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什么能够查到过去世呢,它是通过生命流的追查而达成的吗?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00

为什么能够查到过去世呢,它是通过生命流的追查而达成的吗?  

答:因为过去世已经灭去了,所以,灭去的我们称为过去,对于现在来说,已经灭的称为过去,将要灭的,还没有生,(将要灭的)我们称为未来。现在正在生灭的我们称为现在。由于我们的心流在造的时候,有一种想心所,它可以把所体验的东西做一个标记。当以后如果我们又有作意的心所,再把当时的所做的这些标记重新成为现在的这种意门的所缘的话,我们就形成了所谓的记忆。就例如说,我们现在记起昨天、记起一年前、记起十年前的事,其实就是由于我们的心有这样的作用。同时由于心虽然是刹那刹那生灭,但是它毕竟还是以相续流的方式出现。相续流的意思就是它持续不断地生灭着,而不会类似好像突然的中断。因为这种相续流所以我们知道现在。而且,我们因为有了这个相续流,我们可以在世间上假设一个某某人,这个我,我在一年前、我在十年前、我在二十年前、我在小的时候。这一种,称为世间通称我,就是概念法的我。由于有了这一组的相续流在不断地生灭,于是我就可以说回忆怎么怎么样,而不会因为灭去了的关系,我们一讲到过去而想到别人的过去,不会这么样。由于是相续流他们中间贯穿着的法则是因果法则,你造了业因,在因果成熟的话,他还是会在这个相续流里面发生效用。我们过去造了某一类的,我们心认知了某一类的所缘,那个时候他的想心所留下了印记,之后,如果我们的作意心所再取这一种印记的话,他可以把过去的那个经验、那种体验成为现在意门的所缘,所以这个我们叫回忆过去我们查过去世就是这么样来的。而通常,查过去世我们是通过逆观、就是逆追的方式,一个人先要完成了名业处和色业处之后,他才去找名色法之因。透过这样来去修习缘起,去找过去世的因。例如:通常我们会教导禅修者先去做一些布施或做一些善业,然后在他做善业的时候,他再去观照当时在做善业的名色法是如何的,因为之前他已经修名法和修色法了,所以他很清楚,他在造业的时候的心是什么样的心。例如:是悦俱智相应的心,这个时有三十四个名法。他这一堆拥有六种依处的色法,他再这样观照之后,然后再让他回到禅堂坐到座位里去。坐到座位里面去的时候,让他再把心往前推到刚才他在准备坐下去的时候、在进入禅堂的时候、在准备做善事的时候,那一堆名色法。如果他可以知道了准备坐下去的那一堆名色法,这时候就证明说他成功地把他的观智已经可以将刚刚发生的名色法,(他)已经可以看到了。再看到他进入禅堂、再看到他做善事的时候那一堆名色法。这样的话他经初步地成功地把他的观智,以观照名色法的方法往前推。如果这样可以的话,那么再往前推到他在今天早上去托钵、然后去做课诵、然后起床、昨天晚上休息、然后禅修、然后吃午饭那、托钵这样,然后,一天、两天、三天,再慢慢的一年、两年、三年、十年、二十年,这样把他的观智往前推,一直推到他今生在他还是幼儿、还是婴儿的时候,然后进入母胎的时候,然后一直到他今生最初的那一刹那。然后再把他的心往过去生观照,因为前一的死心和今生的结生心是没有空间的、没有间隔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观照过去世成为可能。透过这样的逆追的方法,去见到自己的过去世,而所见到的都是以名法、色法、名色法、名色法、名色法的方式。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毗达摩》实修重点。
下一篇:佛制的比丘戒、比丘尼戒若违犯了要做法忏悔,若所有的戒条都没有违犯,是不是可算是持戒清净的呢?
 佛陀的一切知智是代表无所不知吗?
 下座以后,头特别清醒,比睡觉起来后还清醒,这是什么原因?
 在家众在供养佛陀或僧团时,对不杂肉食是如何要求的?对坚持不吃鱼肉的弟子..
 禅修时内心会安于轻安、愉悦的感受,这样对么?
 外道修行的成就等我们也同样随喜吗?
 北传禅宗常出现“着魔”,在修习入出息念时当如何预防?
 在帕奥禅林业处导师本身在修学上具备哪些条件,是否必须在初果以上?..
 我们说皈依会有护法神,那舍利弗打坐为什么没有护法神呢?夜叉如何能扰他?..
 喜欢借钱做布施有过失吗?
 一定要证到初果,才能解脱生死轮回?否则就不能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Tree That Acted Like a Hunter [Impatience][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学戒浅谈(福云)[栏目:持戒]
 为人生作准备[栏目:点亮心灯的善缘]
 中国佛教史略—南朝佛教[栏目:黄忏华居士]
 僧宝论28、开求法先河的法显大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七)[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礼敬佛像 如同真佛 (隋 慧偘)[栏目:释门法戒录]
 杂阿含经的「受相应」及摄事分的提要[栏目:著述文集]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六讲[栏目:亲佛法师]
 体解大道深入教育[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做为佛教徒应该如何防火呢?[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