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讲义 第三十七讲 智慧品
 
{返回 卓格多杰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3
第三十七讲 智慧品
 Lecture 37 Chapter Nine Wisdom
 日期:二零零七年一月六日
上次讲述中观瑜伽师破斥数论的自生论,认为潜在因子实有。中观先行破斥主物、三本事有实性;同时指出苦、乐不是实有;今次正式破自生论。数论认为果在因位时已存在,只不过潜藏着没有显现;又举例说好像暗室中早有一个宝瓶,我们会因光线太暗而看不到,将油灯点亮,宝瓶便会显现出来。中观瑜伽师只是说为什么你们不将买布的钱转去买棉花的种子来穿着啊!数论自知理亏,便推诿说:「世间看不到因中有果的道理,我们不应以世间凡夫的见识作真理准则。」面对如此无理的答案,中观瑜伽师 说:「世见若非量,所见应失真。」难道数论所见的才算是真实,世人明见的现象全是假的吗?到此,自生论便全遭破斥。
很多的说法以为中观应成派只破而不立,但今次寂天菩萨以金刚屑因、缘生正因、有无生因三因来论证法无我(absence of true existence)。从颂一一六至一四二前半颂,寂天菩萨从因(cause)的立场来破斥诸法实有生起,并将其形式分为无因生、他生、共生和自生四种。破无因生就是破顺世派,破他生就是破正理派和胜论派;破共生就是破胜论的微尘论;破自生就是破斥数论。接着,寂天菩萨提醒同门不要执着空性就是究竟;寂天菩萨说空性只是借着假名而存在,它主要是对治无明的虚构,就好像一个无子的孤独老人造梦,梦见自己的儿子死了,痛苦得很,若果他内心有一种澄明的力量,连造梦时也会知道自己是无子的;「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所谓「遮」,就是空性能对治虚妄和去除假想的力量;所谓「梦」、「子」,就是无明的虚构、执实的颠倒见。接着,中观瑜伽师破斥四种分别妄计有实自性生,便反证出诸法是无自性生起,如颂一四一所说:「如是究诸法,则知非无因,亦非住各别,合集诸因缘;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诸法非无因生,也没有一法能实存于各别的缘,或实存于因缘集合中;更不是由因缘以外其他事物所创生;形成既不住留,坏灭时也不消散到他处。
接着中观瑜伽师要回应别人从本质(nature)角度所提出的问题:「既然诸法无自性生,从来没有过真实本体,为什么我们看到现象的事物有来有去,有离有住,所有宇宙森罗万象活灵活现呢?」寂天菩萨解释说既然诸法无自性生,所以诸法本质上只是缘生;由于诸法缘生,所以诸法「本体空」;他说:「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虚伪如影像,彼中岂有真?」举例来说:无论我们将万花筒转动多少次,从针孔所见,图案、颜色、形态,千变万化,缤纷悦目。是否有几千个图案放在万花筒里面呢?当然不是;万花筒内只有三块狭长的镜子、硬纸筒、薄膜和彩色碎纸而已。千变万化的图案并非万花筒以外其他东西添入;当图案形成后,便不会留住,原先图案经转动坏灭,而彩色的碎纸仍然留在筒内。
接着,寂天菩萨从果(effect)的角度来观察诸法无自性生灭。他说:「如果诸法已独立真实存在,又何必须要『因』呢?如果诸法是实无,纵有『因』也生不起它!又可这样看,诸法既不先有果,而由因生起诸法,那么因是实有(true existence),抑或实无(non-existence)?如果因是『实无』,它一定要靠转变成『实有』才能成为诸法;既然要转变,『实无』必是不实在。同理,『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实有』转变成『实无』,即不能实在;此外,诸法亦不可能同时具有『实有』和『实无』二种相违的特性。另一方面,如果因是『实有』,上面已从四边破斥实有因不能生起诸法。诸法既无自性生,亦无自性灭,最后归纳出『是故诸众生,毕竟不生灭。』」这就是寂天菩萨提出有无生因的辩证。
寂天菩萨从颂一一六开始至颂一四九,一共提出了三因来成立「法无我」;以金刚屑因观察因无相,探究事物生成原因。以缘生正因观察本体空,说明诸法无自性的缘生。以破有无生因观察果无愿,论证生灭是相待而存的现象。1
除了以金刚屑因、缘生正因、有无生因分别从因、本质和果来成立法无我外,寂天菩萨在归结法无我时,明显提出众生的本性是「自性涅槃」「本来离苦」(beyond-all-sorrow),提出轮涅不二的说法;「众生如梦幻,究时同芭蕉。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这里又回应前面颂一零三心念处提到「有情性涅槃。」两者虽微异,但在修行者而言,「无薪则无火」「无依故不生,说此即涅槃。」离苦得乐,好像遥不可及,但实在又是「咫尺近目前,时机在当下。」修行渐入顿出「立断入本净」、「任运成顿超」实在不难;问题是我们何时在修行道上推倒第一块骨牌而矣!
 
(一三四)
「因位须许有,谓无则不生!
显果虽不许,隐果仍许存。」
数论说:「凡生起果,必须在因位时就存在。假如在因位时『果』是没有的话,那就完全不能生。因此,在因位时『果』不可能完全不存在,只不过是潜藏着没有显现而已;所以,在因位中,虽然看不到有明显的果,但不明显的果仍是存在的。2 」
“And what does not exist in any sense, because it has no being, cannot manifest.  You do not intend that what is manifest lacked earlier existence – yet this is the meaning.”
 
(一三五)
因时若有果,食成啖不净;
复应以布值,购穿棉花种。
中观瑜伽师驳斥说:「因位时若真实有物质的果存在,那么我们吃食物时便会吃粪秽;因为照你的说法,粪秽在食时已经显现!你甚至更应该用买布的钱来买棉花的种子来穿才对啊!」
“And if results exist within their cause, those who eat their food, consume their excrement.  And likewise with the money they would spend on clothing, let them rather buy the cotton grain to wear.”
数论说: 「果确实是呈现在因中,只不过因世间人颠倒,才无法看到这点。」
 
(一三六)
谓愚不见此,然智所立言,
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
中观瑜伽师驳斥:「如果说世人愚痴,看不到种子里有布,粪秽中有食物;那么你们的祖师所说的道理如果属实,世间人亦应认同『因中有果』才对。何以世人不吃粪秽,买布却不买种子来做衣服,显然世人不认同你们数论所持的『因中有果』的意见。」
“But” you say, “the world is ignorant and blind.”  Since this is taught by those who know the truth, this knowledge must be present in the worldly.  And if they have it, why do they not see?
数论见到败局已定仍强辩说:「不能以世间凡夫的见识作为真理准则。」
 
(一三七)
世见若非量,所见应失真。
中观瑜伽师总结说:「如果世间所有人的见识不能作准量,那么世人明见的现象岂非全部都失真?」
You say, “The views of worldly folk are false.”  Therefore, what they clearly see has no validity.
到此,数论宗自生论已全遭破斥,数论宗为了要来个玉石俱焚,两败俱伤;于是猛力批评中观见。中观瑜伽师遂释疑解惑。
数论先行发难。
 
(一三八)
若量皆非量,量果岂非假?
故汝修空性,亦应成错谬。
你们中观认为除了证悟空性的无分别外,所有认知都是虚妄。其中亦包括你们称为正观的认知状态,因为这是以心识思惟的结果,亦是虚假不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量是假,所量的结果所得的知识也成为假;因此你们依正观所认知的空性学说是假,而空性本身也是假的。
“But if there is no truth in their cognition, all that it assesses is perforce deceptive.  Meditation on the supreme truth of emptiness ceases, therefore, to have any meaning.”
 
(一三九)
未辨假立实,不识彼无实;
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
中观瑜伽师解惑:「如果不能辨识无明所虚构的实有外相,就不能同时间确认这些虚假外相虚幻不实的本质。因为空性是借着世俗名言之力而存在。如果我们分析空性的本质,空性亦非实有。3 」
If there is no object for analysis, there can be no grasping of its non-existence.  Therefore, a deceptive object of whatever kind will also have an emptiness equally deceptive.
 
(一四零)
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
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
例如有人梦中见到自己的儿子死了,但这人在梦中仍清醒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儿子;这种清醒的想法纵能消除梦中死去儿子的痛苦;这种对治作用的清醒想法毕竟还是梦。
Thus, when in a dream, a child has died, the state of mind that thinks he is no more will overwhelm the thought that he was living.  And yet, both thoughts are equally deceptive.
 
(一四一)
如是究诸法,则知非无因,
亦非住各别,合集诸因缘。
中观瑜伽师总结说:「我们对诸法的生因作出深入观察,便可以知道诸法非无因生,也没有一法能独立实存于各别的缘,或存在于有自性的各种合集的因缘中。」
Therefore, as we see through such investigation, nothing is that does not have a cause; and nothing is existent in its causes taken one by one or in the aggregate.
 
(一四二a)
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
更不是由因缘以外的其他事物所创生;形成后既不住留,坏灭时也不消散到他处。
It does not come from somewhere else, neither does it stay, nor yet depart.
寂天菩萨从诸法本质立场提出缘生正因。
 
(一四二b)
愚痴所执谛,何异幻化物?
以无明愚痴而执为真实存在的诸法,与魔术师所变的幻物又有什么分别呢?
How will what confusion takes for truth in any sense be different from a mirage?
 
(一四三)
幻物及众因,所变诸事物,
应详审观彼,何来何所之?
魔术师所变的幻物和众因缘和合所变现的事物,应该仔细审观,到底从何处来?向何处去?4
Things, then, bodied forth by magic spells, and that which is displayed by dint of cause – “whence have these arisen?” we should ask; and where they go to, that we should examine!
 
(一四四)
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
虚伪如影像,彼中岂有真?
因缘汇聚时,就可以看到诸法显现;若无因缘,则看不到任何一法。因为诸法是因缘所生,是依缘于其他条件,如同影像一般,怎能说是真实存在呢5 ?
What arises through the meeting of conditions and ceases to exist when these are lacking, is artificial like the mirror image.  How can true existence be ascribed to it?
 
(一四五)
若法已成有,其因何所需?
若法本来无,云何需彼因6 ?
如果诸法已经真实存在了,那么何必还要生起它的因呢?如果诸法本来就不存在,那么纵使有因又有什么用呢?
Something that exists with true existence – what need is there for it to have a cause?  Something that is wholly non-existent – again, what need has it to have a cause?
 
(一四六)
纵以亿万因,无不变成有。
无时怎成有?成有者为何?
纵然聚合亿万个原因,也不能把「无」转变成「有」。如果「无」起变化成「有」,「无」一是保留原先「无」状态,「无」始终是「无」;另一是脱离原先「无」的状态,但是当「无」脱离原先状态,「无」已失去原状,凭借什么转变成「有」呢?所以「无」根本不可转化成「有」。
Even by a hundred million causes, no transformation is there in non-entity.  For if this keeps its states, how could entity occur?  And likewise, what is there that could so change?
 
(一四七)
无时若无有,何时方成有?
于有未生时,是犹未离无。
如果在「无」的相状时没有「有」,那么何时才能成为「有」呢?而且,在「有」尚未生起之时,即是还没有脱离「无」的相状7 。
When non-being prevails, if there’s no being, when could being even supervene? For insofar as entity does not occur, non-entity itself will not depart.
 
(一四八)
倘若未离无,则无生有时。
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
如果「无」没有脱离「无」的状态,那么就不会有「有」出现的时机。同样,「有」也不会变成「无」,否则这个东西便存在「有」、「无」二种性质。
And if non-entity is not dispersed, no chance is there for entity to manifest.  Being cannot change and turn to non-being, otherwise it has a double nature.
 
(一四九)
自性不成灭,有法性亦无。
是故诸众生,毕竟不生灭。
既然没有自性的生,就没有自性的灭;像这样生灭皆无自性的「有法」,当然不可能是有自性,所以世间一切众生,毕竟是不生不灭的。
Thus there is no being, likewise no cessation.  Therefore beings, each and everyone, are unborn and are never ceasing.
 
(一五零)
众生如梦幻,究时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
众生现象好像梦境一般虚幻,一旦加以分析,就像芭蕉树一样空洞无实;而涅槃与轮回,在本性上没有任何差别!
Wandering beings, thus, resemble dreams and also the banana tree, if you examine well, no difference is there, in their own true nature, between the states of suffering and beyond-all-sorrow.
 
 
 
第三十七讲完
 
注释
 
1 后来那烂陀寺大班智达阿底峡尊者在《菩提灯难处释》,依据龙树、清辩、寂天、莲花戒等中观菩萨提出如何以智慧来观察诸法时提出:「一切法无生、极无所住、自性涅槃、本来清净、无根、无本;一切法毕竟不能成立。」
2 数论主张主物、我、三本事等二十五谛都是真实存在;主物是第一因,因「我」起思惟活动,就好像玩一场零的游戏,主物渐次变出大(Mahat)、我慢、三本事等现象;为了填补由因变果在时间上有差异,并且要坚持无论主物、三本事及三本事所合成的诸法都是实有,于是提出因中已有果的自生论(self-creation, ātma-ja);认为果一早在形成前已存在,而果只是潜伏在因中,当果产生时,它就从潜藏中显现出来。就好像在暗室中早已有一宝瓶,因太暗看不到,燃点油灯,宝瓶便显现出来一样。我们称数论的学说为潜在因子实有论。
3 我们会犯一种错误:把「空性」和「究竟」(ultimate)等同。例如当我们把虚假现象的外表脱下,透过无二元分别,得到虚假现象以内包含的真实实体-空性。这是错误的理解,空性不等同于究竟。显教常把空性视为究竟;密教在某程度上将「根本净光」(clear light)的觉知状态(state of awareness)视为究竟;这都显然忽视空性只是世俗名言存在,而非实有。中观应成派寂天菩萨坚持空性只是假名。我们可以以绿杯来举例:「空」是依「有」而建立的。例如绿杯的「空」是依靠「绿杯」而建立;除了绿杯之外,没有东西可以建立绿杯的「空」。先有这绿杯,后来绿杯敲碎了,我们才确认绿杯的空。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绿杯的空是实有,它存在在敲碎后的绿杯上。」这亦是颠倒的见解;绿杯的空是依绿杯的有而建立,「空」与「有」当然同是虚假。
4 这就是说诸法没有一法是真正的创生、住留与坏灭。诸法都是如幻,它们是以依存的方式存在,而不是独立自存的。唐顺宗皇帝(西元805年在位)问如满法师(752-846):「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如满法师答:「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佛是证悟空性者,但在世俗谛而言,他是依自己的愿力、众生的希冀、福德等因缘而出现于世。
5 诸法不存在于它自身(does not exist from its own side);诸法如果能存在于自身的话,它便可以实有存在。事实上,诸法只能以名言概念的形式存在(it exists simply by the power of conceptualization)于互相依存(interdependence)的众缘汇聚上。在修行的角度来看,我们所谓诸法「本性空」,不是指那件东西是无,不存在;而是指当我们面对每一件东西时,呈现的现象不是实体,而是自己的分别概念;当它组成部份呈现时,亦是如此。
6 这是寂天菩萨从果(effect)立场论证诸法的生灭只是相待而存在的现象。
7 当「果」必定是实「无」,就不可能有实「有」的可能。相反来说,当果仍然是实「有」,换言之,「无」仍未转变成「有」。
 
 
应用讨论问题
一)中观认为空性只是假立名言,并不真实。空观好像一种「去假作用」,当我们发梦,心中知道这是梦境,将要清醒过来。虽然梦中的理智让我们清醒,毕竟还是梦境。我们虽不认同外道以为修习空性没有意义,但当空性已对治执着实有,便不可执着空性是究竟真实。试依颂一三七说明之。
二)中观瑜伽师破斥四种妄计成立了诸法无自性生,接着提出诸法「本体空」,这就是「缘生正因」的内容;试以颂一四二及一四三说其内容。
三)唐顺宗皇帝问佛光如满禅师:「佛向王宫来,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如满这样答:「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这似与寂天菩萨破斥诸法无实有的生灭,提出「果无愿,生灭只是相待的现象。」的说法,两者有相似之处;试以颂一四五至一四九比较之。
四)试以万花筒为例,说明诸法无自性生,是本体空,事物生起的原因亦唯有缘生正因的道理。
五)寂天菩萨从因(cause)、本质(nature)和果(effect)三方面论证法无我,提出金刚屑因、缘生正 
 
 因和有无生灭因三种方法,「因无相,本体空,果无愿。」成为修行者时常铭记于心的修持心法。你认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密在汝边」与这些说法有关吗?试论述之。
六)寂天菩萨在总结「法无我」时说:「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提出轮涅无二,自性涅槃;这与前面心念处颂一零三说「有情性涅槃」有相同处。试比较两颂异同。
 
 
 

{返回 卓格多杰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讲义 第三十八讲 智慧品
下一篇:入菩萨行讲义 第三十六讲 智慧品
 入菩萨行讲义 第二十二讲 静虑品
 入菩萨行讲义 第三十六讲 智慧品
 入菩萨行讲义 附录1-索引
 入菩萨行讲义 第二十九讲 智慧品
 入菩萨行讲义 第九讲 安忍品
 入菩萨行讲义 第八讲 护正知品
 入菩萨行讲义 第二十三讲 智慧品
 入菩萨行讲义 第四十讲 回向功德品
 入菩萨行讲义 第十八讲 静虑品
 入菩萨行讲义 第二十讲 静虑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五蕴谈自己[栏目:达观法师]
 云栖别钞 出家休心难[栏目:释门法戒录]
 佛法与事业[栏目:仁焕法师]
 具器弟子之法相 一 见解无法迅速增上之原因[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我现在就是念头来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下子,同时的,没办法再去超越,就不行了,再往前就不行。[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是不是只有持《法华经》者、修《法华经》者才可以做法师?[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栏目:张秉全居士]
 伊斯兰教是如何说的?[栏目:素食主义问答]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人间佛教与究竟成佛(真华法师)[栏目:人间佛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