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别误解了佛教
 
{返回 楼宇烈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32

别误解了佛教

楼宇烈

佛教中所谓的因果报应,并不是让人屈服于前世的安排,而是主张今生的命运要由自己掌握。说起命运,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佛教宣扬的因果理论不就是告诉我们,前世种因、今世得果吗?一切好像都是“业”和“报”,既然今生都是前世注定,那我们还需要努力吗?这不正是一种宿命论吗?

其实佛教是告诉我们要超越自我,要学会在今生造新的善因、结新的善果。这正是改变人命运的好方法。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丰硕的回报。佛教中常讲“自作自受”和“自性自度”,就是说因和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出现了恶果也必须由自己去解决,所以必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解决问题。这么看来,佛教宣扬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很多宗教的人文关怀都是通过神灵的方式来体现的,而佛教倡导的是自立,强调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毅力来超越生死、超越自我。

佛教认为,如果抱着苦不放,人生也必将非常痛苦。中国的禅宗把这方面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认为人要把握当下,这样人才是充实的,用禅宗的话来说就会“日日是好日”,如果把握不住,那么日日是烦恼。

如果我们对佛教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是依靠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去求得解脱,而想依靠外在力量,这样就会变成没有文化。佛教提倡“求人不如求己,求神不如求己”,所以根本的问题是开发自己的智慧,磨炼自己的毅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技越发达,宗教也会随着发达。很多人认为,只要科技一发达,宗教就会消亡。其实科技越是发达,宗教也会跟着发达。一方面,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必然会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宗教便有其存在的土壤。另一方面,人们在这种越来越自我异化、越来越受到由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制约的时候,也就越是需要人文的关怀。宗教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人文的关怀。它可以使人们在这种高速度的、十分枯燥的生活中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文化,还是一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文化。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宗教是一种社会道德体系,它有助于人们精神生活的建设,有利于人们心灵的健康成长。相信宗教也必会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使人们的内心越来越净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佛教文化也是有机的组成部分。佛教一传入中国,曾与中国的传统礼仪和观念发生很大冲突,一度使古人觉得佛教信徒是异类。但是,佛教从东晋以后就渗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与中国的儒学、道家融为一体了,但它并没有丧失自我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是你是你,我是我。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我们呼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时,不仅仅要研究儒家思想,也需要了解佛教所起到的文化作用,这样才能完整把握中华文明的精髓。

 


{返回 楼宇烈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下一篇: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
 大乘佛教和小乘传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
 别误解了佛教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
 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普贤行愿与大乘佛教的修证——楼宇烈
 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
 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
 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经典(体光长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无死的金刚心 第25章 公开的辩论[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驾驭自己生命的这架飞机——接见海南机长一行[栏目:传喜法师]
 如何忆念弥陀[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大学生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赈灾活动资料点滴[栏目:高振农教授]
 电影《少林寺》[栏目:永信法师]
 25.深山居处寂静 Dwelling in the deep mountain stillness[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虚名阻碍了我们[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