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宗 第五节 涅槃
 
{返回 中观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4

第五节 涅槃

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成菩提,证涅檠。菩提义为觉悟,涅槃义为寂灭。就是要觉悟绝对的真理而得到生死永尽的寂灭境界。修行既有三乘深浅的不同,因此所得的觉悟也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三种深浅之异。而所证涅槃也有深浅之别。三论宗多说涅槃而少谈菩提,对于涅槃有本有、始有的争执。主张本有的也有多家不同,第一家认为是常之因名为本有。第二家认为本来已有众德,只由妄惑所障而不能修习。第三家以为于无常生死之中即有常义为本有。第四家以为本有而非德,只此常理,名为本有。主张始有的以为由于修因而后得,名为始有。吉藏主张涅槃未曾有无,不可以论本有或始有。修行的过程,是要本乎佛性,依于中道正观引导万行,出生死而证涅槃。佛性与一乘即同以中道为体,涅槃也必以中道为体。此中道涅槃便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非因果可得,亦无处可至。正以诸法清净,未曾生死,亦未是涅槃。但众生由于空倒,便成生死。诸佛欲度空倒生死,开示涅槃。若空倒生死息,则一切皆空,涅槃亦空,非是生死断已而涅槃独存也。至于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应如此分析。阿罗汉已断烦恼,未来生死已尽而仍余有身体及智识,名为有余涅槃;灭身灭智,累果竟尽,名为无余涅槃。这也是因为众生有烦恼有患累。息此烦恼,而仍有身智,故名有余。身智都尽名为无余。究其实,身智本非曾有,今何从无?只对惑情之有而说其无而已。就大乘的修行次第而言,十信伏见一处住地,十住伏欲爱住地,十行伏色爱住地,十回向伏有爱住地,初地初心断四住地尽,初地以上断十重无明,至金刚心断智障习气而成佛。初地以前受分段生死,初地以上受变易生死,究其实,生死即是涅槃,烦恼与无烦恼无有二相。


 


{返回 中观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宗 第六节 二谛
下一篇:中观宗 第四节 一乘
 中观宗 第三节 佛性
 中观宗 第五节 涅槃
 中观宗 第二节 诸法实相
 中观宗 第十节 判教
 中观宗 第八节 二智
 中观宗 第九节 十喻
 中观宗 第一节 略史
 中观宗 第七节 八不
 中观宗 第四节 一乘
 中观宗 第六节 二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集[栏目:圣宇法师]
 二〇〇四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行 沙弥)[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五二)[栏目:杂阿含经]
 怎样证明我们能接收到他人发送给我们的慈心呢?突然看到那个人的影像是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参访龙泉寺小感[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菁华语录[栏目:星云日记]
 四○○ 沓婆草花本生谭[栏目:第七篇]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010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失译,摘自西晋录)[栏目:01 经典]
 菩萨欢喜受戒(林月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