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内观基础 十五、重新发现
 
{返回 内观基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30
  十五、重新发现
 
  在此让我讲述我当禅修指导者时的一则故事。这是有关在雪布(Shwebo),我的故乡谢昆村的一位行者,他是我的一位表兄弟,是此村里最早参加修内观三人之一。他们三位决定先修习一周,非常勤勉修习。他们带了雪茄烟、槟榔、烟草块到隐居处,以便一天吃一块。但当他们从隐居处回家时,他们带回全部不曾动过的七块雪茄烟、槟榔和烟草块。
 
    他们如此精进努力,以至于在三天内证得“生灭随观智”,并非常高兴体验到禅定并见到光明围绕。他们充满喜悦地说:“到这么老我们才发现真理。”因为他们是第一批开始习禅者,我想让他们感高兴,只告诉他们继续观照,没有告诉他们要观照喜悦,所以虽然他们继续精进四天,却没有更进步。
 
    几天的休息后,他们再来习禅一个星期。我的表兄弟达到“坏随观智”。他告诉我说,虽然他观照上升、下降、坐,也没有见到腹部的形状,而他的身体好象不见了,所以他必须用手触摸以便看看腹部是不是还在。任何时刻,他或观或看,一切似乎都在消融与坏灭。他看地,地在消融;看树林,树林在消融。这些违背他过去的常识,他感到疑惑。
 
    他从来不曾想过这些身外的、长年才形成的、粗大的东西,如大地、树林、木材等,会不停地的分裂消失。他以为它们要经历漫长的岁月后才坏灭。现在,当内观智慧随着习禅而增进,现象的生灭相自然的出现而不需特别的观照。它们在他眼前消失、分裂,这一切和他以前的观念相反。是他现在见到的出了差错?或他的视觉有问题?
 
 
    由于这样,他来问我。我告诉他,他见到消失和坏灭正发生在一切东西中,这是对的。当内观更加敏锐和快速,你无需观照就能见到事物的生灭,这些都是对的。我向他解释。后来他的内观更进步了,他都告诉我他的发现。今天他已不在人世,他已去世很久了。
 
    当内观智慧变得很敏锐,它将胜过邪见。你见到事物的真相,为无常、苦、无我。但不驯的心或没有修习的省思,不能让你洞悉事物真正的实相。只有内观才能达到。
 
    一旦你了知无常,你会见到它们如何以生灭来压制你,你无法从中获得快乐,它们不可能成为皈依处,它们可在每一刻毁灭,因此它们是可怕的、苦的处所。
 
    “以怖畏之义为苦。”
 
    你想:“这身体不会这样快毁灭,它将持续一段长时间。”因此你当它为大皈依处。但现在当你观照,你发现只有不断的生灭。如名色灭后没有新的生起,人就死了。这随时都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都可能死亡的名色中寻找自我和皈依处,就如同在一间正在倒塌的旧屋子里寻求遮蔽一样的可怕。
 
    你会发现到没有一件事随你的意愿发生。事物只随着它的自然的进程。你以为你可以随你的意愿,随你的意愿坐、起身、看、听、做你想做的。现在当你观照时,你发现并非如此。名与色同时发生。只有当有意念要弯曲时才有色法的弯曲,只有当有伸出的意念时才有色法的伸出。有了因才有果。只有当有事物可看时你才看;如有事物可看,你无法不看;当有事物可听时你听到;当有高兴的理由时你才感到高兴;当有忧虑的因你才感到忧虑。有因就有果,你无法阻止。没有任何事物活着并且一切如它的意愿进行,没有个人、没有“我”,只有生灭的过程。
 
    清楚地体证法义在内观中最为重要。当然在修习的过程你会经历喜悦、宁静、光明,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体证无常、苦、无我。你只要继续如所说的方法修习,这些特性会清楚的显现。
 

{返回 内观基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内观基础 十六、最终的安宁
下一篇:内观基础 十四、无常
 内观基础 十二、不断的修习
 内观基础 二三、圣谛
 内观基础 十八、圣道
 内观基础 十九、总结
 内观基础 十五、重新发现
 内观基础 十、执取如何生起?
 内观基础 六、正确的方法
 内观基础 二二、布萨天女
 内观基础 二十、年青的织工
 内观基础 十七、进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久坐有禅 Chan is acquired through long periods of sitt..[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金刚经 The Diamond Sutra(中英文双语)[栏目:01 经典]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XXVI. The Brâhmana ..[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