话祥 十二 善顾妻儿子 Puttadārassa saṅgaho
下一篇:说吉话祥 十 言语悦和意 Subhasita Ca Ya Vaca
 说吉话祥 二十八 遵从 Sovacassata
 说吉话祥 十八、十九 离恶止恶业 Arati virati papa..
 说吉话祥 十三 处事须谨慎 anākulā ca kammantā..
 说吉话祥 二十九 瞻仰诸沙门 Samanananca dassanam..
 说吉话祥 二十五 感恩 Kataññutā..
 说吉话祥 十四 常行於布施 Danañca
 说吉话祥 十一 孝顺於父母 Mata Pitu Upatthanam..
 说吉话祥 二 亲近贤慧者 Panditanam ca sevana..
 附:吉祥经
 说吉话祥 四 择邻安适处 Patirupa-desa-vaso ca..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世界未来大战之救济[栏目:太虚法师]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一节 见地[栏目: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谁打扰了世界的宁静[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What does the Buddha say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u..[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及《阿弥陀经》对照阅读(上)[栏目: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人生观的科学后序[栏目:太虚法师]
 大乘庄严经论(13卷)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栏目:论]
 383.问曰:如经说:佛敷草树下坐而成佛道,今云何愿言以天衣为座?[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 Chapter 8: Structur..[栏目:佛教禅修直解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