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行讲记 第四十五讲 前行备忘录-入座之前行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73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四十五讲 2013年1月10日

【原文】

真正的前行:

1、身的要点,作毗卢七法,也就是双足金刚跏趺,双手结定印,脊背好像铜钱般挺直,臂膀放松舒展,颈部稍稍向前屈,舌抵上颚,眼睛垂视鼻尖。

2、语的要点:排除垢气,左右鼻孔轮番排三次,同时排三次,共排九次;或者,右鼻孔排一次,左鼻孔排一次,同时排一次,共三次;或者,左右鼻孔同时排三次。以上三种除垢气法,做任何一种都可以。具体做法:左手握金刚拳,压在大腿根儿上(即腹股沟的位置),右手以三股金刚印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缓缓向内吸气,囤积在脐下,观想自己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积累的业、烦恼、罪障、破誓言、修行中出现昏愦、沉陷、迷茫错误这一切都变成黑气,向外排散,呼气时就像青稞粒一样,从小扩大,末了一下全然排出,这与洗涤器皿相仿。
3、心的要点:调整发心,观察现在我修的这一座,是希求消除今生疾病等的救畏发心,还是牟取利养赞叹的善愿发心。假设是这两种发心,那就要像毒物一般予以抛弃。倘若是无记的发心,就要调整过来。小士道的发心是世间俗人的观念,并不是入道者我所观修的法,中士道的发心也是成办一己私利的心态,因此也要予以断除。而必须真正生起大士道的清净发心,也就是在心里思维: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我才观修暇满难得。
——《前行备忘录》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外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之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第一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引导”。但今天闻法之时,希望大众无误无颠倒地取舍动机和行为,如理奉行。
    暇满难得引导又分为二: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闻法的方式之前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所宣之法之次第。暇满难得引导分四:第一、思维本性闲暇;第二、思维特法圆满;第三、思维难得之喻;第四、思维数目差别。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思维本性闲暇”。
    第一、思维本性闲暇
    在《普贤上师言教》当中已宣讲完毕思维本性闲暇之八无暇,今天宣讲内容为堪布昂琼所著《前行备忘录》中的思维本性闲暇,讲解如何结合打坐实修八无暇。
    实修打坐分为入座和座间,首先宣讲入座法义。入座前行分为前行之前行和入座之前行,昨天已宣讲完前行之前行,今天宣讲入座之前行。希望大众不要遗忘之前所宣讲的前行之前行法义,实修打坐之时,一定要如理运用和实践。
    真正的前行:

1、身的要点,作毗卢七法,也就是双足金刚跏趺,双手结定印,脊背好像铜钱般挺直,臂膀放松舒展,颈部稍稍向前屈,舌抵上颚,眼睛垂视鼻尖。
    大众都懂得这些前行要点。
    第一、双足金刚跏趺坐
    双足最好都能金刚跏趺坐。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以你们现在听法时的跏趺坐、不紧不松的状态也可以。此等法规是上师之口耳传承,非常重要。打坐之时不能太紧,也不能因为自己生病太松,应在不紧不松的状态之中打坐。
    第二、双手结定印
    在脐下四指处结定印。
    第三、脊背好像铜钱般挺直
    之前曾宣讲“脊背如同箭般直”,此处为“脊背好像铜钱般挺直”。铜钱指的是铜币。如果把铜币一个一个串起来,自然形成很直的一条线。打坐时,背脊不应该斜着、偏着或者歪着,应该如同一个一个串着的铜币般挺直。
    第四、臂膀放松舒展
    不要把两肘靠在身体两侧,要自然放松、自然舒展。
    第五、颈部稍稍向前屈
    颈部不要抬得太高、也不要低得太低,微微前屈就可以了。
    第六、舌抵上颚
    按照喇嘛仁波切大恩者的口耳传承,打坐之时嘴巴不应该闭着,应该张开;以口中呼吸,不应该以鼻呼吸。如果嘴巴闭着,用鼻子呼吸的话,在打坐中会出现昏沉、掉举等障碍。嘴巴不能张得太大、也不能闭着,微微地张开,口中呼吸。这样去做的话,舌无需故意抵着上颚,自然往上。保持这种姿态就可以。
    第七、眼睛垂视鼻尖
    入座的时候,眼睛垂视鼻尖前方的虚空即可;如果出现昏沉时,眼睛可以微微地向上看,这也是修行之方便。根据自己当时修行的状况来调整眼睛。这也是传承上师的口耳传承。
以上七条称之为毗卢七支坐法,为入座之前行的身要,宣讲完毕。身要毗卢七支坐法坐好以后 ,语要排除垢气。
2、语的要点:排除垢气,左右鼻孔轮番排三次,同时排三次,共排九次;或者,右鼻孔排一次,左鼻孔排一次,同时排一次,共三次;或者,左右鼻孔同时排三次。以上三种除垢气法,做任何一种都可以。
    排除九节佛风为:压住右鼻孔,从左鼻孔排气三次;再压住左鼻孔,从右鼻孔排气三次;最后双手同时结定印,双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这样总共排气九次,称之为排九节佛风。
    左鼻孔排气一次,右鼻孔排气一次,两鼻孔同时排气一次,此称之为排三节佛风。在入座前行的时候没有排三节佛风,但在打坐中出现一些昏沉和掉举之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排气。
    具体做法:左手握金刚拳,压在大腿根儿上(即腹股沟的位置),右手以三股金刚印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缓缓向内吸气,囤积在脐下,观想自己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积累的业、烦恼、罪障、破誓言、修行中出现昏愦、沉陷、迷茫错误这一切都变成黑气,向外排散,呼气时就像青稞粒一样,从小扩大,末了一下全然排出,这与洗涤器皿相仿。
    金刚拳的姿势为:大拇指放在无名指的指根处,此处有个脉,用大拇指压住这个脉,其他手指包住大拇指,形成一个拳头,此就称之为金刚拳。
    首先以左手握金刚拳,然后压住左侧大腿根部的动脉。压的时候不是从手前面压,也不是从手背面压,用拳头中间的指节部分压大腿的动脉;然后右手结三股金刚印——食指和无名指弯曲在中指的指节两侧,大拇指放在中指的中间指节的指肚,这样以三股金刚印压住右鼻孔,左鼻孔缓缓向内吸气囤积在脐下,然后再排气;排气的时候,先缓、中间快、后缓。排气时观想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积累的业障、烦恼、罪障、破誓言、以及修行中出现昏愦、沉陷、迷茫、错误等一切罪障都变成黑气排出去,自他得到清净。排气时气体的形状如同青稞的形状——两头尖、中间大。排气的作用如同做饭时洗涤器皿般。
    此处只宣讲从左鼻孔排气的方式,其他两个排气方式在打坐时也需做。
    然后右手结金刚拳,左手结三股金刚印压住左鼻孔,从右鼻孔排气;最后双手结金刚拳压住两侧大腿的动脉之上,两鼻孔同时排气。排气时观想黑色的气排出即可。
    亚青所奉行的法规为喇嘛仁波切的口耳传承,细节如下:

    左手结金刚拳压住大腿动脉,右手结三股金刚印压住右鼻孔,从左鼻孔排气,排气时观想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嗔心所造之业障和习气,以及打坐中的昏愦、沉陷和迷惑为灰白色的气排出而得到清净。
    然后右手结金刚拳压住右腿根部的动脉,左手结三股金刚印压住左鼻孔,从右鼻排气,排气之时观想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贪心所造的一切罪障和习气、以及打坐中的昏愦、沉陷、迷惑等一切罪障都通过排气而清净,此时排气时观想排出气体为带有污垢的暗红色的气体。
    最后双手结金刚拳手印,压住左右两边大腿根部的动脉,身体的姿势依然保持挺直,从左鼻和右鼻排气。排气的时候观想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愚痴之心所造的一切罪障和习气、以及在打坐中出现的昏沉、掉举、迷惑等罪障,观想成烟渍色的气排出去而得到清净。
    这样所缘观想排气,称之为语要排气。排气时一定要这样所缘观想。所缘观想之时,所缘对境并非是自己的贪嗔痴,而是自他一切众生的贪嗔痴所造的一切罪障和习气,如是所缘观想而做排气。同样修行中出现的昏愦、沉陷、迷惑也属于业障和罪障。排气时,此等罪障和业障应通过排气所缘观想排气的颜色排除而得以清净。
    打坐中起现很多妄念无法打坐时,以九次或三次排气的方式遣除此等障碍。或者打坐中自己的心不清明,虽然没有妄念,但是所缘观想不清晰;或者打坐中有些人处于迷惑状态,迷迷糊糊不知道自己当时的状态;有些人出现昏昏欲睡或者睡觉之状……出现这些障碍时,都应通过所缘观想排气的方式而得以清净。
    为了保证打坐中如理如法而无有障碍,所缘观想排气的方式为净障之方便,因此语要排气非常必要,应如是所缘观想排气。
    语要排气与洗涤器皿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做一顿饭,首先要把食物清洗干净,然后清洗干净做饭的器皿,这样做出来的饭是干净的,也是清香的。如果食物没有清洗干净,做饭的器皿也没有清洗干净,那么做出来的饭不干净,也不会清香。
    如同此比喻般,入座之前依所缘净障,入座之中也能如理入座,入座也能成为清净之座。这就是语要排气之必要性。
    身要毗卢七支坐法和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此等要点不仅在修前行时要理解和掌握,修窍诀或顿超时也应了知和掌握。不仅仅了知和掌握此等法义,而且必须在修行中运用和实践。修上师瑜伽,也必须要具足此等要义。除非你不打坐,否则打坐必须要掌握前行之前行和入座前行等要义,而且必须要如理运用和奉行。
    语要排除垢气,稍做休息片刻以后,接着是心要——调整动机。
    3、心的要点:调整发心,观察现在我修的这一座,是希求消除今生疾病等的救畏发心,还是牟取利养赞叹的善愿发心。假设是这两种发心,那就要像毒物一般予以抛弃。
    此时反观自心、观察自心:“今天我在打坐实修光明大圆满。打坐是为了何种目的?何种动机?是不是为了希求遣除今生的魔障、疾病、国王惩罚等救畏之动机?还是为了得到别人的供养或名闻利养而打坐?还是为了自己这样修行后相续生起一些道验,别人会赞叹自己,这样善愿的动机呢……”
    此时观察以后,如果是以这样的动机所摄,应该感到羞辱,指责自己和呵斥自己:“我如今实修的法是光明大圆满法,不应该生起这样不善之动机!”应如同毒物般断除这样不善的动机。
此时要详细反观自相续。初学者现在没有这样的动机,以后会有这样的动机,时时反观自相续非常关要。
    倘若是无记的发心,就要调整过来。
    无记的动机指的是:比如我今天打坐是因为道友在打坐,所以我就跟着打坐。这样既没有不善的动机也没有善的动机,仅仅模仿别人打坐的动机就称之为无记的动机。
    向内观察自相续时,倘若你的发心是无记的动机,既非善也非恶的动机,此动机应该以菩提心所摄、转变为善的动机。
    小士道的发心是世间俗人的观念,并不是入道者我所观修的法,中士道的发心也是成办一己私利的心态,因此也要予以断除。而必须真正生起大士道的清净发心,也就是在心里思维: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我才观修暇满难得。
    小士道的动机是世间俗人的观念。世间俗人的观念有两个特点。其一、为了我自己而修行的自私自利之心;其二、希望我从地狱、饿鬼和畜生等三恶道中脱离而得到人天果报。此就称之为为小士道或世间俗人的动机。反观自相续:“我是入大乘道之行人,我是修大圆满法之行人,不应该有小士道之动机。如果有小士道的动机,应该舍弃。”
    世间俗人的观念举例来说:比如有些家里死了人祈请转生相,他们会说:“我们家的亡者若能得到人身,任何佛事我都可以做!”或者说:“我做了多少钱的佛事,这个亡者现今有没有得到人身?”此就称之为世间俗人的观念。
    作为一个入大乘道者不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入大乘道的行人,第一要断除自私自利之心;第二、出离心不是小出离心而是为了自他一切众生从三界六道中出离的大出离心。这才是大乘入道者所思所修之法。作为一个大乘入道者,应该舍弃和断除刚才所说的世间俗人的观念。
    中士道的动机为成办一己私利的心态,此等动机也应断除。
    中士道行人虽然认识到三界六道是痛苦的自性,欲求从三界六道中出离,但是他的动机是为了自己一人解脱而得到声闻或者阿罗汉的果位。作为入大乘道的行人,也应断除中士道的动机。
    大士道之出离心虽然也同样欲从痛苦的三界六道中出离,但是他并非堕入轮回边或者声闻缘觉寂灭边,远离两边而究竟得到佛的果位。每一座打坐都要反观自相续,反观自己的动机是否以大士道之大出离心所摄。不然仅仅在迷迷糊糊当中说:“为一切众生我愿……”这样意义不是很大。
    时常反观自相续是否具备此等动机。否则未反观动机,一开始就说“为一切众生”,这只是一种口中果实,无法具足真实义的果实。因此时时反观自己、反观自相续的动机是怎样的动机,这样对自相续的观察非常关要。
    大士道之动机是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苦果、获得圆满佛的果位。作为一个大乘入道者,应断除小士道和中士道的动机,必须具足大士道的动机
    以这样的大士道之动机所摄: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苦果、究竟获得佛的果位,现今上师在宣讲暇满难得,也为此我观修暇满难得;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和苦果、获得究竟佛的果位,我在修五加行;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和苦果、都能获得究竟佛的果位,我才修窍诀……
    同样不管是顶礼或转绕,都要发心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和苦果、都能获得究竟佛的果位而做。行持任何善法都要这样发心
    以上宣讲内容为入座前行——身要毗卢七支坐法、语要排垢气、心要发菩提心,已宣讲完毕。
每一座打坐都必须具足此等要点,希望大众铭记于心、如理奉行。实践最为关要。否则打坐时有头无尾,仅仅坐在那里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利益。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前行讲记 第四十四讲 前行备忘录-打坐前行之前行
下一篇:前行讲记 第四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祈祷上师
 前行讲记 第二百一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悲心3..
 前行讲记 第九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1
 前行讲记 第六十五讲 前行备忘录-暂生缘八无暇之三
 前行讲记 第一百四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彼法因缘尽-中士道灭因的..
 前行讲记 第三十三讲 前行备忘录-六垢之傲慢无信无希求外散
 前行讲记 第二百十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慈心2
 前行讲记 第三十二讲 普贤上师言教-六垢之内收疲厌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老苦..
 前行讲记 第七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思维难得之喻之一
 前行讲记 第六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断缘心八无暇之后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还我镜来[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培养爱心 大乘佛教的出现[栏目:一行禅师]
 013 拈八方珠玉集(宋 克勤 等述)[栏目:03 文集]
 菩提道次第心传录[栏目:专门修法[道前基础]]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五)反观善行是否具足六度波罗蜜[栏目:圣者言教]
 皈依之开示[栏目:贡噶旺秋堪布]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N 1018经中天人问佛:“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法甚可..[栏目:界定法师]
 金刚经讲解 第四讲[栏目:法界法师]
 华藏世界不可说[栏目:衍慈法师]
 一 正念观身 练习3 身心合一[栏目: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