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避免修行中遭遇冤亲债主的困扰?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58

问:汉地佛教有一种看法,认为我们在过去生中造过许多不善业,而结下了许多冤亲债主。这些冤亲债主有些是恶道的各类众生,它们因为心中的怨恨与不平,会以各种方式寻找机会,干扰我们解脱的修行。不知上座部佛教对这些情形如何看待?如果修行中,的确遇到非人等冤亲债主的干扰,比如被附体后失去正常理性,如何处理比较妥当?另外,如何避免修行中遭遇这类情形的困扰,使修行平静顺利?再者,什么情形下修行者易遭遇这类干扰呢?敬尊者开示。 

答:如果是从业果的关系就是因果的关系来说,当我们在过去生曾经伤害过一些人,或者干扰过一些人修行,确实它会给我们现在的禅修造成障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障碍都是非人或者所谓的冤亲债主,有些障碍是由于我们过去曾经障碍过别人,那今生我们想要修行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可能只是由于果报的成熟,而不一定是由一些外在的力量,它是属于因果律当中呈现出来的。好像你现在想要修行,结果生病。你生病不一定是有非人在祟吧?是不是?它有时候是你的体力不足,有时候是由于饮食,有时候本身就是你的业成熟了,使你会体验到身体的病痛,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够归于冤亲债主,也不能够归类于非人。但是还确实有一类的,它有可能是非人造成。例如:我们过去曾经杀过一些人,或者曾经想要把一个人整得很惨,结果他发誓生生世世跟我们作对。那这个时候,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有可能那些过去曾经伤害过,乃至杀死过的人,他们的怨气还没有消除,他们就会经常来扰。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就变成有时候是附体啊,或者有些人会遭到非人的干扰,确实有这样的情况。那应当要如何去妥善处理呢?在这种情况下有几种方式:首先我们应该用慈爱,用慈爱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透过念诵《护卫经》来去消除也可以。再不然的话,在上座部佛教有一种很有威力的经典。这部经典不是佛陀所说的,这部经典是北方的韦沙瓦纳(旧:毗沙门)天王所说的,他是夜叉主。(韦沙瓦纳,北传依照Vaisramana译成毗沙门,或者又称为多闻天王,巴利语叫做Vessavaõa,或者叫做Kuvera天王,他就是统领夜叉的。在《长部》经典有个叫做《阿嗒那帝亚经》(《âñànàñiyasuttaü》),里面就讲到他的部下是以夜叉众为主。)他说:“我的部下(大部分那些夜叉),它都不喜欢佛陀。它不喜欢佛陀的教导,所以,它经常要去干扰那些修行人。”这种就是非人的干扰,为什么?他说:“佛陀,您教导离杀生,远离不予取,远离邪行,远离妄语,远离麻醉品——饮酒的麻醉品。但是,那些夜叉们它们就很喜欢杀生,很喜欢不予取,很喜欢乱搞男女关系,很喜欢说妄语,很喜欢喝酒等等。所以,它不喜欢你的教导。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它经常要捣蛋。”他就讲到:“就好像国王马嘎塔(Magadha)国——摩揭陀国的国王,他的统领之下,但是下面还有很多的土匪强盗,他们就是不听王令。同样的,虽然他是佛弟子,但是他没办法管这些人。这些人就经常要去干扰修行,所以,我说这部经就是为了保护佛弟子。”那佛弟子如果你是通过念诵这些经典,然后,自然而然这个人它就不能够在夜叉的王国那里得到立足地。甚至有一些很强烈的夜叉要整它,使它找不到老婆,使它没有地方住,使没有人去理它,甚至有的人要把那钵盖在它的头上,把它的头敲破成七分。就有这部经。这部经往往是用来驱除那些非人的干扰,但是一般上我们不会随便念诵这部经,因为(念诵)这部经我们也要请很多那些yakkha夜叉来所以一般上我们都很少去念诵这部经。是通过这样。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经常散播慈爱。散播慈爱可以免除很多非人的困扰,因为佛陀讲到修慈的功德里面,有一种功德就是诸天守护和非人喜爱。因为有了这样的功德,所以我们的慈心很强的话,就能够获得这样的功德,那我们就不用太过于去在意这种(干扰)了。还有一些很特殊的情况,我们会用一种类似于无痴明觉、无痴正智,或者类似于维巴沙那(vipassanà)的思维方法去维,这种方法也可以。但对于这些方法,一般上作为上座部的比库,不会去碰这些非人的。因为,毕竟我们是无论对人、对非人,我们都要充满慈爱。所以我们一般不会用那种强烈的方法。而且一般那些信徒,他们来只是求法,我们就教他们。而如果说:“你帮我驱鬼啊,你帮我赶鬼啊”,那么我们经常做的话,就变成做邪命了,是不是?我们的职业不是神棍,又不是巫师,我们的职业是什么?我们的职业就是禅修导师或我们的职业就是心灵的导师你想要培养心智、你想要持戒、你想要闻法,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会教你。(如果说)“你帮我消灾,你帮我摸顶,你帮我加持,你帮我赶鬼,你帮我避邪”,这个不是我们的责任。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老公不是佛子,怕他知道会起烦恼造口业,因此欺骗老公,破了五戒吗?
下一篇:是什么业导致一个人在外道中流转,即使能遇到正法也历尽艰辛?
 目前南传佛教国家的几个派别,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请人喝酒、抽烟,给商业上的回扣都属于不善业吗?会得到什么果报?..
 纯观行者能证得阿拉汉吗?
 佛教里面的龙与中国的龙图腾有区别吗?
 禅修时内心会安于轻安、愉悦的感受,这样对么?
 和上座部相比,在具体修法上是否有很大差异?
 难道一定要产生定力以后,才可以修观吗?止与观可以同时修吗?如何修观?举..
 呼吸
 这两种(慈心禅与佛随念)是如何达到近行定的,其相状如何?
 身体是禅修的本钱,但过度的呵护身体,也是一种障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八课 弥勒欢喜佛[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19 比自己优秀[栏目:大机大用]
 《俱舍论》[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试析《楞严经》的二种根本(果利)[栏目:禅宗文集]
 “加持”的意义[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19 睒子菩萨[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皈依 四、皈依的功德[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掌中解脱 第八天 意乐依止法[栏目:掌中解脱]
 我们应该用那种态度 求佛菩萨加持[栏目:宗舜法师]
 舍利是人天福田[栏目:广化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