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论学佛法的四大步骤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68

论学佛法的四大步骤

    但凡学经,都离不开这四个步骤。
    它们是:消文、释义、入理、谈玄。
    “消文”,意思就是消化文字,首先要弄懂字面的含义,这个阶段佛教把它叫做消文。
    “释义”,意思是在消文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广征博引,解释经义,这就是释义。
    “入理”,意思是在理解经文经义的前提下,必须揽教照心,如同一镜在手,也就是把经文搬到心地上去观照,这就是入理。正所谓达摩祖师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诸佛之法,都从此理而流出,若不见此理,便不能解佛之所云了。
    “谈玄”,意思是以入理为基础,强调佛法的妙用,从体生用,妙化无方。“玄”者,不可思议也。从心性之理,生出无量智慧,其智慧非常人常智所能理解,所以是“玄”。谈玄者,从体生用也,用中得渡生之功,用中得成佛之常、成佛之乐、成佛之我、成佛之净。
    这讲与听的四个步骤,如同扁鹊为蔡桓公治病一样,病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病在膏肓,四个阶段大不相同。未学佛时,众生是众生,佛法是佛法。消文时佛法如在腠理,释义时佛法如在肌肤,入理时佛法如在肠胃,谈玄时佛法已入膏肓,以众生之身心全彰佛法之妙理。
    因此,学佛者,生搬硬套、依文解义固然未必是实;同样,心外无法、处处入心、无著无着的,也并非真实。只有把佛法从心性处还原到用上来,才是实报庄严。
    可见,不能谈玄,便不能通玄;不能通玄,便不能谈玄。谈玄是“立教”,通玄是“观行”。教观双运,教观相长,不离不弃。
    通过这四个步骤,智者便可识破佛道修学之堂奥。但凡听人说法,谁在“消文”、谁在“释义”、谁在“入理”、谁又在“谈玄”;赫然明了于胸。若不能谈玄者,自顾尚且不暇,曷能度人?所以,古之弘法者,必能辩才无碍,如此便是谈玄通玄之明师矣。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转心与转境
下一篇:声闻藏、菩萨藏、方等部及其他
 声闻藏、菩萨藏、方等部及其他
 关于净土五经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四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七
 方等时的代表经典简介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一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关于冤魂索债的解释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行由品第一[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致觉行者 七 仅凭希望是不可能达成的(它也是苦)[栏目:隆波田禅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0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八四)[栏目:杂阿含经]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2、轻毁法师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如何让身心安住[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我们学修了“闻法方式”,但零散的时间里,无法完全按照这些方式来闻法,那么是不是不允许闻法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一节 令人困惑的重大哲学问题[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0、爱恚赞毁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