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别误解了佛教
 
{返回 楼宇烈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98

别误解了佛教

楼宇烈

佛教中所谓的因果报应,并不是让人屈服于前世的安排,而是主张今生的命运要由自己掌握。说起命运,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佛教宣扬的因果理论不就是告诉我们,前世种因、今世得果吗?一切好像都是“业”和“报”,既然今生都是前世注定,那我们还需要努力吗?这不正是一种宿命论吗?

其实佛教是告诉我们要超越自我,要学会在今生造新的善因、结新的善果。这正是改变人命运的好方法。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丰硕的回报。佛教中常讲“自作自受”和“自性自度”,就是说因和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出现了恶果也必须由自己去解决,所以必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解决问题。这么看来,佛教宣扬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很多宗教的人文关怀都是通过神灵的方式来体现的,而佛教倡导的是自立,强调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毅力来超越生死、超越自我。

佛教认为,如果抱着苦不放,人生也必将非常痛苦。中国的禅宗把这方面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认为人要把握当下,这样人才是充实的,用禅宗的话来说就会“日日是好日”,如果把握不住,那么日日是烦恼。

如果我们对佛教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是依靠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去求得解脱,而想依靠外在力量,这样就会变成没有文化。佛教提倡“求人不如求己,求神不如求己”,所以根本的问题是开发自己的智慧,磨炼自己的毅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技越发达,宗教也会随着发达。很多人认为,只要科技一发达,宗教就会消亡。其实科技越是发达,宗教也会跟着发达。一方面,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必然会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宗教便有其存在的土壤。另一方面,人们在这种越来越自我异化、越来越受到由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制约的时候,也就越是需要人文的关怀。宗教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人文的关怀。它可以使人们在这种高速度的、十分枯燥的生活中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文化,还是一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文化。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宗教是一种社会道德体系,它有助于人们精神生活的建设,有利于人们心灵的健康成长。相信宗教也必会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使人们的内心越来越净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佛教文化也是有机的组成部分。佛教一传入中国,曾与中国的传统礼仪和观念发生很大冲突,一度使古人觉得佛教信徒是异类。但是,佛教从东晋以后就渗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与中国的儒学、道家融为一体了,但它并没有丧失自我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是你是你,我是我。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我们呼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时,不仅仅要研究儒家思想,也需要了解佛教所起到的文化作用,这样才能完整把握中华文明的精髓。

 


{返回 楼宇烈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下一篇: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
 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
 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佛教的和平精神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光大师说故事 104、夫人往生 信报纷至[栏目:灵岩故事]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七)[栏目: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善者戒行 别解脱戒·居士五戒[栏目:善者戒行]
 Should Buddhists try to share the Dhamma with othe..[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菩提心犹如摩尼宝[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法用于大用 行于大用[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时时不忘净观[栏目:圣者言教]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四四)[栏目:杂阿含经]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方向感[栏目:找回自己]
 六祖坛经讲记 第5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