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行的思考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00

禅行的思考   
  
    佛陀应机宣说八万四千法门,历代祖师弘扬显密禅净诸宗门派,无非大悲垂化借口种种方便以度人,使信修者开正智见,损减烦惑,消融妄心,证入三昧,开显无漏慧而导归于实际理地。既契证理地,通体现成,圆心普照,于是“千山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更无法门高下、宗派胜劣之情执,万善同归,诸行一趣,旨归既圆,方便即立,如握摩尼宝珠,随类而显,应缘而施。如意自在,圆活无碍,于是周济无穷,广行正法矣!

    禅的教学者肩负禅脉正宗的传衍,使法灯常明,并在实际教学中,使禅的行人依法参究,就机指归家之路,有障者以善巧除之;被路途风光所迷者,指之使识坦途。因此处处领悟真理,念念觉照自心,终至恢复本来,彻证无生,一期行功至此圆满。如此重任世间医师无法与之相比,因医师仅医身病及少分心病,而禅的教学者要彻断一切病根,复原本清净的佛性功德,使慧命永存,智光圆耀。所以禅的教学者,对己应力求透脱,清净三业,圆融诸法,对他应广行慈悲方便,慎重指导,方不辜负佛祖之深恩与荷负之大愿也!

    了知于此,便明白这个中分量。因此,学人要自利利他,圆成大道,绝非轻心、慢心,以少分知解能了此一大事因缘,必须安养性地,韬名晦迹,守住本分,消习转业,更能由此而熏习诸法,逐渐圆满无量佛德,且摄一切道种归于净用,随方度化。故无论在大智圆解,威德妙行,三昧神用,大悲愿力,法藏变通,妙相庄严,净土方便,机感妙应,等等道用方面,一一成就,方能真正垂范一代,度脱无方也!

    综观现代佛教,除佛学研究、文字宣扬、寺院应酬等,注重人间伦理修养的如人间佛教、生活佛教等,为普遍性之教化,斯为利世所必须;而专论修证佛法成就道业者,密宗自有师承之教学系统,唯在福德因缘如何,外人自不必议论;净土宗为普摄圆归法门,只要真正发愿求生极乐,皆可一心念佛,随分开解,以暗合道妙故,不必过分讨论与争议,唯在宏扬者之眼正。

    至于禅宗,既是佛心,又是结合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大智慧与人生最高最圆妙的修养,现代的禅宗已是融摄一切禅法一禅行的总持法门,故它是圆活而不拘一格的。如目前所流行的安祥禅、生活禅、哲理禅、止观禅、直指禅、心密禅、话头禅、念佛禅,均是广被群机,利济行人的方便。如能依之而行,悉心体悟,念念相应,则日久功深,自然有成就的胜果。

    除此之外,禅的教学者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即以方便智随机指点,解粘去缚,针对现代人的心理病态与知解迷困,善用种种方法化转执着,涤除心垢,清明智目,恢复正常的心态,使其更好地投入生活,为人类的文明做更多的贡献。这种活的教学,正适合禅的风格,有类似于心理医师的心理咨询,只是禅的教学更有向上的发心的价值,所谓光明的锐气、慈悲的精神、四摄的利乐、平等的性德等等,使恢复后的行人,建立起人生崇高的理智,在生活中充满真正的欢娱,即“日日是好日”也!

    当然,个别的禅行者,因为个人的用心方法不当,如只作禅理的探索,禅法的比较,不向明师参学,以及见光见佛,妄认境界为开悟等等,以至达不到禅修的预期受用。这还得从自己的发心与方法上反省一下,努力走出一条禅的坦途。

    那么,如何才能确定禅行的进步呢?大致可列出以下十条:

    1、空一切根尘境界,明了现前而不住于空,即不落第六识的分别空及不起第七识的我证空之执,即空不空,直了不二;

    2、显了佛祖所示之理,契入不昧,以此实相真理,解了诸法,缘生无性,称性合理,因此三藏之本,祖教之旨,了然心目,一丝不差;

    3、智照现前,不被境惑,不随心起,直了目前,无心而用,所谓“心识澄清,了了分明;”

    4、自觉心量广大,包括万法,能容不同知见之人,能适应各类凡俗习惯,虽有来去运用,却无来去之心,因一切均自心所现,故不动而动,动而无动也;

    5、慈悲具足,处处利济众生,顺应机缘,不故示清高神秘,不称己德,使不同类型的人都得利益;

    6、在利生中,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知是习气,必改无悔,使习染渐轻,身心清净,随处无碍;

    7、心地质直,身执及自我利益之心极轻,不为名利而行禅法,融通世出世法,平心而论,称性而谈,摄持众生于正道;

    8、见果知因,知因达果,使一切因果不昧,了然无滞,以此随缘建立善净因果,使自他上上升进,福慧双运;

    9、净念相续,日夜一片,内外一片,净秽不二,心光圆照,本位不移,虽起应万机,而如如不动也;

    10、以寂照不二之智德,导自他归于理事不二之净土,圆融普摄,常光恒照;

    最后应指出,真有见地之智,真行必在其中,不必另起他行,唯以智起行,全行在智。古德所谓“全修在性,全性起修,”关键在于智眼之圆启,以根本智可以证体,以差别智可以启用,如以事功等论于智行者,不但说之不正,且有碍于正智之照,故智行是合一的。如行之不周,那是其力未充,只要蓦直去,必有到家的一日!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观入门 八、禅的公案与悟境 公案联羽
下一篇: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学院教学程式初探
 垟山禅悟录 垟山禅话
 垟山禅悟录 垟山自思录
 禅观入门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秋日禅语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与密宗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二、暂别垟山留偈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极乐愿文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圆觉经直讲 第四章 太阳圆风与狮子之剑
 六妙门修证全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百喻经 50 医治脊偻喻 Curing a Hunchback[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学佛能真正了生死吗?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往生?[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功德果报 1996.4.1~1996.4.15[栏目:星云日记]
 楞严八十分义 七趣总结分第七十一[栏目:乘一法师]
 见相别种辨释难[栏目:太虚法师]
 中论讲记 卷四 观邪见品 第二十七[栏目: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转心四思惟·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语恶业[栏目:创古仁波切]
 什么是功德回向?[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前言 先从法执谈起[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一杯水的世界[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