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2
 
{返回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5
〈灭诤品第三十一〉
 
前边这个〈三叹品〉讲完了,现在是〈现灭诤品第三十一〉。有的本子是没有这个「现」字,只是「灭诤」;但是这里面有个「现」字,这个「现」就是现在,指时间说的,现在你若能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现在就能有这种功能,能够「灭诤」。这个「诤」其实在来说,就是烦恼,就是有纠纷,那么能灭除去这些纠纷、灭除这些烦恼。
 
但是这个「诤」可以分两种:一个是人,人有诤,就是人有冲突,这个人和菩萨有冲突,什么人呢?就是魔及魔民,天上的魔王、和魔王的这些眷属,这些人和菩萨有冲突;第一种就是外道,不同于佛法的思想的其他的宗教人士,也是和佛法有冲突;第二个就是增上慢人,增上慢人就是佛教徒,佛教徒,这个人他有问题,他也和般若波罗蜜的法门和学习般若波罗蜜的人有冲突;有冲突呢,表现出来的就是要破坏,破坏菩萨的事情,破坏般若波罗蜜,就有这种事情。这位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他若能够诚意地学习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萨婆若,不远离般若波罗蜜的话,这些诤会灭掉的,会有这种作用。这是「人诤」。
 
第二个是「法诤」,这个法诤呢,其实也不能离开人,就是法诤,法诤怎么讲呢?譬如说是这一个佛教徒,他受了三皈五戒、学习佛法,这个佛法说你要学习十善法,学习十善法,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邪淫、不要妄语,不要做种种恶事;但是众生从无始劫来这个贪瞋痴是习惯了,你叫他不要贪瞋痴,为什么要做恶事?就是贪瞋痴,因贪心而做恶事、因瞋心而做恶事,因各式各样的烦恼而会做种种错误的事情;现在不要有贪瞋痴做种种恶事,要学习善法。我们学习经论的时候,经论上会这样开示我们,那么这个情形就会有诤,有什么诤?自己和自己诤,自己这个正念和自己的欲就有诤,我应该是做善?是应该做恶?我想要做恶,不想要做善;但是又不敢,将来会有恶果报,又不敢,不敢又想要做恶,自己和自己诤,十善与十恶相诤。你若静坐的时候,静坐修止,修奢摩他的止、修毗钵舍那的观,不要有一切的虚妄分别,但是虚妄分别非要来不可,你的心也是在诤,自己和自己诤。
 
当然,有粗烦恼,我们初开始用功修行的人,有粗显的烦恼,若是你工夫进步了,粗显的烦恼没有了,但是还有微细的烦恼;但是你的工夫进步了,你的智慧也增长了,你的智慧增长,那个智慧和微细的烦恼斗诤。
 
我们头几天也说过,我们凡夫是染污的烦恼,若得到圣道以后呢,有不染污的烦恼,就是阿罗汉他也有,他也有不染污的无知,那若在菩萨来说,就是烦恼,但是那个烦恼是圣人的烦恼,就是超过了阿罗汉的境界,还有这种事情,他若有更微妙、甚深的般若波罗蜜,也是和微细的烦恼也是诤,当然也是自己和自己诤;一直到佛的时候,不诤了,就是完全是和平了,当然这样讲呢,就是特别高深了的境界。现在说这个「灭诤」,还是指人诤来说的。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甚奇希有!诸菩萨摩诃萨,是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时,得如是今世功德。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甚奇希有!诸菩萨摩诃萨,是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时,得如是今世功德」,前边〈三叹品〉说五种,你学习般若波罗蜜不离萨婆若心,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你会得五种果,这是第一周说这件事。这以下是第二周,第二周有三品,现在是〈灭诤品〉、下面还一个〈大明品〉、还有一个〈述成品〉,这三品合起来说五果,也还是这五种果,但是说法有点不同了。
 
这里面分成二科,第一科说五果,第二科也是来校量它的功德。「说五果」这里边分成四科,第一科「合明魔不得便、人不得便」,这两个果合在一起来说,又分成二科。第一科是「天主称叹二世功德」,释提桓因就是天主,他赞叹二世功德,前面〈三叹品〉是现在世,就是一世的功德;现在这里〈现灭诤品〉里边,有现在世、还有未来世也有功德,又分二科。第一科「明受持般若得二世功德」。又分二科,第一科是「受持般若得现世功德」。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甚奇希有!」说这件事真是特别的微妙,「奇」者,妙也,特别的微妙;「希有」,是很少有这种事情。什么事情呢?「诸菩萨摩诃萨,是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诸菩萨摩诃萨」,是很多的发无上菩提心的人,「是般若波罗蜜」,学习这个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还是从开始来说,我们能听到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我们心里面能够有信心,这个「受」就是你有信心,有了信心再学习,这个「持」就是不忘,你心里面能记得住;「亲近」,与般若波罗蜜的人相亲近,然后「读诵」般若波罗蜜,「读」是照本读,「诵」是背,背下来;「为他说」,你自己在学习,你还能够为其他的人,他们没有学习般若波罗蜜的人,为他们讲说般若波罗蜜的殊胜功德,为人解说是一回事。这个「说」这个意思,应该再多说几句,佛说的这个话,言简而义深,说的话说得很简单,但是里边有深义,有深义,不容易明白,字是都认识,像《金刚经》字很容易读的,但是里面的义不是那么容易懂。
 
各位可能会知道有一位道源老法师,现在已经不在了,他讲经讲了几十年了,他说《金刚经》易读而难讲,读是很容易,但是你要讲,把它说得明白,那是不容易的,的确是这样子,易读而难讲。这个圣人说的话不容易懂,需要加以解释,你要把里面的义把它显示出来,所以就「为他说」。
 
「正忆念」呢,我们讲过,你若依据圣人说的法语,就叫做「正」;在心里面常忆念,不要其他的妄想,没有用的事情你不要想,你常常思惟、观察「诸法如」,观察诸法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的道理,要思惟。
 
我有时候也听人说,譬如说这个法师现在要到一个地方讲演,讲色界四禅的事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讲一讲,然后他一翻翻大辞典,四禅就是这样,好了!我不去听,我懂了!其实心粗,不是那么回事,大辞典讲的也可能差不多,也可能差很多。这是什么呢?这个编辑辞典的人,这个事情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就是对于佛法有深入学习的人的笔记,若做大辞典比较好;如果说是为了编辑大辞典,随时去翻一翻资料,然后就写一条,未必合适。但是大辞典,当然我们学习佛法的人还是非常重要,你一定要把它拿来作参考,没有它就不方便;但是它有的时候也有问题,他搞得不对劲。这个事情啊!现在社会上有说专家,这句话很有道理。你这个人对于唯识宗,他有几十年的工夫学习,他编辑唯识宗的名相,那也就好得多;这个人对天台宗有研究,他有几十年的工夫,他来编辑,那就会好得多;你若说这个人是大学教授,不得了,但是他对那件事情研究得不够,他去弄一弄,未必是合适的。
 
而这里面就是有这个问题,你不要心那么粗,哦!我明白了!不是那么一回事,不要说是……,就算你心细,我说这个,譬如说《金刚经》:「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这一段文,就「诸法无我」,你什么时候你能明白诸法无我的道理?你要用多少时间你才能把诸法无我的道理明白?真实的说,你要三大阿僧祇劫,你若成佛了,你对于这句话是完全明白了;你说:我就看看大辞典,我就明白了!是!你能明白了?但是你自己啊,譬如说,我看看大辞典也好、我看看《大智度论》也好,我把诸法无我的道理我是明白了,但是你若再静坐三年以后,你就感觉到:我以前明白的是不及格的,六十分都没有;你经过三年的修止观,观察无我的时候,你就知道昨天的都不对劲,不要说初开始学习。这个佛法,不但是能用嘴说,你要心里面常常思惟、观察,你的智慧就会有进步,会有进步的。
 
所以佛教里面说,佛教里面有凡夫,人,都是人,但是有凡圣之别,凡夫与凡夫也都不完全一样的,圣人里面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大乘有十地的差别,心不应该那么粗略。
 
所以这个地方说「正忆念」,就是你从这个读诵的学习,在文字上你明白什么是诸法无我了,明白一切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这个道理了,但是你若经过正忆念的时候,你就会进一步地明白这件事,和以前不同,不一样。你自己就会知道,你常常学习,多少年以后,你再重新学习,哦!和我以前理解的不一样,就不同。所以正忆念是很重要的事情,这忆念是用「念」这个字,「念」是把你所理解的道理,显现在心里面,显现了以后呢,再加以观察,这个念心所,观察是智慧,这个智慧要有「念」来帮助它,不单独是智慧,智慧一定还有念,当然智慧也是心,念也是心,但是念与慧有差别。
 
「得如是今世功德」,就是前面说的这五种功德,会得到这样的功德。「功」这个字,就是你努力了;但这里面当然是说,你依据佛的法语,去努力地学习而后有所成就,叫做「功德」,因功而得德;「功」是能成就的,「德」是所成就的,就是前面有这五种功德。那么这是这一段说完了,下面是第二段,得「后世功德」。
 
亦成就众生,严净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从诸佛闻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中忘;亦得家成就、母成就、生成就、眷属成就、相成就、光明成就、眼成就、耳成就、三昧成就、陀罗尼成就。是菩萨以方便力变身如佛,从一国土至一国土,到无佛处赞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赞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赞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以方便力而为说法,以三乘法度脱众生,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
 
「亦成就众生,严净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亦成就众生,严净佛土」,就是这个「为他说」是利益他人,「正忆念」是自己用功修行,他这一生这样子用功,「得如是今世功德」,等到后世呢,又进步了;进步了,可能会由外凡而进步到内凡,由内凡再进步到圣位,可能得无生法忍了,这个人。得了无生法忍法了以后,他也继续还是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正忆念的时候,他能广度众生,能成就众生的圣道,能够这样成就。
 
「严净佛土」,昨天我们讲过,这个「严净佛土」,实在还是成就众生,但是说「成就众生」,是说在因地的时候,这个菩萨还没有成佛,他度化这个众生,利益这个众生,同很多很多的众生结了缘;等到成佛的时候,这些和他结了法缘的人都生到这个世界来,生到这个佛世界来,佛为这些众生再说法,这些人都得圣道了。这个「净土」,说「土净」、说「国土净」,实在是人清净,是这样意思。但是这个事呢,「成就众生」是个因,「严净佛土」是个果,有这样的味道,有这样的意思的。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这个得无生法忍的菩萨,当然这种圣人对于功德的成就如饥如渴,他感觉到……。譬如我们凡夫学习了一部经论,唉呀!我可以讲了,我可以写文章了,心里很欢喜,感觉很多的成就了;但是成就圣道的人,感觉到很不足,感觉到不足啊!要继续努力地来修学圣道,才能得到很多很多的功德的。
 
「成就功德」,这里面有一个得神通的味道,他从这个佛世界到另一个佛世界去,从释迦牟尼佛的世界到阿弥陀佛的世界,从阿弥陀佛的世界到药师佛土的世界去、到阿閦佛国的世界、十方的佛世界他都能去,当然这是他的神通境界。到那个世界做什么呢?「供养诸佛,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就是还是要修福,他还要供养诸佛,就是香花供养、衣服饮食这些供养,也要修福。「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随心、随时就能得,这也不容易,也是因为他原来在没入圣道之前,在这个世界上发大悲心,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做了很多很多的功德;那么等到他到他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因为福德多,他随需要,就来了,需要什么,什么就来了,「随意即得」。这个地方是说修福。
 
「从诸佛闻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中忘」,这是修慧,修智慧。「从诸佛闻法」,得了圣道了,那是圣人了,但是他的智慧当然比我们凡夫是高深得多了,但是和那些大菩萨和佛来比,那还是很微小的,所以他继续要听佛说法的。听佛说法,所闻的佛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直到成佛的时候,「终不中忘」,中间,由始至终,这个法是不会忘掉的,这也是不容易。我们现在在凡夫的时候,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一听见什么就忘记了;就算是你现在完全不忘,死掉了以后,来生一定是忘了,一定是不行,前生学什么都忘记了。但是那个菩萨没有这回事情,他换了一个身体,他还是不忘的,他前生学什么都能现前。所以这的确是有差别的,「终不中忘」。当然这也是有陀罗尼的关系。
 
「亦得家成就、母成就、生成就、眷属成就、相成就、光明成就、眼成就、耳成就、三昧成就」,这底下说这个菩萨修无量的福德、修无量的智慧,他若舍掉了这个身体,再得一个身体的时候,都是不得了的功德。我们说唐太宗,他的父亲是皇帝,当然他父亲做皇帝实在是他的力量,他也做皇帝,他的儿子还是皇帝,你看这种境界,就是不同了。
 
说是现在这位菩萨,他的福德、智慧大了,「得家成就」,他生到那个种族的时候,那个种族一定是贵族,富贵的种族,而不是平常的地方;「母成就」,他的母亲是大福德人、大智慧人,不是平常人能给他做母亲,当然他也是结缘了的,他和人结缘了的,没有缘,不能做父母的,他和这个人结缘了,那么他的母亲都是很高尚的身份的人。
 
「生成就」,这个生成就,你看释迦牟尼佛传就可以知道,我们平常人投胎,拿做人来说,投胎是个苦恼的境界;释迦牟尼佛做悉达多太子,他来投胎的时候,他在母腹里面,那个母腹里面是大宝楼阁的境界,十方的菩萨都来集会听他说法的,他在住胎的时候有这种事情,这叫做「生成就」。
 
我们在《瑜伽师地论》也说、《大毗婆沙论》也说,我们不要说那么高,我们平常这个有福德的人投胎的时候,也感觉有福德的人当然还是一般的这个有福德的人,他不知道是投胎,他在母腹里面也感觉到在一个宫殿里面、在一个花园里面,也是一个很如意的境界;若是没有福德的人,他在母胎里面,他在一个墙角那个地方,又刮风、又下雨,就是这种境界,就是也是不同的。
 
现在说是得到圣道的菩萨,当然不是说得八地以上的菩萨,这个菩萨他在这个……,我刚才说,他做功德,如饥如渴那样子,欢喜做功德,不像我们凡夫做功德,很勉强做一件功德,但是这位菩萨非常的欢喜做功德,所以他福德、智慧非常的大,他就是这个境界完全不同的。
 
「眷属成就」,我刚才说是唐太宗,他的父亲也是皇帝,他的儿子还是皇帝,儿子儿子还是皇帝,辅佐他的人也是多,房玄龄、杜如晦,很多的有本事的人、品德很高的人辅佐他,这是「眷属成就」,也是这样子。楚霸王,就是辅佐他的人少,汉高祖,辅佐他的人就是多,原因什么呢?你以前结缘结的不同,楚霸王的智慧就是不如刘邦,就是这样子。
 
而这些事情呢,譬如说,这一个公司做总经理、做董事长的人,他的智慧若高,他就会用人,他也会提拔人、会栽培人、也会用人,就是很多人都是朋友,你不会用人、不会栽培人,很多的朋友变成怨家了,将来你的朋友就少了嘛,本来是你的朋友,变成怨家了。「眷属成就」,很多的都是有高明的人是你的好朋友,不会同你造反这些事情,没有这种事情。所以,这些事情都是由自己栽培。栽培,从什么时候栽培呢?就是我们平常的时候,同任何人都做朋友,不要同人结怨。说那个人程度不够,你慢慢帮助他,慢慢他也会进步了,应该这样子,你不要弃舍这个人,说这个人不是个好东西;其实他也可以转变成好东西,转恶为善,都是这样子。这个「眷属成就」是栽培来的,若说释迦牟尼佛来说,很多的大阿罗汉、很多的大菩萨是他的眷属,这是「眷属成就」。当然,按我们平常人说,就是你的哥哥、你的弟弟、你的姐姐、你的妹妹、你很多的朋友,都是很优秀的人才,那么「眷属成就」,就是这样子。
 
「相成就」,这是说他本身有大福德相,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子。「光明成就」,能放大光明,我们凡夫宿世没有栽培,我们的身体不能放光明。
 
「眼成就、耳成就、三昧成就、陀罗尼成就」,这个得无生法忍的菩萨有大悲心,以慈眼视众生,所以他将来那个眼睛也是特别好的。若是说那个人偏是一下子打人,把人家眼睛打坏了,那么你将来你的眼睛有问题,就是有问题的;你破坏别人的眼睛,将来你眼睛有问题了,因果就是这样子。「耳成就」,当然这里面说是耳朵很庄严,而且还有神通的。「三昧成就」,这是说他「意」,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意,有初禅、有二禅、有三禅、有四禅,乃至无色界天的四空定,乃至出世间无漏的三昧成就了,当然这都是要用功修行来的。我们凡夫,没有得圣道的人,好像时间很多似的,好像寿命很长似的,好像不爱惜光阴,好像他很得闲似的;那个得了圣道的人,他总感觉光阴不够用的,一直要用功、要修行,所以他会有这么多好的成就。「陀罗尼成就」,也就是前面说:「从诸佛闻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中忘」,就是人的念。这个「陀罗尼」,翻到中国话叫做「总持」,总统的总,受持的持,就是念这个字,念心所,就是记忆力;他把《华严经》完全能背下来、把《法华经》背下来,乃至所有的佛法,他都能背下来,他不忘,他背下来以后,永久也不会忘的,有这种能力。
 
我听人说,在大学里读书,有些天才的人,他就是记忆力特别好,也不需要怎么特别用功,到时候考试的时候,他就一百分,他就是这样子,这就是他这个记忆力特别强,的确有这种人,他还是凡夫就这样子;现在这是说圣人,「陀罗尼成就」。
 
「是菩萨以方便力变身如佛,从一国土至一国土」,这底下说这个学习般若法门的菩萨常正忆念,而能不远离萨婆若心的人,继续努力的修行,将来会有这种境界。「以方便力」,就是有大悲心,有大悲心的方便。「变身如佛」,他能转变他的身体像佛似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坐宝莲华、放大光明的境界。「从一国土至一国土」,从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到无佛处赞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到这个世界没有佛,也就是没有佛法了,到那个地方,对一切众生,面对一切众生,赞叹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赞叹这件事,就是使令众生来学习这些法门。
 
「檀波罗蜜」就是布施,布施将来能得大富,能得大富贵、能得大富。你有这个慈悲心来救护众生的苦难,将来你能得到大富,有这种功德。这个「戒波罗蜜」,你能持戒不违犯,能得尊贵的身体,你将来得的那个身体很高贵,和一般人不一样。当然,这个地狱里面的人、饿鬼世界的人、畜生世界的,这是最丑陋的,人是比较庄严的,但是人里面也有人很高贵,人与人都不一样;那么这是从什么地方来决定这件事呢?就是持戒。你这个人能够对戒不违犯,那么将来你就能得一个高贵的身体;如果你就是不在乎这件事,我自由,我愿意怎么地就怎么地,那么你将来有问题的,这是这个「戒波罗蜜」。
 
布施、持戒、「忍波罗蜜」,这个忍波罗蜜呢,能令人得端正,你不发脾气、不愤怒,你常常这样做,将来你的相貌庄严;佛的三十二相是由忍波罗蜜成就的,当然,诸波罗蜜都是有了,但是忍波罗蜜很重要,有忍波罗蜜,能令你得到相貌庄严;譬如说我们买花供佛,就使令这个人相貌庄严,但是忍波罗蜜也能令你相貌庄严。
 
我们若不学习佛法,我看人家的相貌很庄严,我很丑陋,无可奈何,你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但是学习佛法,佛法说你好好努力,能改变自己,能使令你特别庄严,这个忍波罗蜜有这种好处。其次呢,刚才说汉高祖刘邦,辅佐他的人才特别多,从那里来的?从忍波罗蜜来的,就是同人做朋友,你要容忍一点,容忍他一点,你能提拔他,你忍受一点,不要有一点就发了脾气,就把他弃舍了,不要弃舍,你忍一点,你能提拔他、栽培他,你和他结缘了,将来就是你的好朋友,你提拔这个、提拔那个,提拔的人多,将来辅佐你的人就多,这是从忍来的;当然这里面也有智慧,从忍波罗蜜来的。
 
这个佛度化众生也要有忍波罗蜜,因为你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是……,众生是凡夫,不是佛,你教化他,他不是一定讲道理的,会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佛不介意这个事情,行菩萨道的时候,不介意这个事情,继续地来教导这些人,使令这些人进步,那是从忍来的,我们若想要有成就,你也要有忍的功德才可以。我这里有个故事,我看今天已经讲了那么多故事,不要讲了,明天讲!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进」呢,我昨天说过,就是做一件事,有始有终把它做完、成功,不要半途而废,不要这样子,而且,我刚才说这个圣人对于做功德的事情,总是不放过机会,有机会就做功德,而不会放弃的。有这个菩萨行布施波罗蜜的时候,菩萨因为他长时期地修六波罗蜜,他的福德非常大,他的财富也很多,所以有人向他求的时候,他总是帮助人家,而不拒绝。那么这里边,就是要有精进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就是一直地是这样做,而不会因为有困难就停止了,我不修六波罗蜜、我不信佛了,没有这回事;虽然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自己的这个信心不中断、对于众生发慈悲心不中断、修六波罗蜜的功德不中断,所以叫「精进」。
 
精进、禅定。这个「禅」,当然就摄心不乱,这个精进波罗蜜还有一种功德,就是容易做领导人,你能精进的做功德,你将来一定是做领导人的,因为很多人不能精进,所以你若能精进的话,你一定是做领导人的,一定是这样子,「精进」。
 
这个「禅波罗蜜」,就是由欲界定得未到地定,由未到地定进步到色界四禅,乃至到无色界的四空定,乃至到无漏的三昧,这都是禅。禅也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因为你若有禅,就有大自在的境界,也容易有神通;如果你没有得禅,不可能有神通的。我们一般说这个人有神通,他若没有禅,他怎么会有神通呢?就是有一点果报,果报有点特别,他前生有功德,今生的果报有点特别,有特殊的异能,或者有一点天眼、或者是天耳、或者是他心通、宿命通,这些事情。
 
但是这个报得的神通,不能和修得的神通相比,修得的神通不可思议,这个作用非常的广大;这个报得的神通很微小,有的时候说得不灵,有的时候也灵、有的时候还不灵;修得的神通多数是灵的,因为他的功能非常的大,因为有禅定,有禅定做支持;报得的神通,这个人没有禅定的工夫。
 
我昨天说过,就是这个猫和狗、狐狸、狼,或者是一个畜生,多数有一点宿命通,它知道它过去的一些事情,也还知道多少未来的事情,还有多少有一点他心通的,有点神通;虽然有神通,但是还是个畜生,也是无可奈何,得到了果报,无可奈何。所以得到禅定容易有神通,有了禅定,而有神通,你教化众生、弘扬佛法,功能强大了一点,若没有神通,没有神通就差一点,所以菩萨行菩萨道一定学习六波罗蜜,要有禅定的波罗蜜。
 
这个「般若波罗蜜」是大智慧境界,这个大智慧在经论上看呢,一个通达真理的智慧,这是一个智慧;通达一切世间上的知识,也是智慧,菩萨也会造房子、也会做医生,世间上的事情,他也完全都会知道。
 
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件事,在加州的湾区,有一个比丘尼,她有病了,好像是胳臂生了一个瘤,医生检查是Cancer,好像是有毒,得了这个病,心情很不快乐,然后她就是有点埋怨,她就向观世音菩萨说:我出家以来,我也没有犯戒,我规规矩矩的,为什么让我得这种病?就这样埋怨了一下;夜间做个梦,观世音菩萨来了,说是:你不要心烦,你到药房去买这个药。观世音菩萨说出个英文的名字,而这个比丘尼也会懂得多少英文的,她做梦,就把这英文记下来了,醒了,这是个梦,她一看,她把它记下来了,到医院,真是有这个药,有这个药,买了,就是类似那维他命丸那样的,回来就吃,就好了。那么这里面知道什么?观世音菩萨他也知道你的病、也知道药,而且现在的世间上的智者,这些专家、这些医生发明这个药,观世音菩萨知道。这看出来观世音菩萨对世间上的事情,他也是注意了的,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后得智,是后得智。
 
这个般若波罗蜜简单说就是两种智慧:一个通达真理的智慧、一个是通达世间缘起法的智慧。在这个无著菩萨的《金刚般若论》上说:你有成就了般若波罗蜜有什么好处呢?「在大人众中得自在」,都是特别了不起的人里面,你得自在,这是得了般若波罗蜜会有这种功德。
 
这就是佛法告诉我们诸法都是缘起的,就是你自己要努力就会进步、进步、进步!你就会达到圣人的境界,乃至到成佛的事情,都会知道;说我今天我不如你,你不要气馁,你要努力,你会超过他的,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佛教说:世间都很苦啊!很无常!但是也给人希望,每一个人都是有希望的,我现在对于我不满意,不要紧,你肯努力,你会更好更好,会有更好的成就的。所以学习佛法,使令人欢喜,使令人的前途是光明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努力不行,光嘴说没有用,非要努力不可。
 
所以菩萨呢,「从一国土至一国土,到无佛处赞叹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使令众生远离一切苦恼、得大安乐、得大自在。所以佛法在世间非常的重要;如果佛法衰微了,就没有这件事了,世间是黑暗;佛法是光明,大光明的境界,所以应该发心学习佛法,弘扬佛法。
 

{返回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3
下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1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 (1997年于温哥华观音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5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9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上 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道树品 1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2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20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准提法要(三)[栏目:首愚法师]
 轮回、因果就是自己的一个念[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管窥空性[栏目:明一法师]
 唐高僧传 10 兴福[栏目:唐高僧传·白话文]
 那里有彩虹[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