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做人的佛法 常常检点自己
 
{返回 做人的佛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15
常常检点自己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禅语
 
  有一天,佛陀对弟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和一个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当他们遇到快乐的事物时,同样会有‘乐受’的感觉;相反的,当他们遭逢悲伤痛苦的时候,同样会有‘苦受’的感觉。那么,已受教和未受教的人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弟子闻言,彼此面面相觑,无法作答,只得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说:“一个没有受过佛法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时候,往往悲不自胜,甚至仿徨迷惑,不知如何安顿自己,这就如同中了第一支箭以后,又中了第二支箭一样感到痛苦不安;相反,有佛法的人,遭逢痛苦的时候,绝不徒然悲叹,乃至怨天尤人,自乱方寸,因为他已经有智慧,不会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一个佛教徒身处乐境之中也绝不放纵自己,因为一旦陶醉在快乐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会带来苦受。”佛陀又继续阐述乐受的道理。
 
  佛陀开示后,弟子们个个庆幸自己能过着佛化的生活,不为苦、乐所惑,尤其对于“不受第二支箭”的譬喻,个个心有戚戚焉,自此更加惕励自己切莫放逸,以免受到第二支箭的苦。
 
  人往往沉湎于享乐而不能自持,或者深陷于哀痛而不能自拔,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是一种耻辱,被第二支箭射中更是一种不幸。唯有以“觉悟”之心,时时检点自己才是无上的智慧。
 
  无果禅师为了专心参禅,在深山里一住就是二十余年,这些年来一对母女一直悉心照料他。然而二十多年来,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无法在那里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寻师访道,解除心中的疑惑。
 
  临行前,母女对他说:“禅师,您再多留几日吧,路上风寒,容我们为您做一件衣服,再上路不迟。”禅师盛情难却,只好点头答应。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作路费。禅师心怀感激,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馈赠,于是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走。到了晚上,他坐禅养息,半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童子,后面有许多人吹拉弹奏,扛一个很大的莲花座,来到禅师面前说:“禅师,请上莲花台!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禅师心想:“我的修行还没有到这种程度,这种情况来得太早了,恐怕是魔境。”无果禅师于是就不再理会他。童子一再说:“机会就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万般无奈,无果禅师就把自己的拂尘插在莲花台上。童子和众人便高兴地离去了。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拂尘来见禅师,问道:“这可是禅师之物?昨晚怎会从家中母马的肚子里生了出来?”
 
  无果禅师听后异常吃惊,说道:“若不是我定力深厚,今天已经是你们家的马儿了。”于是将马蹄银还予母女二人,作别而去!
 
  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相信不靠谱的事情,更不要去做不靠谱的事情。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明白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失败的人总是失败,那是因为他们不晓得自己有几斤几两。
 
  《荀子》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只有把“自省”当作生命中的重点,才会活得聪明,才能少犯错误,才有可能在人生之路上一步步迈向成功。
 

{返回 做人的佛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做人的佛法 佛法是种活法
下一篇:做人的佛法 无量佛法量无边
 做人的佛法 懂得付出才能收获快乐
 做人的佛法 把握当下的幸福
 做人的佛法 活着,要顺其自然
 做人的佛法 忍辱是种大修养
 做人的佛法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做人的佛法 一切如来,亦皆随喜
 做人的佛法 保持一颗平常心
 做人的佛法 不幸之中有万幸
 做人的佛法 佛不度人人自度
 做人的佛法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四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下[栏目:冯学成居士]
 树神附体,想在我们念佛小组修行,请问这件事情如何处理好?[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一节 小乘佛教的心性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业报得病:佛之九难[栏目:因果原理]
 学佛修行之人格[栏目:超然法师]
 修身养性[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修学浅谈 1-4[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中阿含经》卷13[栏目:中阿含经讲义·福严佛学院]
 我已经学佛好几年了,怎么还没有成就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宇宙无边 诸法源远[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