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眷属和敬的人间佛教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人间,都不会离群孤立,每人都有他的亲戚眷属。有些人当然很重视家庭里面的眷属,但有的时候,也因眷属而发生一些不满的怨言。俗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家里的夫妻、父子、母女那么亲的眷属,有时候,也说他是冤家,把他看做是修学佛法的障道因缘,因此,有些在家居士,为了要想学佛,也像出家人一样,把亲戚朋友一个个的疏远,然后才算是皈依学佛。
其实,学佛并不需要离开亲戚朋友,而应该是越多越好,我们生活在人间,亲戚眷属之间,要紧的是大家如何彼此互相尊敬,和平相处,使我们的眷属成为法侣道友,感情融洽,和谐愉快。
(一)眷属因缘好,相处在和敬
眷属相处,不能相亲相爱,反而成为仇敌,视为冤家对头,这个原因何在?
人和人相处,难免有一点利害关系,彼此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误会,如果大家太计较,就不能和敬相处了,甚至老是喜欢算旧帐,常常记着仇恨,好的事情不记得,坏的又记一大堆,彼此之间怎么能和敬呢?
我国圣贤有一句话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又说:「家和万事兴。」因为眷属因缘好,要大家彼此和谐,彼此尊敬,不算旧帐,不要计较,不要比较,这是眷属和敬相处的必备条件。
(二)自由应尊重,利害要看轻
法国罗兰夫人说:「不自由,毋宁死。」历史上的暴政,使多少百姓不惜自身性命,此起彼落的反抗,为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争取生存的自由。公元一九六四,越南教难,多少高僧大德,有的以火自焚,为教殉道;有的自残身体,为教牺牲,这是为了什么?为的是争取信仰的自由。
无论在哪里一个地区,哪里一个行业,哪里一个团体,哪里一个家庭,甚至哪里一个人,都是需要自由的;而每一个人,思想不一样,习惯也不一样,需要也都不一样,这许多人相处在一起,即使是家庭中的眷属,也没有办法使大家的思想习惯相同。思想不同,最好的办法是彼此要互相尊敬,互相包容,这才能彼此互相存在。
唯有尊重他人的自由,彼此相处才能和谐;有的父母,他只有一个儿子,对儿子的婚事管得太过分,儿子有对象了,他就偏偏不允许儿子讨那个媳妇,禁止儿子与女方来往;或者只有一个女儿,就偏偏不给女儿嫁给她心目中的对象。像这样的父母,太过分管制儿女的婚姻,往往会产生反效果。
有时候,做父母的人,看到年轻儿女们,不能与自己一样,信仰佛教,反而去信基督教,很不高兴,就想尽种种办法要把女儿的信仰转过去。当然,运用一种方便,使家庭能有相同的信仰固然好。但是,如果没有方便,徒使家庭里的份子,因为信仰而感情破裂,这也是划不来的。一个家庭里面的眷属,年龄有差距,思想有不同,习惯也不一样,这不要紧,主要的是彼此要相互尊敬,要和谐相处,不可以太自我,大家能把握这个原则,自然能有好的效果。
(三)若要人赞美,多付苦与辛
一个人要博得别人的赞美,就要自己多付出一点辛苦与牺牲。没有流汗,就不会有成果;没有成果,又怎能博得别人真正的赞美呢?我国有一句成语说「实至名归」,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没有付出辛苦代价而有的赞美,叫做谄媚阿谀,并不是真正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