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闲~击竹悟道偈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843

★智闲(?—898)

青州(今山东)人。沩仰宗着名禅师。嗣法于沩山灵佑禅师。住邓州(今河南邓县)香岩山,法化盛行。教化僧众,不拘声律,随缘对机,有偈颂200余篇,诸方盛行。归寂后谥号袭灯禅师。

击竹悟道偈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赏析】

这是香岩智闲禅师最为有名的一首悟禅偈。

香岩早先在百丈处遍读经书,而不得悟道。至沩山处,给沩山一句“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问得目瞪口呆。他深感平日的文字酬对均是画饼充饥,于道无益。于是他经常去请求沩山为他指点大道。沩山告诉他:“我如果说给你听,你肯定会骂我一辈子。再说,我说的是我的体验,与你不相干。”香岩于是一口气将平时所看的文字烧掉,泣辞沩山,心灰意冷,一心只想做个“饭粥僧”。一天他路经南阳,前去瞻仰慧忠国师的圣迹,在院内芟除草木时,无意中捡起一块瓦片,掷到篁竹上,但闻泠泠有声。他顿感清凉,方有彻悟,于是留有上偈。以前打坐念经总是不能开悟,可是在无意中用瓦片击打竹节,那清泠的声响使他忘却了从前所有的杂念、所有的执着,于是他豁然开悟了。大道虽然在声色界之外,可是因缘到来时,声色界的声响照样能启人开悟。正因为他忘却了一切,看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了彻上上机,成为达道者。

悟道之后,他广行教化,使得门徒奔凑。连唐宣宗李忱(810—859)、着名诗评家司空图(837—908)均是他的弟子。这里仅录一段佳话。一次李忱与他一道唱山颂水,观瀑联诗。首二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为智闲禅师所作,表现出世求道之艰与所达境界之高,表面咏瀑实为表现禅者的情趣。李忱接句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自由倜傥的高瀑岂会留恋于小溪,它要到大海中去奔腾翻卷。李忱的联句同样以物喻人,表达他不留恋深山而决心治世济国的决心。一僧一俗,一出世一入世、一法王一人王之酬唱,可谓佳趣良多。明代皇室亦有一名悟者名朱有炖(1370—1439),其《悟道吟》自有见地:“自从悟得真如理,今古空谈善有因。撒手往来还是我,点头问讯属何人。安闲常乐胜中胜,自在频观身外身。大笑西来缘底事,等闲识破便休论。”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希运~尘劳迥却
下一篇: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海~开悟诗
 张继~枫桥夜泊
 仲殊~润洲
 匡仁~示寂偈
 无著~绝句
 隋唐五代第三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靓禅师~绝句
 敬安~梦洞庭
 韩驹~赠赵伯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六十五 跋陀利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本具的觉性[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46 金刚般若经偈会本(清.通理)[栏目:04 经注]
 为什么叫「地藏」呢?[栏目:宣化上人]
 十小时念完佛或修完密法的破瓦法,是不是进入葬仪?葬仪社的冰库,对往生是否不利?火葬是否一定要七天后?[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与人分福[栏目:衍慈法师]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十三章 神会与五更转[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出家是一种职业吗?[栏目:圣凯法师]
 印祖故事 40、以道相交不受礼,变卖供养印经书[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你在临终的时候放得下吗[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