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药 第十一章 座下瑜伽:六波罗密
 
{返回 雪谦·冉江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9
第十一章 座下瑜伽:六波罗密
 
在每座修法之间隔,
生起布施波罗密及其他波罗密,
了无三种概念。
 
    在座上修法期间,试着确立心的自性。在各座修法之间隔,不要偏离落入惯常。相反的,我们要发展六波罗密或六度。六波罗密是“超越的”(度),离于三种概念(三轮体空),因此帮助我们创造福德与智慧。这三种概念分别是做者、受者与所做之行为本身。
    让我们以第一个波罗密“布施”为例,看看这如何发挥作用。首先,安住在这样的状态中:离于执着“我”为布施主体的想法。接着,放下对受施客体的一切执着。这受施客体是接受我们帮助的人,我们通常期待这个人有所感恩。最后,我们不应该对布施这个行为本身有所执着。如果我们完全离于这三种概念,那么我们就是在修持真正的或“超越的”布施,能够度我们到轮回彼岸。
    布施波罗密有不同的种类。第一种布施波罗密和布施物质有关(财施),例如食物、衣服及其他必需品。在布施时,布施者怀着清净的发心,没有第二念、隐藏的议题或未表明的动机。更大的布施是给予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或放弃我们最珍爱的财物,或放下对最亲爱的朋友或亲人的执着。超越上述层次的布施,只适用于已经真正了悟空性意义的菩萨,其所能够布施的事物是没有限制的。初地菩萨在为了利益其他众生而要牺牲自己的四肢,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时,不会有任何疑惧或犹豫。
    第二种布施是布施佛法(法施)。这也分为各种不同的层次。我们可以布施法本或资金,以便人们能研习或进入修道等等。为了使佛法教法广传,并因而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最佳的布施。伟大的上师在教导无数弟子时,所做的事情便是如此。
    第三种布施是给予保护而免于恐惧,协助病者和穷困者,保护陷入危险者,最重要的是保护生命(无畏施)。从事这种布施的一个方法,是在动物被屠杀之前,购买动物,或在鱼只被捕捉之后,加以放生。
    当然,任何一个布施的行为都极为正面。然而,我们必须放下对“我”的强烈执着,或对布施者、受施者和布施行为本身的强烈执着,才是超越的布施(布施波罗密)。只有在这个时候,布施才是“超越的”,才能够帮助我们在证悟道上前进。
    六波罗密的第二个是“持戒”,也分为三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避免十不善业。第二个面向是怀着利他心,积极从事十善业。第三个面向是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他人,因而为一切众生创造不可思议的利益。
    第三个波罗密是“忍辱”,即完全弃绝嗔怒和恶意。忍辱波罗密也有三个主要的面向。第一个面向是,不论人们如何伤害、虐待我们,都不为所动。对于那些伤害、虐待我们的人,应该保持圆满的包容和耐心,无论我们所受苦的是哪种恶意对待。第二个面向是用正面的心态来体验痛苦,把痛苦用于修道之上,使我们有所进步,增长慈悲。伟大的噶当派上师说:“你的心应该转向佛法;你的佛法修持应该朝着成为一位出离者的方向发展。做为一位出离者,你的生活应该专注于死亡的念头。你的死亡应该就只在一个空荡的洞穴中降临。”把这种出离和决心视为一种喜悦,而不是一个艰难的负担。
    第三个面向是耐心面对修行的艰难困苦。我们在修道上所遭遇的任何事情,例如极热或极寒,都不应该阻碍我们。我们需要拥有圆满的忍辱和能力来忍受一切,而不感到沮丧不快。忍辱的究竟面向是无畏无惧地接受教法最甚深的意义。有些人光是想到空性,就感到痛苦或恐惧。我们不需要感到惊恐。事实上,为能了悟空性的意义,我们所需要的是无畏无惧地接受这种广大的见地。
    第四个波罗密是“精进”。在这个情况下,精进是努力朝着崇高目标前进的喜悦。第一种精进如同披上一面盔甲。你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决心,不论外在情境如何,你将永远怀着最大的决心和坚持,遵循过去伟大上师的典范。第二种是实行的精进(diligence of application),即把所有的力量用于佛法修行这个巨大的任务。不要觉得这个任务太艰难,或认为你可以延后这个任务。相反的,你要在此时此刻决定进入修道,不会有任何拖延。
    第三种精进是永不满足的精进,也就是觉得自己做得永不足够。当我们从事禅修或念诵咒语等活动,或积极利益他人一小段时间之后,我们常常想:“喔,这肯定足够了。”我们不要怀有这种沾沾自喜的想法,反而要像一头饥饿的牦牛。当牦牛吃草的时候,它的眼睛不会看着它正在吃的草,而是盯着更前面的草。同样的,绝对不要觉得你做的已经足够,且要总是寻找修行的新机会。不断努力,直到你为一切众生获致证悟为止。请记住,生起稳定的禅定(三摩地)需要戒律。没有戒律,你的禅修永远不会进步。
    第五个波罗密是“禅定”,梵文是dhyana(译音禅那,意为静虑)。禅定波罗密有三种。第一种禅定波罗密带领我们达到轻安、宁静的状态。第二种禅定波罗密是成就修行的品质。第三种禅定波罗密是直接利益他人。
    我们需要避免修持禅定的特定障碍。第一个障碍是着迷于大乐、明光、明性、无念等修行的觉受。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我们有可能变得像个孩子看见许多色彩缤纷的事物,错误而深深被这些事物吸引。不要太看重这些禅修觉受。第二种障碍是执着于空性的觉受和空性的究竟意义。
一旦你克服这些陷阱,便安住在心之究竟自性的平等舍之中,超越散漫而充满概念的念头。这是善逝(sugatas)或那些已经了悟事物究竟自性者的真正禅定。
    当你禅修时,你的心不应该太紧绷,也不应该太放松。紧绷束缚的心会制造大量的念头,而使你分心。相反的,太放松的心易于陷入昏沉迟钝,甚至陷入睡眠。你要避免太紧绷和太放松这两种极端。不论你的心处于散乱的状态或陷入昏沉,都要保持清晰的观照。
    你要持续且平衡地把心专注于禅修的对境。当然,念头会生起,但试着不要太看重它们,只要让它们自行消失即可。你的禅定应该专注于一境、持续不断且明晰。每当禅修变得太松弛或太紧绷时,运用适当的对治法,你最终将发展出专注一境的禅定。
    在修止时,你将经历各种层次的觉受,最后获得一个愈加平静的心。刚开始,心难以驾驭且激动不安。掌控念头的想法似乎和手握一条扭动的蛇一样困难。当你试图稳定自己的心时,它不断朝四面八方奔跑。
    一般来说,我们不注意心的状态。事实上,我们没有了解到,我们究竟有多少念头。因此,当我们开始留意,试着静坐时,我们或许会觉得念头真的在增加。然而,念头并非真的在增加,只不过是我们对念头的觉察增长了。我们只是觉察到,一直以来,我们的心有多么激动不安。这种心的状态可以比拟为湍急的瀑布。
    这个不安、迷妄的心会制造并延续所有的烦恼和痛苦。请生起强烈的决心来调伏这狂野不羁的心。如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所说的,“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并且透过修学而变得善巧,那么没有什么困难的任务无法变得轻易。”
    当你平息这些狂野的念头和粗重的情绪之后,你或许仍然会有如小瀑布般一个接一个而来的一连串念头。这些念头如一条快速流动的溪流,像小瀑布般沿着山坡流下。尽管如此,如果你坚持不懈地禅修,生起的念头会愈来愈少,你的心将更平静更专注。
    事实上,仍然有许多细微、几乎不可见的念头在制造一种不断的背景静电噪音。想象你从远处看着一条大河。河水看起来是静止的。然而,当你走近河岸,你会看见河流时时刻刻都在稳定地流动。当你禅修时,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需要坚持不懈的修学,以保持禅定,并使禅定的工夫有所进步。此即所谓的“熟稔”(familiarization,是“禅定”一字在藏文中的意义)。
    当细微的念头平息时,你证得“定”(steadiness)的次第。你将能够专注于禅修的对境,没有丝毫的散漫。这如同一片平静的海洋,一般来说都是平静无波,只有偶尔会因风而有所扰动。虽然在这个次第,你的心可以保持平静的专注,没有心的造作,但是噪音、生理的感官等等仍然会打扰这种宁静感。如果你坚持不懈,证得圆满的禅定,你的心将毫不费力地专注于你所选择的任何对境,毫无困难、紧张或骚动。你的心将保持清楚而明晰的专注,没有什么事物会动摇心的平静。这如同风无法撼动的一座巨山。
    在你修学期间,可能会出现禅观、大乐的感受等等各种觉受。虽然这是你有所进步的征兆,但是这些禅观和大乐的感受等等,仍然受到无明的染污,而不是智慧的觉受。因此,不论发生什么事情,绝对不要迷恋,只要坚持不懈地修学即可。藉由这么做,你的心将变得明晰宁静。你的身体将感觉充满大乐,非常轻盈,几乎像是蓬松柔软的棉球一般。这些是清净障碍、修行有所进展的征兆。请记住,发展细微的禅定(三摩地)需要戒律。没有戒律,你的禅修永远不会进步。
    第六个波罗密是“智慧(般若)”。智慧波罗密也有三种。第一种是从研读所生成的智慧。第二种智慧源自甚深地省思教法,去除所有的疑虑、迷惑、误解和犹豫。在这个过程中,你对所听闻、所学习教法的意义确信不移。一旦你拥有这种确信,就能够发展出从禅定而来的智慧。你要努力把教法融入你个人的觉受之中,并且加以培养。这个过程将使教法成为你的第二天性。这样的结果是,你最终将了悟本初智慧。修持戒律与禅定的主要目标,即在于增长智慧。
你所从事的任何修行都应该包括发菩提心、修持六波罗密、回向功德这三个步骤。要学着离于做者、受者、所做行为这三种概念,并把利益回向一切众生,这即是行于结合福德与智慧资粮的殊胜道。

{返回 雪谦·冉江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药 第十二章 回向功德
下一篇:大药 第十章 偏离见地
 大药 第八章 究竟菩提心的修学次第
 大药 第十章 偏离见地
 大药 第六章 自他交换的殊胜法门
 大药 第十二章 回向功德
 大药 第三章 前行与皈依
 大药 跋
 大药:战胜视一切为真的处方 中文版序
 大药 词汇解释
 大药 第五章 如何克服障碍
 大药 第七章 痛苦的根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药师如来光王七佛修持仪轨[栏目:药师佛·藏传]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二十五 劝他发菩提心[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家人杀生不听劝阻,该怎么办?[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十三章 宁静的流水[栏目:阿姜查禅师]
 佛教慈善社会化发展之路径[栏目:刘元春教授]
 如何净观?空性观?[栏目:阿松仁波切·利乐问答]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三)三殊胜法的重要性[栏目:圣者言教]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般若与人生佛教 一、般若经的传承[栏目:惟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