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闲~击竹悟道偈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897

★智闲(?—898)

青州(今山东)人。沩仰宗着名禅师。嗣法于沩山灵佑禅师。住邓州(今河南邓县)香岩山,法化盛行。教化僧众,不拘声律,随缘对机,有偈颂200余篇,诸方盛行。归寂后谥号袭灯禅师。

击竹悟道偈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赏析】

这是香岩智闲禅师最为有名的一首悟禅偈。

香岩早先在百丈处遍读经书,而不得悟道。至沩山处,给沩山一句“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问得目瞪口呆。他深感平日的文字酬对均是画饼充饥,于道无益。于是他经常去请求沩山为他指点大道。沩山告诉他:“我如果说给你听,你肯定会骂我一辈子。再说,我说的是我的体验,与你不相干。”香岩于是一口气将平时所看的文字烧掉,泣辞沩山,心灰意冷,一心只想做个“饭粥僧”。一天他路经南阳,前去瞻仰慧忠国师的圣迹,在院内芟除草木时,无意中捡起一块瓦片,掷到篁竹上,但闻泠泠有声。他顿感清凉,方有彻悟,于是留有上偈。以前打坐念经总是不能开悟,可是在无意中用瓦片击打竹节,那清泠的声响使他忘却了从前所有的杂念、所有的执着,于是他豁然开悟了。大道虽然在声色界之外,可是因缘到来时,声色界的声响照样能启人开悟。正因为他忘却了一切,看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了彻上上机,成为达道者。

悟道之后,他广行教化,使得门徒奔凑。连唐宣宗李忱(810—859)、着名诗评家司空图(837—908)均是他的弟子。这里仅录一段佳话。一次李忱与他一道唱山颂水,观瀑联诗。首二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为智闲禅师所作,表现出世求道之艰与所达境界之高,表面咏瀑实为表现禅者的情趣。李忱接句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自由倜傥的高瀑岂会留恋于小溪,它要到大海中去奔腾翻卷。李忱的联句同样以物喻人,表达他不留恋深山而决心治世济国的决心。一僧一俗,一出世一入世、一法王一人王之酬唱,可谓佳趣良多。明代皇室亦有一名悟者名朱有炖(1370—1439),其《悟道吟》自有见地:“自从悟得真如理,今古空谈善有因。撒手往来还是我,点头问讯属何人。安闲常乐胜中胜,自在频观身外身。大笑西来缘底事,等闲识破便休论。”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希运~尘劳迥却
下一篇: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韩大伯~一兔横身
 赞宁~居天柱山
 黄庭坚~牧童
 龙山~示法偈
 清海~开悟诗
 禅诗三百首 喧嚣与宁静(代序)
 德诚~船居寓意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项斯~日本病僧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论契嵩的孝道思想[栏目:业露华]
 欲求解脱的心力和如理如法的修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台湾佛教见闻记[栏目:坐看云起·济群法师访谈录]
 人生的归趣与禅(木村泰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242.问曰:如先品中明般若波罗蜜,说亦不增,不说亦不减,毕竟寂灭相,今何以言莫令断灭,譬如虚空,谁..[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劝医生发菩提心为人治病[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故道白云 52.功德田[栏目:故道白云]
 波梨经[栏目:白话佛经]
 幸福在尾巴上[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僧格的养成与完善 上[栏目: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