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中的修行
 
{返回 怡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0

佛法中的修行
 
   谈到修行,学佛的人们自然会想到念佛、诵经、打坐,人们普遍认为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里有禅宗、密宗、净土宗等修法。只要遵照各宗的修法行持就可以了,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那么我们知道了这些法门,应当从何入手,如何修行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修行的“行”是什么!这一点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在五缊里“行”是特指思想中,决定和支配人行为的那些因素,如目的、决断、筹划、心里趋向、意志等,是思想造作迁流的变化。行是心里的作用。要修正这种心里的行为,还得从思想上做起。

  【菩提道次第论】中说:“下士道以得人天果为足,中士道以出离为足,上士道乃以菩萨为足,初观似有不同实乃应机而有差别,非佛语有相违”。三士道中同样是修的一种法门念佛、诵经、持咒,发心是为自己,那思想境界就不会有什么转变,其成就也就是人天善果。为什么一样的法门会修出不同的结果呢?其实际取决于修“行”。行是思想的造作。所谓发心不同,成就的果位也就不同。有人会想不通,经书上说的念佛、诵经、持咒有无量功德能证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只得人天小果呢?佛说法犹如標月指,以手指月,而凡夫执手为月!所有修行法门如治病良药,众生有不同的思想,所以有不同的法门来教导对治。而下士道的人不解其意,只行持于法门不去贪嗔而不得解脱。如果悟明佛理,同样还是念佛、诵经,或不念佛诵经,在思想上改变了造作的贪嗔痴为菩提,就能出离生死得到解脱!在佛法修行中解脱还不是目的,发菩提心,渡一切众生才是上士道的作为。众生就因为执着自我而产生了烦恼,因烦恼而得业因受轮回之苦。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若人们不明经中之意,妄执文字而修,会偏向我执我见。不但悟不了佛的知见反而误己误人,把佛法经文用于外道行持。

  禅宗里经常讲“不立文字”修行,就是来对治众生喜欢执着文字的毛病。人们往往把“不立文字”又误认为不用文字,其实是不执着于文字在明理中修行。佛法的修持关键于信、解、行、证。没有正确的信念做指导和对经意的理解与参悟,也谈不到正确的行持。众生和出离生死的圣者差别在于思想的境界,若不从思想行为上修持,虽然念佛诵经但依旧还是众生。

 


{返回 怡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宗教
下一篇:成佛的理念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3 唯有见性才能出离生死
 什么是佛教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5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
 佛教与宗教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9 祖师代代相传的是见性的思想
 一句佛号能往生到净土吗
 什么是禅?
 佛教正法的传承
 智慧的显现
 念佛与参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睡觉受得了吗? Can You Handle Not Sleeping?[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楞严大义》见道之十一[栏目:达照法师]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14)观染染者品[栏目: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七、妙庄严王本事品──修法华经,当得作佛[栏目:绝妙说法·法华经讲要]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六)调伏内心而行持安忍度[栏目:圣者言教]
 胜鬘经 3 三愿章[栏目:胜鬘经·白话文]
 维摩诘所说经注疏全集[栏目:月溪法师]
 有一次作梦,梦中到一间神庙,跪下来礼拜,结果神明跑到一边去,不知道为什么?[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一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打坐会全身冒汗,坐完身体凉凉的正常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