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机净业指南 序言
 
{返回 黄庆澜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9

序言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咸修净业,离苦得乐。以净土诸书,文深义奥,不便初机及无学问人。因编作白话,缕析条陈,以示要义,名曰《初机净业指南》。生死海中,得此指南,则背东向西,舍秽取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当必一超直入如来地,不复在此世界中长受生死轮回之苦矣!既是志同道合,何妨助其劝导。乃为序曰: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又曰:“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者,由阿弥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庄严故。

  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等,何尝是乐?一班愚夫,耽嗜不舍,乐以忘疲,诚堪怜愍。即属真乐,亦难长久,如父母具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

  此世界苦,说不能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也。举此三苦,无苦不摄。八苦之义,书中备述。

  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之一切念佛众生乎?

  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见,推测佛境?姑以喻明,使汝惑灭。一月丽天,万川影现。月何容心哉?夫天只一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悉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无不各现全月。且江河之月,一人看之,则有一月当乎其人。百千万亿人,于百千万亿处看之,则无不各有一月当乎其人。若百千万亿人,各向东西南北而行,则月亦于所行之处常当其人。相去之处,了无远近。若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则月亦安住不动,常当其人也。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舍。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应。佛实未曾起心动念,有来去相,而能令缘熟众生,见其来此接引以往西方也。怀此疑者,固非一二。因示大意,令生正信云。

  民国十一年壬戌九月吉日,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返回 黄庆澜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机净业指南 弁言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初机净业指南 莲花化生
 初机净业指南 结语
 初机净业指南 初机净业指南
 初机净业指南 西方极乐世界
 初机净业指南 五戒十善
 初机净业指南 日常修持方法
 初机净业指南 专诚念佛
 初机净业指南 神通自然
 初机净业指南 无明所惑
 初机净业指南 摄心妙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家七宝话琥珀[栏目:心律法师]
 佛教与科学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将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重要还是佛教重要?[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沙门果经[栏目:戒[集]蕴品]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二卷[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八)~I 第211经(世间五欲经):本经叙述佛陀略说自护不随五欲,诸比丘不解其义,..[栏目:界定法师]
 完全自在[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