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众生而做才是大福报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7

为众生而做才是大福报

诸位同学,大家好!学佛真正的目的是「了生死」,就是这三个字,出三界那是附带说的,真正的意思就是了生死。「了」就是明瞭、明白;「生死」就是缘起因果的总说;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种种现象的认知。生死不但是个人因果的转变,乃至于一切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转变的事实真相,你都清楚、都明白了,这才叫做了生死。所以了生死的意思很深很广,通常一般说「了生脱死」,那是它的别意,不是它的本意。就像我们一般讲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是它的本意;如果听说众生,是很多很多人,那是别意,不是它的本意。所以我们要晓得,了生死是佛家教学的根本义。真正明白之后,人心就安了。明白什么?道理清楚,道理得到了,心就安,所以是心安理得,理得心安。无论是顺境、是逆境,他的心都是平静的,都是清淨的,都是平等的。平静就是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起作用就是觉;在《无量寿经》上经题讲的,「清淨平等觉」,自然就觉悟,这佛经上讲的朗然大觉,这个境界就现前。

现在世间,这个社会不安定,人心惶惶。世界末日,劫难要来临,都有恐慌。学佛的人没有,学佛的人知道,我们一生要做的是什么?这诸位要记住,一生所作所为,就为两桩事情:修福、修慧。释迦牟尼佛福慧双修,你一生就专门干这两桩事情,后面的果报无比的殊胜。灾难来了,我们贪不贪生?不贪生。为什么?马上转境界,我们会得一个比现在更好的身,会得一个比现在生活更殊胜的环境,那就快乐无比,这个地方有什么好贪恋的!所以你的心情永远是平静的,一丝毫恐惧都没有,这才算你是学佛,你有一点心得,你学佛有一点把握了;否则的话,我们学它干什么!我们在大小乘经论裡面所看到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哪一个人不是在一生当中,珍惜他的时光,珍惜他的精神,点点滴滴都是在修福修慧?这是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起心动念都在造业。

福慧从哪裡修?念念为众生,事事为众生,就是修福;为一切众生而不着众生相,那就是修慧。所以修福跟修慧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只要离开分别执着,那就是慧。如果修积一切善事,积功累德着相,着相就是福报,不着相是福慧双修。并不是说,修慧的人就不修福了;不修福,慧也没有,慧也落空了,那个是错误。佛经上有比喻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罗汉没有福报,去托钵没有人供养,天天挨饿,这是佛用这个说明,不知道修慧就在修福当中。所以菩萨聪明,菩萨修的是中道,中道就是福慧双修。福慧是两边,中道是两边兼而有之,这就是中道,而不偏在一边。我们要懂得这个话的真实义,尽一切力量认真努力去修福,为社会造福,为众生造福。修积一切福德不着相;换句话说,用清淨心修,用平等心修,用真诚心修,那就是福慧双修。生活当中是福慧双修,工作裡面也是福慧双修,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福慧双修。

昨天早晨,我看到悟威在那边浇竹子,那也是福慧双修。竹子是众生,我们爱护它,天天灌溉它,帮助它成长,这是修福。天天灌溉它,不着我们工作的这些念头,不着相,慧在其中。哪一样不是福慧双修?扫个地、抹桌子都是福慧双修,你要懂得;你懂得之后,你的工作会非常快乐,不是在做苦工,我是在修福慧。修福慧就是经上讲的行菩萨道;扫地是行菩萨道,抹桌子也是行菩萨道,穿衣吃饭,哪一样不是菩萨道?菩萨道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凡圣是一念之差。凡夫认为,这个工作,这是苦力的工作,这是下人做的工作;他有个上下,有上下就是凡夫。为什么?他有妄想,他有分别,他有执着。佛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高下。我们常讲佛家是平等法,平等真法界,平等就是一真法界;不平等,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了。六道十法界本来没有的,是你自己把平等法界、把一真法界误会,变成了不平等的法界。所以不平等是虚妄的,不平等的法界苦恼,这就是起惑;起惑就是你迷惑,你不了解法界是平等的,不了解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在一切诸法裡面都分高下,这是迷惑。

迷惑所造作的,在佛法裡面讲染业,染污。染是比喻,染污你的清淨平等,因为你不清淨,不平等。所以《无量寿经》好,真好!修学的纲领就在经题上。修什么?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之中,就是修一个清淨平等。什么叫「清淨」?一切法不执着,你就清淨了;你执着,你怎么会清淨?执着就有烦恼,不分别就平等了。凡夫不平等,分什么佛、菩萨、罗汉、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不平等。诸佛菩萨眼睛裡面没有,平等的,佛是佛,菩萨也是佛,众生也是佛,妖魔鬼怪、地狱也是佛,这平等的。所以经上讲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自己晓得,我们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我们看到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自己成佛了。如果看到还有一些众生,那是众生,你自己没成佛;成佛决定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相没有转变,天人是天人的相,饿鬼是饿鬼的相,畜生是畜生的相,地狱是地狱的相,相没改变,圆成佛道。正所谓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虽然应化的形相不相同,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一点都不错。所以我们讲学佛「了生死」,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生死两个字就包括一切事实真相。

佛法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事实,那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你知道,你的修学会有大成就;不知道,无论怎么修学,再长的时间,再精进、再勤苦,得不到结果。知道万法皆空,你就不会分别、不会执着了;知道因果不空,你就不会迷惑,贪瞋痴的烦恼,你就能够断得掉,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会在裡面动贪心,没有贪心了。看金钱看财富,就跟看粪土一样,不会起心动念的。看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还会起心动念,还会起贪瞋痴慢,自己立刻就要觉悟,那是什么?造轮迴业、造三途业。轮迴跟三途本来都没有,你造这个业就会现这个境界,这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本来都没有的,哪裡来的?心想变现出来的;心想变现出来,就是因果不空。

为什么说「万法皆空」?因果也是一法,这一法为什么不空?这一法实在也是空寂的,说它不空是说它「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永远在循环,这个不空;因果「相续不空」。说因果不空,只是讲它这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是不空的,永远不空。所以宇宙人生的现象,永远在循环,因果循环,永远是在相续。因为这一桩事实,所以佛才以大慈悲心教化众生,为众生说明这个道理,让一切众生觉悟,在境界当中得大自在。大自在,从哪裡得来的?不分别、不执着就得大自在。只要你不分别、不执着,就是佛家讲的不造业了;有分别、有执着叫造业。我们在讲席裡不断的在宣扬,不断的在告诉大家:你有执着,你就有六道轮迴。六道是非常非常之麻烦,真的是苦不堪言,自作自受。你要有分别,你就有十法界,所以这叫造业。如果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你就不造业了。不造业,那个境界是什么境界?叫一真法界,《弥陀经》上讲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现前了。

别人住六道、住十法界,你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六道跟十法界,同在一个地方。不是说离开我们这个地方,另外有一个十法界,另外有一个极乐世界,不是!你搞错了。境随心转,境界是你自心变现的,佛确实为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可是我们自己转不过来,这个念头始终转不过来,转不过来的原因,就是旧的习气太深,中国人所谓成见太深了。这个成见久远劫来,生生世世养成一个习惯,根深蒂固。所以佛给我们讲真话,讲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听到有时会点点头,说得不错;可是老毛病、老习气、老习惯,去不掉。换句话说,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搞轮迴,还是搞十法界,这是我们的毛病,自己要知道这个毛病。如何才能够入佛法,入佛法就是入佛境界,没有别的,只有一个学习,认真努力的学习。所以释迦牟尼佛,帮助一切众生了生死,帮助众生了解事实真相,方法就是教学。

昨天我们访问新英格兰大学,跟校长在一起,谈话谈了很多。这个校长不错,也很有学问、有修养。你看他的风度令人尊敬,见解很透彻,头脑清晰。我跟他谈到,澳洲从政府到底下阶层,都重视多元文化,这是好事情。而佛法,就是讲的多元文化,特别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今天大家头脑裡面所想的,多元文化这个问题,整个都在《华严经》上,这个就是解决人事问题。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怎么相处、怎么样融洽、怎么样和睦合作,这是多元文化的中心,也是《华严》教学的中心。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政治,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不是科技,而是靠教育。昨天我特别给他提醒宗教教育,用宗教教育,针对现前这个阶段而说的,校长对我的看法非常赞同。所以我对他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学校裡面,能够办一个多元文化学系,培养多元文化教学的人才。他告诉我,他说他会很认真的考虑,会答覆我。我们希望,真正希望将来有机会,办一个多元文化大学,大学都没办法办,办个学院,学院也没有能力,希望这些学校裡面,能够成立一个学系。我想成立学系,也许在澳洲可以能做得到;解决宗教跟种族当中的误会、隔阂。希望能够化解之后,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能够真诚和睦的合作。同不碍异,异不碍同,同异不二,这是《华严经》的教义。不是用大的吃小的,我来同化你;《华严经》上没有同化,每一个都是第一,每一个都有它真善美慧的特色,可以共存共荣。所以在这一个时代讲《华严经》,学《华严经》最切实际了。我们这次在新加坡开华严班,目的也在此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精进向善
下一篇:只把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
 觉悟的人大公无私
 关于在家的问答
 念佛时妄念不断,是否妨碍效果
 佛像不能保佑你,你可不要迷信
 关于供养的问答
 关于表法的问答
 极乐世界不退转的五个因缘
 不迷信的,不如我这个迷信的
 计数念佛
 现代人生活的像机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事可量[栏目:禅诗诠释]
 09.初见佛法僧三宝 First meeting with the Triple Jewel-th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答妙慧女士问(九则)[栏目:太虚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7 八圣道 [栏目:宽见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51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四篇 净土门 1 弥勒净土[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