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新世纪佛教发展刍议
 
{返回 黄夏年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8

新世纪佛教发展刍议
  黄夏年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对当代中国的宗教而言,也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享受了充分的实惠。如今不仅是各个宗教教气上升,而且人气正旺,形成了中国宗教历史上的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一
  但是,在我们已经走进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无疑还要再次审视当前处境。因为现在世界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很多是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那种冷战时期已经结束,代之而起的是一个面对全球的”全球化”的时代到来。正在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一台计算机将我们与世界各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彼此之间正在开始变得非常熟悉。 “全球化”的问题也相应地带来了“多元化”和“社会化”等等现代文明时代的特点,而宗教特别是佛教在这一时代应该怎样面对,此一问题在古来未有,今天又无现成参考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重大课题。它牵涉了当今中国佛教界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利用高科技手段来为自己服务,让未来的佛教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用佛教的话说,此乃“己躬大事”,关系到未来的法脉法运相续之大事。所以现在我们非常有必要将此问题加以提出,希望能够引起所有关心未来佛教发展的教内外人士思考,为将来的佛教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个近乎正确的评估。
  佛教一直是以一个出世的面貌存在于世人的心目中。清净的寺院和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品格,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颂,也因此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作为宗教来说, “世俗性”和“神圣性”是每一个宗教的重大标志,宗教之所以称为“宗教”,就是由于它的”神圣性”所决定的。由于在中国的宗教中,神权一直臣服于王权,宗教受到朝廷的管制,决定了像佛道教这类无为的宗教淡化政治,重视予人解脱,对治人心的传统特点。在这个前提下,传统宗教的“神圣性”表现得非常明显,那就是以出世的活动为主旨,远离社会,远离政治,突显了它的神圣性的一面。在人们的心目中,清净的寺院代表了神的庄严场所,出家人是神的代言人,人们愿意到寺院礼佛,主动亲近僧侣,就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方面的神圣权威,如果缺少了这个神圣权威,与普通人一样,那么人们就不会再这样做了。举例来说,许多居士就认为,出家人之所以要受到尊敬,要礼敬三宝中的僧宝,就是因为出家人不结婚和不吃荤,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对一般常人来说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但是他们做到了,所以他们不是俗人,超出了常人,仅就这一点,出家人就是应该非常值得尊敬的,这也是宗教神圣性的表现之一。
  当然宗教也不可能没有“世俗性”,因为宗教也是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俗信众。如果一味神圣清高,则会脱离群众,最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无人来拜。所以古来的大德们一致在神圣性与世俗性中寻找最适合的切入点,尽量争取在”度”上的把握。而这个“切入点”或“度”的原则就是方便法门,用现在的话说,在不违背佛教根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由此来应机对法,普度众生。
  今天的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势必造成了一个竞争的时代。当前我们会不自觉地感受到,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形势,高科技自然更不用说了,各国之间在这方面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很明显,谁抢占了高技术,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在等着,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丰厚的利润,促使人们会拿出200%甚至300%的热情去做这件事情。就世界各国宗教而言,不管是传统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每个宗教都在为了适应日新月异,变化剧烈的时代,使尽了手段,想尽了办法。例如,面对各种宗教的竞争,各个大宗教的不同派别联合起来,成立世界性的统一组织,试图加强本宗教的团结,增强凝聚力。至今已有五十年历史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就是一个典型。但是这些宗教派别由于受到各国政治或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容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与统一。这个发展趋势至少说明了,每个宗教都想保存自己的势力,保持自己的特点,并在充满巨变的情况下来图谋生存的愿望。此外,某些新兴的宗教,甚至邪教,更是处在一个宣传自己、扩大影响、拉拢信众的情况。而且这些似看不起眼的小教小派,虽然并不能对传统的宗教构成根本威胁,但是他们的能量也不能小看,有时也会有一个特别的发展时期。而当前的信徒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不同的宗教面前,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扩大,既感到无所适从,又有了一个可以充分选择的机会。信仰的转化是必然存在的,所以,当前世界的宗教与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一样,走进了一个竞争时代。
  二
  专家研究成果表明,当前宗教处在一个“普世化”的时代,这主要是针对各个宗教所处的时代外部环境而言的。所谓的“普世”,就是在世界上广泛传教,尽力普及自己的宗教,其结果是造成了各种宗教力量内外之间的重新整合,重新分配信仰地盘,重新分配信众的情况。换言之,各种宗教再次发起一轮新的信仰竞争活动,传统宗教如此,新兴宗教也是如此,大家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整个世界万物都是无常的,皆处于一个生住异灭的变化状态之中。所以“普世化”的特点也是符合佛教教义理论的。
  世界多元化时代带给宗教的影响,主要是针对各个宗教内部情况而言的。各种传统宗教内的派系整合,信众之间的重新分配与争夺,以及不断地出现新兴的宗教与教派,宗教各系统内部的凝聚力或影响有进一步下降的情况。由于信徒对传统信仰的淡化,信徒对某种宗教或现实不满意,信徒对某些思想理论的推崇,都可能会让信徒流失的情况发生。这在东西方国家的信徒中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东方人抛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去改宗西方的宗教;反之,西方人不愿意信仰传统的宗教,转而信仰东方的宗教。总之,多元化的时代对传统宗教的冲击是很大的。
  但是不管是“普世化”或”多元化”,真正从当前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来看,宗教“普世化”的情况的确正在进一步扩大。每个宗教为了生存与发展,都在试图尽量向社会靠拢,尽量争取更多的信众,尽量扩大自己的地盘,尽量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也想尽量抵御外来的其他宗教向自己的传统地盘渗透。于是就出现了西方学者所说的“文明冲突”越来越激烈的现象,虽然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学者,尤其是东西方学者有著截然对立的不同看法。因宗教和民族问题而产生的“文明冲突”的情况的确是存在的,只不过它们更多的是通过政治或经济等世俗的领域表现出来的,其根源应该受到宗教的影响必是无疑的。例如,当前世界发生的巴以;中突,印度的教派;中突等等,就与宗教的原因有着某种重要的联系。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对此予以根本的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话来进一步化解,通过沟通理解尽可能实现公平竞争,最后达到天下大同。
  问题是我们要怎样来实现这一点,因为对话亦好,沟通亦好,大家必须处在一个公平的话语环境下才可以实施。然而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达程度不一样,它又往往影响了宗教与文化的交流,由此又会出现了不平等的霸权语境情形下的对话,例如当代世界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发达,人文科学包括宗教的研究都是处在西方语境的影响下而进行操作,学术对话无疑受到了西方治学方法的影响,像佛教中的一些理论,如对唯识、般若的理解,西方学者往往将其分割成宇宙观、认识论等等各种范畴。这种分类法,虽然有助于更好地从深度和广度来认识佛教,但是它却破坏了佛教原有,并且一直强调的整体地认识观,肢解了佛教的原意。所以,当代世界上不管是经济还是宗教,绝对平等的对话是没有的。为此,人们往往只能采取一种办法,这就是求“同”存“异”,即在大家共同认可的框架下,尽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或支撑点,制订出一个尽可能让大家接受的规则。例如当前世界宗教界以伦理来作为对话的基础,因为扬善弃恶这一伦理思想是各个宗教都要强调的,从这点出发,或许可找到一个契入的对话路径。
  总之,当前世界宗教发生的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我们对宗教要采取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要认识到它的长期性、群众性,也要看到它的复杂性和国际性。佛教不能离开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受到了内外缘的牵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时代,各个宗教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坐享其成,固守着自己的传统地盘,接受固有的传统信徒。宗教内外未来的竞争的势态已不可避免,重新调整或组合的现象势必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积极参与,在动态的变化中调整自己,发挥传统优势,更好地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走出一条新路。
  三
  20世纪上半叶,太虚大师提出了”人生佛教”,旨在通过进一步解决人生的问题,为后出的佛教发展找出一条道路。之后赵朴初会长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这个思想在当代一直被学界和教界提倡,而且已经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共识和指导思想。 ”人间佛教”的最初提出是针对”鬼的宗教”和”死人的宗教”,旨在提醒人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层面,面对现实,关注人生,实现“人成佛成”这一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除了有为佛教界正名之外,另外也存在着与社会相适应,调适佛教界自身的想法。但是历史又过了几十年,佛教界也在实现“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道路上跨进了一大步,佛教界的政治地位与参与意识比过去增强。从当前面临的竞争社会的意义上来讲, ”人间佛教”应该包含了进一步“世俗化”的思想,因为它的社会背景与宗教形势毕竟与过去并不完全相同。按“与时俱进”和“与时俱新”的观点看,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人间佛教”的思想做一些更新的诠释,尤其是根据商品经济社会特点,进一步发挥“用出世间的思想来做世间的事情”,除了保持传统的清净无为特点以外,更好地切入社会,参与竞争,多做贡献。
  目前,我国大陆的佛教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下有着自己的某些特有的转变,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经济功能得到增强。由于各级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需求,寺院自身具有的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它已经成为国家旅游经济的一个支撑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换言之,佛教的旅游功能得到了强化,经济创收或效益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寺院经济得到了充实,发展较快。这是一件好事,是佛教界对国家经济直接作出的最重大的贡献,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肯定,当然也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寺院经济的发达,为佛教界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佛教界利用这些收入将寺院修缮一新,同时继承和发挥过去的慈善救济的优良传统,赈灾救贫,以及从事一些文化的建设活动,这些做法现在已经在佛教界里蔚然成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寺院经济的发达,也容易滋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思想,一切朝钱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淡化。传统的慈悲救世的社会关怀思想受到了冲击,世俗主义有进一步发展的倾向,佛教的修持和养性的神圣性修持活动受到了影响。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佛教界的文化提升了,但是修行还做得不够,学与修的关系一直成为当前佛教,特别是佛教教育的一个难题。学与修的关系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通过佛教徒修行才能增长正信,所以佛教的出家人必须要有修行,这也是培养与体现宗教神圣性的一个重要步骤。
  现在我国大陆佛教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佛教界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佛教界的新生力量已经培养出来,佛教的寺院、佛教的文化欣欣向荣,中国佛教在世界的影响也正在进一步增大,可以说大陆佛教是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运转,中国佛教充满了美好的未来。佛教界重视发展寺院经济是对的,因为没有经济基础,就谈不上养活自己;没有一个较好的经济基础,佛教界就不能办一些大事。经济基础对入世的人来说重要,对出世的人来说同样重要,任何人都离不开经济基础。世俗之人可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出家人虽不强调“爱财”,但通过正当手段取得一些经济收入,是无可非议的,这也是符合佛教界的利益和国家政策的,而且这些收入虽然取之于民,最后还是用之于民,回报社会,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世俗性”与“神圣性”两者之间并不是一对矛盾的关系,相反应该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入世的世俗性工作做好了,对出世的神圣性和庄严性也有裨补的作用。例如寺庙得到了修整,信众来到这里参加宗教活动有一个舒心的场所,对佛教的亲近感会进一步增加,增长了正信。佛教的寺院经济对佛教在现代社会参与竞争也有羞至关重要的意义,竞争并不是坏事,关键是采取什么手段来竞争。依靠自己的努力,发挥本宗教的优良传统,以正确的行为,影响广大信众,正大光明地参与竞争,这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佛教界在历史上一直有着不断地走与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的优良传统。2000年的中国佛教历史,就是一部佛教始终与社会相适应的历史,正是有了这一优良传统,佛教才能在中国一直顽强生存,繁衍不息。所以佛教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不可怕,它无非是佛教在当前新形势下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的情况而已。只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调整,牢牢抓住发展的方向,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
  我们佛教界的人士,非常愿意将由于改革开放而带来的大好”佛气”称之为黄金时代I因为人们只有在经历了严寒的冬天之后,才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几十年前佛教的萧条,寺院的冷落,僧侣的难堪,那种度日如年的忧郁的日子,将不再回返,中国的佛教正处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焕发勃勃的生机时代。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I 。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主编)

 


{返回 黄夏年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泰国、印度、斯里兰卡20世纪的佛教研究
下一篇:朱谦之先生与日本净土教研究
 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观
 二十一世纪佛教研究的断想
 怀念惟贤长老
 南北朝时期的戒德
 朱谦之先生与日本净土教研究
 义学大师溥常法师
 泰国、印度、斯里兰卡20世纪的佛教研究
 禅宗研究一百年
 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法汇集——方便开示》述评..
 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大悲金光(四)[栏目:阿康仁波切]
 模块二:慈无量心是一种空灵的心态(2)[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三部分: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
 修苦行和往生有直接关系吗?[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一卷[栏目:净空法师]
 不必回望[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十二缘起之因果关系[栏目:雪歌仁波切]
 超渡与往生[栏目:仁焕法师]
 世俗之善,非善,非不善[栏目:涤华禅师]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如来藏品第七[栏目:智谕法师]
 佛教的生命学[栏目:星云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