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附:解惑二则
 
{返回 欧阳竟无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4

附:解惑二则
  一切法者,《百法明门》摄无为真如法,是知染法不足尽一切,染法之生死法更不足尽一切。处处经中谈染法,皆指生灭而言,不第谈生死,生死义狭,生灭义广故也。今《辨法法性论》名为一切法,实则非一切法,但局于生死一法,名实异矣。又,生死涅槃相翻,通常法门亦平等法门,小乘解脱身相共,不足摄大乘法身,故亦不足尽一切法,而亦不足赅法性之量。今《辨法法性论》,谓抉择依大乘,而又说唯以生死涅槃,是诠参差异矣。又,二谛以遍计所执诠一切法,则凡与法性不相合者,皆不之无之,故可言一切法无,唯法性有也。三性以依他起诠一切法,空中固有此虚妄分别,故不可言一切法无,唯法性有也。试举其例:《大般若经》四百七十八〈空性品〉,具寿问如来:永断习气,岂亦是化?佛言:诸法若与生灭相合,亦皆是化;涅槃不与生灭相合,是法非化。是则菩提与不生灭相应,谓之转依,而必与生灭相合,乃堪为用,乃堪尽未来际作诸功德。是故,遍计谈行谈毕竟空,依他谈行乃谈善巧。善巧即与寂灭寂静相应也,焉可云一切法无、唯法性有也?今《辨法法性论》谓一切法无,唯法性有,不觉诠体而废用,说岂能圆满哉!今为之说曰:若“法法性论”标“生死涅槃论”,则名实相符矣。乃内容生死,而外标一切法,一切法不足,与《中边》谈无欠缺者不同,故曰非弥勒学。
  《中边》虚妄分别,性是依他有,境是遍计无,而《辨法法性论》直是但诠遍计无耳。何也?《摄大乘论》遍计所执相,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法性论》不过于此一句演为一颂而已。现二及名言,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即似义显现也。彼一切无义唯计故分别,即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也。不得但以现字计字附会《中边》有,遂惑遍计作依他用也。故曰非弥勒学。
  (选自《内学杂著》上,《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第十一册)
 

   注 1922年9月支那内学院开学之初,欧阳渐于开讲《成唯识论》之前,首先分十次讲演本文。此文纪录稿由聂耦庚笔记、吕澄校订;黑括号之内为欧阳渐本人亲撰的原稿,后收入《欧阳先生内外学》第十册。


{返回 欧阳竟无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教育》支那内学院研究会开会辞
下一篇: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辨唯识法相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四编《论佛学书》覆欧阳浚明书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五编《儒学通论》孔佛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中庸》传 绪言..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辨二谛三性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八编《人物行状》杨仁山居士传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四编《论佛学书》答熊子真书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心史》序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三编《佛典研究》赠友《藏要》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学书》覆蒙文通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第十三讲[栏目:慧祥法师]
 造像题记[栏目:佛教与书法]
 除去嗔恨心(王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从婚变谈起[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初机净业指南 序言[栏目:黄庆澜居士]
 21世纪中国佛教应有的公众形象(胡绍皆)[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佛陀的顶髻[栏目:上师讲故事]
 因果的真相 第十章(三)当“反弹力”回到我们身上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忏悔”[栏目:因果的真相]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第六章、总结[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九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