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返回 妙莲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2

转凡心修佛行 -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至于坏人你对他好,他不但不识好,还无止境的同你找麻烦,对这种人怎么办?既是小人、可怜的凡夫,我们只有以君子之大德包容、涵养他,摄受、转化他;你如果骂他、处罚他,并不因为你骂、处罚,他就知惭愧,有时反而会愈骂愈坏、愈处分他心里愈不服气。只有以大德来包容、来怜愍,这就是佛法的「忍辱波罗蜜」,于此忍者是大勇,不是怯劣。
  
  我们要「布施」,不是布施他钱财,而是布施他父母之心,以父母之心来对待他、以菩萨之心来看待他,这是「同体大悲」。不如此学、不如是行,怎么消除凡情、贫苦,得佛法富贵、寂灭、究竟大乐?凡事都有原则、因果,小心小行绝对不会成就大自在的。
  
  今晚是在讲佛学,不过讲佛学是重在要学佛,不是只听听佛学而已,一定要学佛--学佛的大慈悲;你有大慈悲之德,不但你一人安乐、家庭安乐,整个世界都安乐。
  
  「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我们要学佛的心,但光是学佛的心不行,还要学佛的行为。什么行为?大慈大悲解人的苦,还要给人的乐。给人乐要先拔他的苦,苦不拔掉,你给他乐他也享得不自在。如果你只拔掉他的苦,不给他乐,他也不能俯伏安心地听你教导。所以我们必须要具体庄严大慈大悲之德!想要净化社会、改革人心,若不从佛行的大慈大悲做起,很难感化人世呢!
  
  佛法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慈悲是无限、没有条件的。好象父母爱儿女一样,父母爱儿女还有什么条件?甚至你是个坏孩子,愈坏、身体愈不健康,父母对你愈怜爱、愈加保护,道理就这样!我们不要只以父母之心看自家的孩子,要以「佛母」之心看所有人家的孩子、看世间一切人,这就叫做转凡心。
  
  你转了凡心行为,即有大德大智化一切世间的烦恼,那你就能「烦恼即菩提」;否则烦恼就是苦恼,你就被烦恼苦死了!那多么苦呀!我们听佛学就是要接受佛陀的行为教导,这样我们这个苦世界才有平静安乐之日。
  
  诸位!谁不怕苦?谁不想快乐?大家都想离苦得乐。那好!把你的凡心转过来就好了。人一生来就是凡心吗?不是!这就是俗语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跟好人就学好人、跟坏人就学坏了。所以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儒家的孟子、荀子一个讲性善、一个讲性恶,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要攻破对方也是各有道理。
  
  那佛法又是怎么讲呢?「心原本体」无善无恶。跟善人就学好、跟恶人就学坏,这就叫做「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就是没有定性,如果人的本性是定善怎么会学坏?如果本性是定恶又怎么会学好?所以佛法讲缘起法、缘生法、因果法--修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惟愿大家要修好因啊!注意!上述「心原本体」无善无恶是「第一义谛」,知识分子应该于此深入,才可洞明佛学之大智大悲。
  
  诸位!把凡心转过来,你不但当下快乐,福慧也就有了。你改了凡心用佛心对人,谁不来恭敬你、谁不来礼拜你?你用凡情心,各自为己不让人,那大家都是斗争了。不要忘记佛陀说: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师长,若依佛法修持就是未来的诸佛。明白了这个道理,若对方骂你就由他骂好了。
  
  好象布袋和尚讲的:「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气,我也无烦恼。」学佛就是要转这凡情,千万不能用凡情。用凡情你这些事怎么改过来?没办法改!不能改,老依凡情执着,将来怎么样?那就永远得不到安乐自在。所以一人学佛法一人快乐,由你一人快乐,心境安详、安和,以身作则,就可转化家庭、同事,乃至社会、国家都详和、自在、万事通顺,何有烦恼、那有斗争?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不为,你就苦定了!
  
  我们闻佛学要舍凡情,你不能凡情不舍的说:「那怎么能忍?那人无理嘛!」依因果法的真理,学圣学佛,这没有讨价还价的,一定要认为自己:「我就是君子圣贤!不要同一般凡夫争一口气。」否则不是自己找苦受?
  
  我们人要自求多福,不要自寻烦恼。好好接受佛陀的话,你不但自己安乐自在,家庭的父母儿女都跟着你自在。凡情看不破,你不但自苦恼、一家苦恼,社会人都跟着苦恼。不依佛言,吃苦就在当下!闻如是道理,凡小心应该展开广大了吧?
  
  这地方我再重说一句:我们身为顶天立地的人,就是君子、圣贤,听了佛学就是菩萨!应当舍己为人,这没有讨价还价的。菩萨是怎样?「好事予他人,恶事自向己」,刚好与凡夫相反。凡夫是:「好事是我的,坏事是你的;倒楣事是你做的,好事是我做的。」你必定要把凡夫这些坏观念转过来才安乐自在。千说万说都只是一个宗旨--你要按部就班做好!先学君子将人做好,再学菩萨普度众生。
  
  「万法本静人自闹」,为什么国家会乱?就是大家都用凡夫心,以小心眼做一切事,做不成还搞糟了。一定要转凡情、一定要有君子之心量。人本来是顶天立地,与天地并称为三才,闻到佛学更加能除苦。除什么苦?「生老病死苦」,这是佛法之能补救世间一切人事不足的地方。学佛就有这样的好处,不学佛得不到,实在太可惜了,更辜负人性、佛性之平等!
  
  「平等」的意思是:你本来应该同佛一样高贵,怎么现在做个可怜的凡下之人呢?明白了此,回想过去、思惟将来,是否要好好洗心革面、嚎啕大哭一场,重新做君子圣人、出世的佛陀?染净、苦乐两条路,大家要走好!祝福大家前程万里,直向佛法大道迈进。

 


{返回 妙莲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转凡心修佛行 三、大富大贵要学佛
下一篇: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往生有分 第一集 朝阳升起了 释修如
 转凡心修佛行 四、善用钱财福报大
 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
 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往生有分 第一集 上妙下莲长老简介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对台北佛教净友参学会开示(81、5、18)编辑组..
 往生有分 第二集 修道须开般若慧
 灵岩甘露第二集 参、力行培福
 往生有分 第一集 敬贺妙莲法师掩关二十年
 什么是「洒净」?目的何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圣严法师)[栏目:超度]
 能否改诵经成念佛回向世界和平?[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南峰山下[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答英国里尔大学教授爱斯嘉拉博士问(八则)[栏目:太虚法师]
 对往生净土很没信心,要如何说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大日经疏讲解 第12集[栏目:大日经疏讲解·成观法师]
 人的性别是因何而定的?[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法侣重逢、友谊倍增——在欢迎香港佛教访沪代表团会上的讲话[栏目:真禅法师]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二[栏目:妙心法师]
 <六祖坛经>讲座第四天[栏目:慧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