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比丘尼传 2 晋 何后寺道仪尼
 
{返回 比丘尼传·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18
何后寺道仪尼

译文
  道仪,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东)人,是惠远的姑妈。她嫁给同郡的解直,解直曾任浔阳(今江西九江)县令,后来亡故。
  二十二岁时,道仪舍弃凡俗之累,披上法衣,成了一个出家的尼僧。她生性聪颖敏慧,又识多见广,记忆超群,诵习《法华经》、宣讲《维摩》、《小品般若经》,均能精思入微,畅达义理,凭心独悟,无复依傍。她恪守戒律,神清气洁,格制高远。
  后闻京都经律渐臻完备,讲经说法之场所迤逦相接,于是就在晋孝武帝太元(公元三七六——三九六年)末年来到京都,定居在何后寺中。在这里,她潜心律藏,研味其精义妙旨。平素举止温恭而谦逊,即使是在独处时也从不怠惰。她衣着粗蔽,不求华美,手执杖、钵,清散无矫,故而深受佛门内外的尊崇。
  七十八岁时,她患了疾病,病情逐日加重,但道心更坚,励行更峻,诵念佛经,从无懈怠。她的弟子请求说:「望能多加调养,或能减轻病情。」她回答说:「这不是你们所应请求的事啊!」她话音刚落,就溘然去世了。

原典
  道仪,本姓贾,雁楼烦人,惠远①姑也。出适同郡解直,直为浔阳令,亡。
  仪年二十二,弃舍俗累,披着法衣。聪明敏哲,博闻强记。诵《法华经》,讲《维摩》、《小品》②,精义达理,因心独悟。戒行高峻。神气清邈。
  闻中畿③经律④渐备,讲集⑤相续。晋泰元末至京师,住何后寺⑥。端心律藏,妙究精徽。身执卑恭,在幽不惰。衣裳粗弊,自执杖钵。清散无矫⑦,道俗高之。
  年七十八,遇疾而笃,执心弥励,诵念无殆。弟子请曰:「愿加消息⑧,冀蒙胜损。」
  答曰:「非汝所宜。」言绝而卒。

注释
  ①惠远:应是「慧远」(公元三三四——四一六年)。释道安弟子,俗姓贾,雁门楼烦人。为我国净土宗初祖。出家后居庐山东林寺传法,弟子甚来。在此讲经说法,且致力经典研究,常慨叹江东之地,经典未备,禅法不闻,遂命弟子法净、法领等,远寻众经以传译之。后创立白莲社,专以净土念佛为修行法门,三十余年未曾出山。师内通佛理,外善群书,为当代所宗。
  ②维摩、小品:即指《维摩诘所说经》和《小品般若经》。
  ③中畿:(畿,音ㄐ一。》即京都。
  ④经律:三藏中之经藏和律藏,这里用以代指经、律、论三藏。
  ⑤讲集:讲经说法之场所。
  ⑥何后寺:即前言之北永安寺。
  ⑦矫:矫饰,矫情。
  ⑧消息:调养。《晋书.华崤传》:「太康末,武帝颇亲宴乐,又多疾病。属小瘳,崤与侍臣表贺,因微谏,帝诏报曰:『辄自消息,无所为虑。』」

{返回 比丘尼传·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比丘尼传 3 宋 景福寺慧果尼
下一篇:比丘尼传 2 晋 简静寺支妙音尼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八九)
 明代的因明研究(徐东来)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三四)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一六)
 解深密经 1 序
 杂宝藏经白话 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友缘第九十四
 心明学 第一章 心名释义
 因明史上的几个问题
 因明论
 比丘尼传 3 宋 江陵牛牧寺慧玉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大道[栏目:传喜法师]
 小马过河[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四‧食五辛戒[栏目:慧僧法师]
 心里默念“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也能清理贪嗔痴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如果把桌子烧了变成了烟,这还是同类相生吗?为什么在有情和无情之间不能非同类相生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The Craft of the Heart - Part II[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大礼拜的做法—多杰觉拔上师传格鲁派四加行之大礼拜法[栏目:礼佛]
 什么是人间佛教?[栏目:洪修平教授]
 严羽~访益上人兰若[栏目:禅诗三百首]
 因果的真相 第十三章(六)因纯净的慈悲而显露出的行动,哪怕只有一句话语,它的功德都是无量的[栏目:因果的真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