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会议记实(永本)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4
[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会议记实

  永本(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

  一、缘起
  [推广人间佛教,建立人间净土],一直是佛光山努力的目标。于一九九O年元月,为了培养我国本土青年,从事佛教的研究工作,就以[人间佛教]为主题,甄选二十位青年,从人间佛教的发展精神与特色、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探讨……到人间佛教的社会福利事业、六祖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特色……等角度,探讨人间佛教的问题,期能为带动人间佛教,尽一分心力。二OO一年元月,再一次为发扬[人间佛教]理念,实现人间即净土的理想,邀请美国、日本、大陆、台湾等地佛教学者,共同探讨[人间佛教的源流与发展],以期在新的时代,人间佛教能更宽广、更契合众生所需之弘法方向。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星云大师说:二十一世纪是人间佛教世纪,人间佛教思想是当代佛教的主流。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于四月十六、十七日假佛光山台北道场举办[二OO二年佛教学术研讨会],邀请大陆、台湾知名学者等十四位教授,针对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与发表研究成果。
  二、理论的开展
  (一)主题开示
  人间佛教是佛陀出世的本怀,重视对众生之济度、现代生活品质之提升及人际关系。如何将佛陀济度众生的慈心悲愿,透过对教义的研究、诠释而落实人间呢?
  星云大现在开幕致词时表示:[人间佛教]是我一向以来努力的目标,因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教化在人间,只有对人说法,并非对天人、畜生、鬼道众生说法,所以,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是人生的宗教。人间佛教,也不是某一人的创见,而是佛陀的根本思想,是佛陀对人间的关怀,所以[人间佛教]思想应归还佛陀,我们应该帮助佛陀推动[人间佛教]的理念。星云大师对人间佛教落实在人间,提出四点看法:
  1·从个人到家庭皈依三宝,受持五戒
  五戒为做人之根本。对人、对自己不侵犯即是:自己自由,别人亦自由。皈依是民主之实现,人人有佛性,人人均可成佛,此乃民主之理想,其教义是:即人即佛,即佛即人。
  2·从社会到国家实践四摄,广行六度
  六度即佛光人的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希望。]唯有[给],人生才有意义,人我才能和谐,世界方能慈悲、和平、欢喜、美丽。
  3·从经济到政治生活应富足,尊重包容
  人在世需要经济生活以为生,当人有了经济生活以后,仍需有精神生活。所谓精神生活,即是是艺术生活、美的生活、信仰生活,意在扩大心灵世界范围。有信仰的人易感到满足,满足是富有、是富足。对许多事我们可以享有但不一定要拥有,真正的欢喜应是法喜、禅悦。国家社会应互相尊重包容,国与国、人与人间,一切将会是安详和平。人间佛教即是将障碍彼此的石头移走,使得一切无障碍。
  4·从世界到种族要人人平等,同体共生
  世界上最苦的是:国与国大小、种族、贫富、宗教、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人间佛教主义即是平等,平等后方有同体共生之理念,共生于世界彼此间息息相关,互相以慈悲、爱心、无差别心,互换立场相待,你即是我,我即是你,如此一切圆融无碍。我做事之原则是让大家皆大欢喜。我自己常以地球人自居,与大家同体共生,应孝养一切长者如自己父母,应重视宗教伦理、师徒辈分,人间佛教是佛陀的思想,佛陀是人间佛教的始祖。今日我只是将他的理念实践在众生身上而已。
  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是做人、修心的根本,个人身心健全之后,才能谈到四摄六度的菩萨道,以促进社会国家的和平安乐,最后才是践履佛陀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平等心、无分别心,以达到世界种族的同体共生。当然,这一切都必须是在人间来实现的。星云大师的开示,也提醒我们由个人、家庭做起,渐次实践来圆满人间佛教净土的实现。
  (二)学者论述
  针对[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十四位发表论文学者,从不同领域来论述,让与会者能在主题中,了解人间佛教的思想内涵与时代的关系。
  1·慧开法师——〈从缘起义论世间的命运观〉
  佛法对于宇宙人生之变化与流转,以缘起义论因缘果报,不谈世俗的命运或命理议题。但站在弘传的立场,必须应机施法,因势利导。慧开法师发表的[从缘起义论世间的命运观],即随顺世俗因缘谈[命运],藉由对命运的解析,启发众生对缘起义的正观,破除命运的误解与迷执。
  2·麻天祥教授——〈佛学缘起论的非本体意义及本体的诠释〉
  中国佛学的本体观念,是以缘生为理论基础,以性空实相,顺化为实相非相的本体论。麻教授在〈佛学缘起信纸的非本体意义及本休的诠释〉文中,指出佛学非本体的本体实际是由因果论和条件架构起来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不依本体,必待因缘而后生。而且,中国佛学把外向型的超越,转变为内在超越,外在本体逐步演化为内在的本体。充分表现见性成佛、即心即佛、天人合一的思惟。
  3·垄鹏程校长——〈饮食文明的宗教伦理冲突〉
  各宗教的饮食方式均与该教之伦理观修地方法有关,其区分架构与原理虽然相同,但圣与俗之认定标准却极为不同,因而彼此相互批评。若能尊重不同教义教法,各安其异,各行其事,以交流、对话,代替对抗、误解,以发展人类共同伦理为目标,相信各宗教必能携手创造出世界和平的景观。
  4·方立天教授——〈佛教人生哲学简论〉
  佛教为中国古代宇宙论、人生论、认识论,充实了新的内容,佛教的人生哲学也丰富了中国人生哲学思想库藏。方教授从人的构成、人的本质、人的本源、人的本性、人的定位、人生的价值……等十方面探讨人的心性问题。
  5·赖永海教授——〈缘起论是佛法的理论基石〉
  佛法的理论基石,即是释尊所创立的缘起论。因为佛法罗辑的起点基本架构,贯穿任何时期、派别均不离缘起。本文从十二因缘、四谛、空有、禅宗、修行探讨缘起对实相、实践的发展与关系。
  6·程恭让副教授——〈记太虚大师与梁漱溟先生关于人生佛教总是的争论〉
  本文是叙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太虚大师与梁漱溟先生对于人生佛教问题的争辩,尝试从近世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只的角度,来厘清此一思想遗产。
  7·尤惠贞副教授——〈从智者大师十二因缘看人间佛教之修证与度化〉
  人间佛教不仅自我修证,而且将大乘佛教的精神推广、实践。本文从天台宗智者大师对于佛陀所说之十二因缘诠释教理和实践观行,探讨天台教观与人间佛教的自我修证与慈悲度化之间的可能性。
  8·林谷芳教授——〈从间性基点去确认、反思与扩充——谈当代中国佛教音乐的结构〉
  佛教音乐在现时代中,出版创作发展蓬勃,究竟它在艺术上的呈现与生命情怀,有多少特质呢?作者希望正视汉传佛教悲悯的基点,体现艺术与生命情怀间的关联,并于此基点上能收摄藏传、日本等佛教音乐的一些特色,共同建构出一个朋机的文化呈现,为未来的佛教发展做现真正正面效益。
  9·郭冠廷副教授——〈人间佛教的教育思想〉
  佛教广义的教育理念含藏深层的解脱之道,其教育思想是离苦得乐,含世间与出世间之乐,并希望参与教育工作者均能自利利他,利他即可自利。本文从佛陀修行、证悟、教化人间为由,试从佛陀说法四十九的弘化为教育过程,兼谈今之人间佛教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次第、方法、对象等,以作一部析。
  1O·田青教授——〈梵呗——人间佛教的弘法之舟〉
  佛光山星云大师以人间佛教精神为宗旨,已将传统梵呗舞台化、艺术化、世界化。认为中国佛教梵呗所走过的道路,实际上体现了佛教中国化、人间化的理想与实践。
  11·楼宇烈教授——〈大乘不二法门的理论与人间佛教〉
  大乘佛教发展以后,著重世间的人间菩萨道精神。作者以不二的中道精神,将大乘[不离大慈,不舍大悲]、[不离世间,不舍世法]、[教化众生,终不厌倦]的烦恼即菩提的菩萨行之智,作为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
  12·李向平教授——〈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论[人间佛教]思潮的现代性问题〉
  革命,就其历史形态而方,即有关去除旧有制度的政治风潮运动,佛教面对传统与现代政风下结全现代化问题,作者将二十世纪的佛教革命分成应用佛学、三大革命、人间佛教及单位佛教等四个阶段来作论述。
  13·蓝吉富教授——〈日本佛教寺院文化的发展趋势〉
  日本佛教与汉传佛教大不相同,当代日本佛教的生态已有强烈世俗化的特质,以解脱为信仰目的者寡,追求现世效验、一般文价值者多。作者将日本人这种人间性称为世俗化趋势,并以此提醒人间佛教的背后是具有崇高的宗教精神,目标仍是菩萨行,强调人是向上或向下的枢纽,修持的原则是信愿、智与慈悲,才人合乎人间佛教的特质。
  学者们对人间佛教在社会发展、生活上的不同层次提出探讨,台上台下彼此交流,反应热络。会中,各宗教对杀生食肉之问题,以及政府立法禁杀猫狗之举,引起现场听讲者的广泛讨论争议。另外,有人提出复制人是否与佛教的缘起和业力说有所冲突?复制人是否能够自我主宰?慧开法师表示:复制人并没有主宰自我能力,基因的复制人承袭旧基因,仍有易衰的缺点,保持自然的孕育生命仍是最好的方式。
  三、实践策略
  除学术研究会之论文发表外,有别于以往学术研讨方式,另于二十日下午二时,于本山举办[论题研讨会]。论文发表是人间佛教理论的探讨依据,而[论题研讨]是针对人间佛教实务问题作一讨论,期能在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相互配合下,落实人间佛教的推广。
  (一)论人间佛教超越性
  第一场的论题是[论人间佛教的超越性],由楼宇烈教授主持,赖永海、林本炫、郭冠廷教授及依昱法师参与讨论。
  人间佛教的特点,就是人间性或称世俗性、世俗化,这种人间性的世俗化,跟宗教本来具有的神圣性、超越性有什么关系呢?赖永海教授认为人间佛教具有使人格完善、提升至高至善的追求及人心的净化,就是其超越性。为什么呢?人间佛教第一层面是:1·关注人生、注重人生的,重在提升完善人格、豁达人生。2·把入世、出世统一起来,用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3·净化人心、净化世间的功能。4·人间佛教落点目标是成佛,所谓[人成即佛成]。从这几个方面,人间佛教是具超越性的。
  依昱法师解释[超越]:是超出、突出、超乎平常,更有发扬的意思。他以华严的思想脉络,所谓佛法、世法圆融无碍,及菩萨的欢喜行、饶疬行、无恚恨行等,来说明星云大师佛光山及所有事业,所具有的[人间佛教超越性]的特徵。
  人间佛教基本上在二十世纪已有相当大的成就,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的课题?林本炫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四点:1·科学与宗教的对立,2·神圣与世俗的对立,3·生态与经济的对立,4·全球化跟国家主权的对立。人间佛教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来临?这些问题如何加以超越?才能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值得在推动人间佛教之下,应仔细省思的课题。
  佛光大学郭冠廷教授,建议佛教的人间性不要把它称为世俗化。他认为世俗化只是方便行的一种,是人间性通达彼岸超越性的一种工具。人间性受到超越性的指导下,才有意义。佛教的人间性意义,他提到两点:1·人成即佛成,成佛是要经过人的阶段,也意谓了佛教的人间性。2·普及性,佛教的教义、教理或各种法门,必须通过通俗性才能让更多人了解。郭教授也希望我们以肯定式、发展性来思考人间佛教的问题。
  (二)论人间佛教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策略
  上一场的讨论中,实际上是人间佛教的合理性问题。这一场是谈实践问题,主要是谈人间佛教在世界不同地区发展的策略。
  第二场的论题,由麻天祥教授主持,李向平、谢正一、程恭让教授及永祥法师发言。
  首先引言的是上海大学的李向平教授,他对这个题目,理解为人间佛教的普世性,就普世性来讨论其遭遇的一些问题。佛光山目前在海内外五大洲所设的道声及佛光会,在人间佛教思潮下,已具备相当程度的全球性和世界性,也就是超越了民族、宗教、国别的区别特点。他强调要实现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措施,必须通过对话在与沟通。他指出:1·人间佛教与当地社会层面的对话,2·教界的对话,3·教派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可使民主与地区之间本土化、社区化,就是人间佛教所说的生活化、大众化,具体落实人间佛教的实践。
  佛光大学推广教育中心的谢正一主任说:人间佛教的推广,也可以用推广教育方式来实施,从事全球化、佛教知识及个人主义的多元化推展;及与学枋结合,让人间佛教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人文、社会等互动,使一般知识份子更愿意接受、更愿意去认识。最后,他提到人间佛教基本上是心灵上的引导及对欲事的服务,所以要做到人间的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程恭让副教授主张[人间佛教]要全球发展,必须重视地方知识研究及能主动去适应当地的文化。而且佛教在异域的发展中。必然有佛教文化和地方知识化的这两个矛盾,人间佛教这种情形的发展中。始终能够保持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求进步,亦是重要的课题。
  为了人间佛教具体的实践事实,特别邀请从奥斯汀返台的香云寺住持永祥法师,就其在美国弘法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他说:星云大师告诉海外的徒众,三十年之内,佛教必须本土化。在此前提下,如何接引当地的人?据自己的经验,他说:1·走入当地文化中,2·了解当地人的特性,给予方便权配以推广佛教,3·翻译经典以接引外国人,4·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慈善活动。除此,宗教的对话,当地语言与需求,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的。永祥法师实际的弘法运作报告,就是人间佛教于世界各地发展的真实展现。
  会中,除了引言的教授提出对论题的见解外,也开放给听众发问,全场将近五百人与会,上下交流,精彩对辩,不断地对两个论题提出看法、建议,乃至用问题加以交流、厘清问题,不便有助于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的充实,也促进对人间佛教论题研究的多元化。除此,人间佛教的全球化推殿中,教育、佛教音乐、佛教美术等,也是具体实践的重要方向。
  四、未来展望
  [二OO二年佛光山佛教学术研讨会],自四月十六至二十日,在两岸佛教学者的学术交流下,圆满落幕了。基金会执行长慈惠法师闭幕致词时表示,希望藉由邀请大陆及台湾学者参加佛教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互相观摩两岸学者佛教研究的方法及专门领域,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赖永海教授称赞此次研讨会内容充实,而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在国际间已有显著的成果,举办此类研讨会,对于两岸的佛教学术交流亦有相当的帮助与贡献。上海大学麻天祥教授同时表示,佛光大学及南华大学研究生在研讨会上踊跃发问,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与会学者对于下次再举办佛教研讨会,提出几点建议:
  (一)人间佛教理论面与实践面仍可再作深度探讨。
  (二)人间佛教在国际上的推展如何本土化?
  (三)学术研讨会上下交流时间可以再长些,增中研讨空间。
  (四)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可以到其他国家召开,使更多不同领域的人参与。
  许多人认为此次会议内容探讨范围广,讨论的空间大,研讨交流反应势络,获益良多,尤其别开生面论题讨论方式,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与欢喜。主办单位也希望透过学者的建议,能将[人间佛教]的论题,扩及深入各层面,让人间佛教的法水,能长流五大洲。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读书会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与发展趋势(张华)
 人间佛教禅观要义──谈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的特色与贡献(性广法师)..
 建设佛国净土的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星云大师)
 四众归仰的人间佛教导师(超定)
 太虚、星云的人间佛教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张华)
 略论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贝叶堂)
 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依空法师 )
 关于人间佛教的反思
 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李利安)
 人间净土与和谐社会(龙昂 李大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997年 禅修与情绪[栏目: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三内密之见修行果[栏目:九乘次第论集]
 难得的殊胜道场[栏目:传喜法师]
 问:家人为他念佛,利益是否超过一般助念者?[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唯将此心向明月[栏目:首愚法师]
 烤肉 Barbecuing Meat[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