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佛的理念
 
{返回 怡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2

成佛的理念

    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心讲诉种种道理,然而要想生起菩提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平常只是当口头禅一样说,可是在思想上没有多少反应和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缺乏能生起菩提心的理念。比如我们想帮助人,首先要想到别人的难处而产生同情,有了同情心自然会生出帮人的善念。发菩提心也一样需要理念来成就,那就是看一切众生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的佛”。有了这样的理念,自然对众生能生起感恩的心来,更不会去脑害他们。近年来很多佛弟子在倡导超度“冤亲债主”,这是和“发菩提心”的理念正好相反。为什么呢?因为超度冤亲债主,就等于把我们过去父母视为冤亲债主,与亲人产生债务关系。这样就会对众生产生怨恨,把我们慈悲善良的心变的凶恶了。同样是理念可是在潜移默化的把人们带向两条皆然不同的路径。一是贪嗔痴种三恶道之因,另者是大悲心种得是菩提之因。我们有幸成为人世间的一员,我们的衣食住行需要众人的辛勤劳动而获得。蜜蜂尚且能采蜜来奉献社会,何况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恩亲大如须弥,我们怎么忍心把他们视为冤亲债主呢?丧失慈悲心的后果不只是自己的恶因。冤嗔的理念就象精神鸦片一样,会让祥和的世界,美好的人生充满斗争。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有心平等了,才能看众生平等。用平等慈悲心来奉献社会关爱众生,就是发菩提心。只有慈悲的理念才能熄灭贪嗔痴,成就无上道。

 


{返回 怡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中的修行
下一篇:一句佛号能往生到净土吗
 佛法中的修行
 《六祖坛经》直讲 序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6 本来无一物 正是顿悟修行之处
 信愿行
 谁说只有净土宗才是修净土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8 衣钵为证佛教正法咐嘱於六祖
 佛教的正法指什么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11 佛法难闻,正法难信!
 什么是佛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仰光与宇威独礁等谈话[栏目:太虚法师]
 略论佛教“缘起”思想的生态价值[栏目:体恒法师]
 打开心灵的窗户[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济群法师微访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漫说《长阿含》(卷七)~B 昼梦之喻[栏目:界定法师]
 尊重生命 慈心不杀[栏目:禅林衲子心]
 避不开,躲不掉,那就面对[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最有武功的人[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at Peking University A..[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莫说欺诳之是非[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