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一章 做正信的佛教徒 第四节 “六和敬”——教团生活的准则
 
{返回 宽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1

第四节 “六和敬”———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教徒虽有七众弟子的分别,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做“六和敬”,也就是六种规范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能使大家过清一色的、互相敬重、和谐共聚、清净快乐的生活。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合相处, 不发生摩拳擦掌、踢脚打架等粗暴野蛮的举动。

二、口和无诤: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口业清净,即说话语气,要谦和有礼貌,悦耳可爱;不说人是非,不恶口粗声,以致引人不快,甚至因此发生争吵的事件。

三、意和同悦: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意业清净,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怀。若有值得欢心快乐的事,要大家一起和悦,不要为求个人的欢乐而不顾大众的欢乐,更不可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大众的痛苦之上。

四、戒和同修:佛教七众,各有戒律,但在每一众中都有着共同遵守并借以修持的戒法。如比丘僧团中,比丘就有共同受持的二百五十条的戒法。大家共同守法,一起修持。

五、利和同均:利就是大家所获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还是知识上的法利,必须要大家合理分配,共同分享,不应厚此薄彼,使之发生利害冲突;或养成营私肥己的恶习,不能使教财成为私产,以致引起争权夺利的纠纷。如果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团的声誉。

六、见和同解:见即是意见,见地或见解。大家同为佛教徒,在见解思想上,必须要相互统一,教团的力量才不会分化;否则,每一分子思想多,意见多,各持成见,自以为胜,那么这个团体一定不能清净,必然精神散漫,不能振作有为了。

 

这六和虽有六种,亦可摄为两种,即理和与事和。如见和同解,即指大家所证悟的真如理性,也就是对人生认识的真理,是只有一个,没有两样的。故在思想方面,不消说自然能趋于一致;其他的五和都是属于事相方面的。思想既然统一,行动自然也趋于一律,这也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佛教徒的六和生活,不但可以作为佛教团体的生活准则,也能作普通社会一切团体的生活准则。

六和僧团的最大好处,是佛陀除在前四和里重视法治精神外,还在后二和中重视经济合理分配与思想和合统一。一个健全的团体,法治精神自然是不能缺少的,但若不重视经济的合理分配和思想的统一,这个集团就容易趋于分化或崩溃。因而小到团体的斗争,大至世界的斗争,其发生原因,多在经济失其平衡支配以及主体思想的不能统一。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拟出团体共同生活的原则、和平共处的要素,可作后世一切团体生活原则的参考,表明他的聪明才智,不可谓不是空前地惊人!

 

备注:

七众弟子———详见第二章第六节构成佛教要素简表。

 

       优婆塞(在家学佛男居士)
       优婆夷(在家学佛女居士)
       式叉摩那(学法女,须学法二年始受戒。)
       沙弥(未受具足戒之出家男童)
       沙弥尼(未受比丘尼戒之出家女童)
       比丘(出家受具足戒之男)
       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之女)
 
问题与思考二

1. 佛教徒的类型有哪几种?

2. 人天乘的佛教徒受持什么法,有什么好处?

3. 声闻乘,缘觉乘的佛教徒修持什么法门?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4. 实行菩萨乘法的佛教徒怎样看待宇宙人生?

5. 为何说菩萨乘法的佛教徒是模范的佛教徒?

6. 写出“六和”的名称?

7. 何谓身和同住?语和无诤?

8. 意和同悦是何义?

9. “利和”包括哪两种利?“见和”是什么意义?

10. 什么是理和与事和?

11. 佛教教团共同生活的标准是什么?此标准可为社会一般团体取法否?

12. 六和僧团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对教团组织力量有何利益?  


 


{返回 宽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次第入门 第一章 做正信的佛教徒 第五节 不要学成傻子、疯子、骗子、油子——初学佛的误区
下一篇:学佛次第入门 第一章 做正信的佛教徒 第三节 三种理想与追求——佛教徒的类型
 在能做主的地方用功
 十几亿分之一的问题——面对丈夫和弟弟的矛盾
 随力随分随缘做善事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6 业力、因果与命运
 找自己的问题——爱和原谅是最伟大的力量
 对父母是孝还是怨?
 《修心八颂》讲文三 恒怀珍爱 下
 一切障碍逆缘而为根本,幸福快乐而为华果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三 4 善法与恶法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五 11 不偷盗的利益之命终生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受了菩萨戒下生就能得救?[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栏目:世亲菩萨]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六)~A 一、行禅经(176)[栏目:界定法师]
 被黑暗中的哭泣唤醒[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师尊能否慈悲给弟子们讲一讲您这一生修行的经历?[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自我激励[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华严三圣”研究(弘安法师)[栏目:华严文集]
 那先比丘经 第二十九问 人能预知将投生於来世吗?[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栏目:自立法师]
 关于仪轨的问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